真正的寬恕,源自於對自己慈悲的種子

Sati
·
·
IPFS
·
當你能夠明白自己的心,你便做到了同理自己,然後你會知道要讓自己舒心的方式,就是對自己好、對自己慈悲、讓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中更鬆動一些;當你能夠明白對方的心,你便做到了同理對方,然後你會知道要讓自己不再記憶著對方加諸在我們身上種種痛苦的方式,就是放掉這些記憶。
OM光畫. 創作者: Sati.


被傷害,總是很難原諒,很難原諒對方,有時也很難原諒自己怎麼能夠原諒對方。
而傷害,總是很難忘懷,很難忘懷傷害他人時的罪惡感,很難忘懷傷害自己時的內在矛盾。

所以,傷害與被傷害,其實都是一種無法對自己與他人慈悲的行為。

也許,我們會覺得慈悲好像是一件很偉大的事。比如,無條件的愛,這五個字,可能好像天方夜譚。
又也許,我們會覺得慈悲好像是一件道行要很高的能力才辦得到的事。比如,同體大悲,這四個字,可能艱澀難懂。

但是,要如何跳脫傷害與被傷害的記憶,要如何做到<真正的寬恕>,其實是源自於先對自己慈悲,才做得到。

寬恕好難啊,如果對方傷害的是我們。

是的,從事件上來說,寬恕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當我們是被害者的時候,我們會很難以放下被傷害那個當下的狀況、記憶、事件經過。只要一些外在因素跟我們被傷害的事件有關,我們的記憶就會馬上被勾起,就像電影會再度在心中倒帶播放一樣,然後你會發現在我們生命的過程裡,這樣的倒帶狀況,其實是不斷重複發生著的。

那麼,如何寬恕呢?
得從真正的同理自己、理解自己開始,然後走到同理對方、理解對方而結束。
不論我們是傷害人的那一個,或是被傷害的那一位,我們都要先學習,對自己慈悲。

有的時候我們放不下這個傷,是因為我們不接受自己其實已經被傷害。
當我們不接受自己被愛所傷、被情所傷、被人所傷、被事、被種種想得到的一切所傷的時候,自然,不會接受自己的心是受傷的。

於是你受傷的心被忽略。
當受傷的心被忽略,人自然會產生防衛機制,告訴自己,我是強壯的,我無堅不摧。但實際上也許我們的心,早已脆弱得就像個紙娃娃一樣。
更有甚者,其實我們可能因為這個傷而極度渴望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能看見我們受傷的心、了解我們受傷的感覺,然後,給自己一個擁抱與安慰。

但是當沒有這個人的時候呢?
你是否還能真心的對自己承認,我受傷了? 能否承認自己其實正需要愛,來呵護受傷的自己?

這個承認,其實就是一顆慈悲的種子。

對自己慈悲,意謂著,能夠真正的明白自己內在的感受,
能夠深刻的明白自己的心,能夠感受到自己當下的狀態、情緒、感覺。

對自己慈悲,意謂著你能夠接受與承認自己的心---真的被傷害了。
因為不承認,其實就是另一種對自己殘忍的方式。
換句話說,就是不愛自己;不愛自己,正也是不對自己慈悲的一種典型表現。

所以,對自己慈悲,其實不難,就只是能夠真正地承認自己當下的狀態,承認自己脆弱,承認自己需要愛,承認自己受傷。
那麼,你便能夠理解,甚麼叫做對他人慈悲。

當你能夠承認自己種種的感受,便能夠明白那些感受帶給你的訊息、教導,以及那些感受帶給你的不愉快或是痛苦。

投射到對方身上的時候,你也能夠更快的同理到對方的痛苦,你能夠更快的理解為什麼對方會傷害自己、或是傷害他人。

試想,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是否也常常會有許多攻擊、或是傷害自己的念頭出現呢? 這些行為或是念頭,是不是因為我們其實好想脫離某種令人痛苦的狀態?
是不是因為我們也好想有人知道我們到底怎麼了、但卻無人知曉、因而沮喪憤怒?

所以當對方發出攻擊,或是當對方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的時候,其實也正因為他的心是受傷的,正因為他的心,無人能懂。
於是產生許多希望有人明白、有人理解他的舉動。

當你能夠明白自己的心,你便做到了同理自己,然後你會知道要讓自己舒心的方式,就是對自己好、對自己慈悲、讓自己在這樣的狀態中更鬆動一些;

當你能夠明白對方的心,你便做到了同理對方,然後你會知道要讓自己不再記憶著對方加諸在我們身上種種痛苦的方式,就是放掉這些記憶。

而決心放掉這些記憶就是原諒自己始終糾結在這些記憶裡的一個根本方法,同時這也是能夠因此原諒對方造出這些讓你有著糾結痛苦記憶的,很大的一個跨越;

因為,當你真正同理了對方,你便能放下許多不論是傷害、或是被傷害的過往事件,接著,便能開始一步步地往寬恕的方向走。

於是,每一個放下,都在我們的心裡種下了一顆慈悲的種子。
放下越多,就是讓自己越自在、越慈悲。
而當自己越允許自己放下這些記憶,越能夠在每每談起這些過往、而你不再糾結痛苦的時候,便是真的做到了寬恕。
因此,我們要能做到真寬恕,其實是源自於對自己的慈悲開始。

當我們能夠對自己慈悲,便能夠看見自己最高的靈魂本質-善良,於是你能夠理解自己、原諒自己內在所有的面向;
而當我們能夠同理對方,不論對方的行為是好是壞,你也能夠看見他人最高的靈魂本質-善良,理解他人、理解他人的內在所有面向,那麼真寬恕就會發生。

也許我們一時無法寬恕對方為我們造成的傷害或做過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先對自己好一點、先對自己慈悲一點,讓自己放掉那些會讓我們糾結的事件記憶。

當習於放掉那些糾結、而且越放越多的時候,你會發現,也許某一天,當再談起對方,你會雲淡風輕的提起,你會微笑地說著過往,你會感恩一切,感恩走過這段經歷,感恩這一路讓我們學習到甚麼是真正的寬恕,甚麼是真正的慈悲。

這是生命之河裡,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生命課題,也是必修的學分。
因此,先回頭看看,
我們自己到底對自己有多慈悲,
我們到底允許自己放掉多少過往的記憶,
便會知道,我們離真正的寬恕,還有多少距離。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ati嗨! 大家好,我是Sati. Sati 是古印度的巴利文,意思是記得、憶起、專注與覺察、正念。我很喜歡這個名字,因為我的信仰就是【善】。 現在是自由工作者,分享文章、線上課程、靜心音檔,也從事親職教育課程講座與戲劇展演相關推動工作。
  • Author
  • More

我們的新時代孩子們,該何去何從?

什麼是回到內在、調整自己、收攝心念?

荷包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