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別人的輪迴牽著走的人》

PY CHEN 人生花滿院
·
·
IPFS
·
克里希那穆提說:「關係是一面讓我看見自己的鏡子,而那面鏡子可能是扭曲的,也可能是『如實』的。(*註1)」
(Photo by noelle on Unsplash)

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這個「關係」,多數人都知道人總會在關係裡看見對方,卻很少人知道可以從關係中看見自己。關係裡會看不見自己,一個可能性是不知道自己這個舉動叫做「看見自己」,另一個原因會是因為被別人影響到看不見自己,這篇文章就是要來討論後者,那個被別人的輪迴牽著走的人。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我略將之分類為四個層次:

1. 直接血緣與婚姻關係:父母親子、兄弟姐妹、婚姻伴侶(長期同居的伴侶也歸類於此)

2. 親密朋友:較友好、常聯繫可以交流心事的朋友們

3. 一般朋友、同事

4. 只見一、二次面的人

這四種類型都可能對人生產生影響,尤其是第一類,有的人畢生都在原生家庭或再生家庭議題中打轉。然而,你或許會好奇那第四類的影響又是什麼?事情就從好奇的部分開始說起。

​​

相遇就是關係建立的開始,也是輪迴交集的時刻

你有沒有有過類似的經驗,才見過一次面或只是路上跟你擦身而過的人,他們某個舉止或對你講的一句話,讓你內心泛起漣漪,這個漣漪可能是情緒也可能是喜悅。舉例來說:

​​

捷運車廂座位前站了一位拄著拐杖的白髮老人,在列車加速和減速時老是站不穩的碰到旁邊的人,他前面坐的那排年輕人不是在睡覺,就是在滑手機,有人抬起臉看見老人,然後又迅速低下頭,就沒人願意讓座。這時你心裡不禁犯嘀咕「這些人真沒有愛心」,不自覺地一一打量他們,然後拿起手機拍照上傳到網路上,讓網友們見識一下這群冷冰冰的人,看到網友你一言我一語的共同批判這些人,激起一股情緒往上衝,你內心詛咒著「你們以後有需要的時候一定不會有人讓位給你們」。

​​

無獨有偶的,到站準備要走出列車,門口正中間站了一位女生,她堅持不移動而讓需要下車的人必須繞過她,這時那股無名火整個冒上來脫口跟她說:「你是沒看到人要下車是不是,當門神當得這麼爽。」這不講還好,越講就越生氣,於是帶著這股氣回到家。

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偶然相遇的陌生人卻可以讓你產生情緒,而這情緒還無法想讓它消失就消失,這時,你就已經被他的輪迴牽著走了,就這麼簡單。會讓我們內心產生糾葛情緒的人,真的不見得是你每天見面的那些人,一個路人甲或某個餐廳的服務生,都有機會在你內心產生戲劇性效果,而且還有機會繼續延燒下去,去年夏天的白飯之亂,就是個標準的例子。

除此之外,現代因為無遠弗屆的網路傳播,隨時隨地都可以看見來自世界各國的新鮮事,也因此還有人會被網友的某個貼文或新聞上某個事件,不由自主的在內心產生波動,比方說藝人黃子佼涉入me too事件與其他疑似違反道德和法律的行為,有人就開始看不爽的在網路上提出自己的批判與見解,還有各式各樣的酸言酸語,堅定強烈的「對與錯」在這群人的世界中出現~「那些做錯事的壞人還可以逃過一劫,真是司法已死。」你的情緒被這個「對與錯」帶著走,而「對與錯」建立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讓別人的輪迴來主導著你的注意力」。

當你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雙方產生交集形塑為關係,這一刻的你,就有機會被那個人帶走,無論是實體關係或虛擬關係。當你因為他產生思想、價值判斷,然後再進一步主導你的情緒、行為。有沒有發現,要被一個陌生人帶走,一點也不難。而你所看到的那個人的圖像,根植在那個被因果輪迴所塑造的他,就這樣,他的輪迴不但影響他自己,也影響了你。

然而,如果你可以意識到這段關係可以是一面鏡子,這時候就有機會跟他解勾,因為你將從他身上看到你自己,而不會只看到對方。在瞭解對方可以是一面鏡子之前,我們先瞭解為什麼你會被別人帶著走?

​​

我們總會被別人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牽著走,即便是萍水相逢,都可以被影響,到底是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個陌生人勾動你內在的某個意識、記憶或觀念,當你們產生交集,並出現那個足以勾動你意念的狀態,這交集就會對你產生影響,進而被勾動起的記憶或觀念促成「對與錯」的認知,接著情緒或批判便流露出來,於是你開始被動地隨著此人之流而流。

為了更清楚關係的勾動,我們將前面其中一個故事慢動作演一遍:她站在門口阻擋了你,這狀態影響你移動的流暢度,此時大腦閃出個念頭「我被阻擋了」,然後再跑出個記憶「捷運宣導大眾,列車到站時不要站在門中間阻擋大家進出」,A + B組合在一起後,你判斷「這是錯誤的」,因此你認定前面這位女孩做了不對的事情,再加上你行走中出現阻礙,外在的阻礙成了一股氣堵在內在,產生憤怒的情緒,這前氣未消的氣上加氣,讓你不禁脫口責備對方。走出列車後,大腦對剛剛那個畫面歷歷在目,那個女孩依舊存在,那股氣也還在,素昧平生的她在今日停留在自己身上,好久好久。

​​

關係是面鏡子,這面鏡子可以讓你從別人的輪迴中脫困

克里希那穆提說「關係是面鏡子」,看見自我的鏡子,這面鏡子可以讓你從別人輪迴中脫困。然而多數人認爲過沒多久或第二天情緒就沒了,何必要大費周章的去看見自己、反省自己呢?

因為~~你還會有下一次。

但是當你學會「關係是面鏡子」,別人的輪迴想帶走你,就沒那麼容易,因為你已經知道「內在的你你發生了什麼事」,也就是知道那個動態的「你是誰」。

​​

願意採取「鏡面關係」的人,當事件發生的當下,這面鏡子就會出現在腦中,然後透過這面鏡子,細細地沿著脈絡往內探詢~~到底是勾起你的那個意識、記憶或觀念。在你找到它然後帶出到鏡子裡時,「覺」就在這一刻發生了。

「覺」其實就是你知道了你的某個心事,有些人用「解開」來形容,因為這個心事平常不容易被看到,直到某一天某件事勾動了它,你才有機會知道,因此會用「解開」。

​​

當你「覺」/「解開」這個心事後,從中理解而不再回去舊有模式,那就是「醒」,而「覺醒」就是這麼一回事。

​​

當你「覺」與「醒」後,就會發現~~那位跟你發生暫時關係的陌生人,搖身一變成為了貴人,他幫助你看見那個心事,那個引發你「看不爽」的根本原因,這個「對與錯」來自於「你不夠瞭解人,原來對人的認識都源自於自我的想像,事實上,每個人都有屬於他自己的圖像,屬於他會長成這樣的路徑,他沒有你這麼幸運,有人可以告訴你什麼是『覺醒』。」

​​

喜悅的關係,也可以幫助自己產生「覺」與「醒」

​​

不過第四類人跟你產生的交集,不見得都是不愉快的回憶,有些會是意想不到的感動,尤其是到外地旅遊的時候。

​​

扛著大行李準備搭公車前往巴黎聖母院附近的飯店,望著一堆公車號碼,你陷入了茫然,這個方向是正確的嗎?畢竟坐錯方向一直在這次的旅程中重複發生,這時很想詢問一旁的路人,然而大腦又冒出「巴黎人對不會講法語的人很冷漠」,在進退無路中只好鼓起勇氣詢問身旁那位那位大叔,沒想到大叔熱心的說:「我要去同一個方向,你跟著我一起搭車就行了。」站在大叔身旁的大嬸也熱情的說明大概要坐幾站、需要多久時間。這時你雙眼不禁流露出水汪汪感謝之意,不斷地跟他們說謝謝。

​​

大叔大嬸比你早一站下車,下車前還不忘提醒:「下一站喔,不要忘了」,這股暖意一直跟著你回到台灣,還興奮地跟朋友分享巴黎人的熱情,朋友雖然澆著冷水說「你遇到的一定不是巴黎人」,依舊沒有澆熄自己內心那份感動與暖意。

​​

這時你也許疑惑~~這是件好事啊,為什麼也要當作是面鏡子呢?因為我們的重點是「看見自己」,而不是「對與錯」。

​​

從對自己的「覺」,打開對別人的「覺」

當你不斷的有練習對自己的「覺」,其實無形中,你也打開了對別人的「覺」,你會開始看到那個人比較完整的圖像,或形成這個圖像更深一層的因,這時候就會理解那個不願意讓位的人,他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需要座位的原因,都有屬於自己的認知就是先來後到的順序,而讓他們擁有這份認知是源自於同儕或社群的討論、自身的成長環境等。

​​

而那位不像巴黎人的大叔,在這個熱心助人的圖像背後,也許他曾經也受過外國人的幫助,或遵循著教會與神的教導,總有個根最後讓他長成枝葉。

​​

當你能看見一個又一個的圖像,也會更清楚的知道,你想要成為哪個圖像,是那位女孩?還是那位大叔?除此之外,當你面對與第一類人之間的愛恨糾葛,在經歷不斷從與第四類人的相遇中看見自己、看見別人,漸漸的,面對第一類人,會有一個空間從原來的緊繃釋放出來,有些事會開始默默地跟以前不一樣。

​​

如果你覺得還是找不到那面鏡子,沒關係,你可以來找老師幫助你來解開這面鏡子之謎。鏡子不難找,只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原來,這就是關係之鏡」。

​​

*******

《週日夜聊聊~~豐盛意識☀️自我覺察》​

這週日將要聊的是

❤️ 冥想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

​你是不是認為~~冥想就是正經八百的坐在那邊,讓自己抱持於專注與寧靜。

還是你覺得~~冥想就是會有一個聲音引導你改變你的潛意識,幫助你鬆弛壓力、創造豐盛

​你所知道的冥想都只是冥想的一部分,就像台灣的某個鄉鎮或縣市,而非台灣整體。

冥想其實是在幫助你,打開你的那份「覺」,好讓你能夠徹底的「醒」過來。

所以冥想不是要你到山裡或閉關房裡練功,而是讓你在都市叢林裡的這群豺狼虎豹中,自由進出而不為所害。

你也許好奇著:那冥想到底能不能讓自己豐盛起來?

~~~當然可以,只是方式,可能不是你所想的那樣。

這週晚上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真正的冥想」~


❗️線上會議連結,每週日中午公告於LINE群組

👉LINE群組連結:line.me/ti/g/LFhEzSF...

👉時間:

​ 每週日晚上 20:00 ~ 21:30 Microsoft TEAMS會議室

​​

(*註1,摘自“關係的追尋”,作者:克里希那穆提,橡實文化出版社)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PY CHEN 人生花滿院個人人生教練師。 師承章成禪師。 心想卻事不成 千頭萬緒卻找不出頭緒? 尋尋覓覓仍依舊不知該往何去? 👉 來找老師解開它吧!預約諮詢:https://linkbio.co/pinyentara
  • Author
  • More

《如何讓自己不被惡人佔便宜~~看懂宇宙運轉的原理原則》

《一位技術長之死:職場的噤聲效應_無力感》

《高情商需要的技巧不是妥協,而是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