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自由:無可避免的人性之旅

樂馬
·
·
IPFS
·

有機會仰望斑斕星河時,我不禁向這相較於人無限倍大的自然問:在蒼穹之上俯瞰人們的星啊,人是自由的嗎?星光太浩渺,我們知道它的光芒來自走了幾生幾世也到達不了的遙遠之處,歲月之長使人類像粒湮沒海岸的細沙,更是一抹乍現又乍滅的泡沫。我們跟神秘而深奧的宇宙相比微不足道,但我不願浪費經百萬年演化而成的大腦,不經任何思索就放棄追求答案。

在此之前數千年,各地最有智慧的哲人窮極一生作解,留下各式各樣的說法供後人繼續與之纏鬥,自由與否成為長長的開放式連續劇,讓人挑喜歡的方式寫下定論。因此縱然我才智不若先賢先聖,依然想尋出一個答案。

先從自由的定義說起吧,根據字典解釋,自由的意思大概是不受限制為自己做主,那麼看一下人一天的行程:首先三分之一時間在睡覺、三之一以上的時間用來念書以及工作,真正操之在己的所剩不多。睡覺是為了補充精力,這暫且不談,就說念書跟工作,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兩項事情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填飽肚子,換句話說我們一生用去相當大的比例在生存。

人要活著就必須餵養五臟廟,此乃天經地義,可是更大部分的人只是為飯碗而活,失去生活的快樂,甚至沒有更高層次的理念。很多時候人們忙碌並不只為溫飽,消費社會的標籤迫使他們過上負擔不起的日子,帳單與貸款形成枷鎖,在財務危機的泥沼裡自由變成一種奢侈。

假如沒有錢導致沒有自由,那麼富有的人呢?許多人不諱言的說:財務自由是實在的自由。坐擁大量財富,足以躲避所有風險,並完成一切夢想。聽上去很完美,也是人們夢寐以求的目標,於是人汲汲營營求財,在數字與數字間打滾,隨金錢不斷累積,慾望的丘壑也越掘越深。

世界首富的財產也填不滿人的無窮物慾。「得寸進尺」並不只是個反義成語,而是人類慾念的寫照,慾望跟著金錢能力等加上去,一旦到了極端,就會變演變成以價格評斷事物,生為人的理性與感性被交易媒介徹底取代,這是多麼可怕的局面。人們將成為金錢最忠誠,也最無知的奴僕。然而這並非警世之語,這是無所不在的現實。

天廣地袤,千山萬水,億兆星芒,有哪個人類能真正擁有?盲目而無盡的慾望連自身都認不清,談自由無疑癡人說夢。

因此無論富裕或貧匱,都不是構成自由的根本因素。

試試把焦點放在「無拘無束」這個詞,它瀟灑快意、豪放不羈,莊子也以〈逍遙遊〉講述人生逍遙自適的態度。於是人們踏上解脫之路,有些人卻在過程中無度放大,為徹底解放身心而將炫目霓虹當成藥引,盡情享受年華,用喧囂歡慶青春,以酒精、性、毒品達到高峰。

可是曲終人散使他們痛苦,那份悵然在晨光中顯得悲痛,內心膨脹的快樂瞬然崩塌,形成更黑暗寂寞的深淵。然後需要更強烈的刺激,癡迷夜夜笙歌,逍遙成任性,解放成放縱。

這不過摧殘自己肉體,折磨精神,將生命虛耗在海市蜃樓般的虛幻世界。由此可見,毫無限制的解放自我亦非正途。盧梭《社會契約論》開宗明義說道:「人天生是自由的,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他說的對極了,人在尋找自由的過程中有太多阻礙。自由從來不是能輕易達成的事,它是乘載人類精神的船,協助人類航過浩瀚無垠的無知,但許許多多人被這片汪洋的景色迷惑,若慾望是心曠神怡的鈷藍色,有多少人能抗拒而不投身其中?

當慾望要將人拉進深潭,會發出如同美人魚那樣令人傾心的嗓音,以看似美好的表象把人引入迷途,因此被迷誘的人們尋不到方向,或慘遭風浪打翻,葬身於此。

自由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泰然自若,不為外物所動,是富是貧皆怡然自得,逃離物質主義的控制,不再為了金錢和物質迷惘,深刻明白需要與想要的分別;擺脫虛無與孤寂帶來的不適,真正理解孤獨不是活受罪,而是更一步親近自己,擁抱世界。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樂馬在文字中感受生活意義的文字創作者,最喜歡在居酒屋、熱炒店跟朋友喝酒卡唬爛。得過幾個獎,出版與發表長篇小說十餘本,短篇小說及散文、新詩兩百餘篇散見各報章雜誌。很常懷疑自己是否還有能力繼續寫下去,但我寫故我在,我在故我寫。
  • Author
  • More

室町幕府末期商人崛起之路 :《戰商》自推

膨風的膨風茶記

礦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