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自控感
女兒因為選擇性緘默傾向,目前在學校持續上輔導課。
今天上學前問了我,什麼時候可以停止輔導課?
我詢問,你喜歡目前的輔導課嗎?到現在上起來感覺如何?她沒有回答。但先前跟我說過,週二大家都要升旗,只有她沒去,感覺怪怪的。
我想了想回答她:『其實目前的輔導課主要是讓你認識情緒,練習判斷自己目前的狀況。
例如在陌生環境感到緊張,或是跟不熟悉的人說話而焦慮。但當你有能力暫時抽離,覺察自己現在是什麼情緒,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你便能較客觀且不焦慮的面對。
如果介意對方怎麼看你,也可以問問自己真的很重要嗎?對方喜歡你討厭你真的很重要嗎?這真的是你能控制的嗎?這些辨認的過程都能幫助你更從容自在,但需要學習及練習。我們在輔導課一點一點的內化,之後這股力量便能在你心中長大,然後支持你幫助你。
所以你問什麼時候可以停止,這問題要問你自己。你ready了嗎?當你覺得可以辨認自己的情緒,安頓自己,那就是時候了。』
女兒才小二,我不確定她是否全聽得懂,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自控感。但她難得沒有嘰嘰喳喳的打岔,靜靜的想了想,點點頭。
沒想到自控感在我身上馬上運用了。
送女兒去學校後,回到家看到老公也起床正在用電腦。閒聊幾句後提到昨天帶女兒看兒童內分泌科的情況。
女兒疑似過早發育,以及肥胖問題,因此去做個檢查,並看看是否有任何醫療資源可以幫助。但醫病溝通的過程不太舒服。
我跟老公說:『你知道嗎?我跟醫生說我們都有注意孩子的飲食,但體重一直很難下降。是否有醫療方面的協助?她說,這個你們要自己注意啊,我說我們不論在飲食還是運動都儘量了。她回我,這個很難啦!你沒看到時怎麼知道她吃什麼。媽媽你要注意她體重喔,太胖容易過早發育。我超不爽!你要我注意孩子體重,我也跟你說我們能做都做了,但她就是圓滾滾。你不告訴我建議方式還說我們看不到時本來就很難控制,重點到底是啥?而且每次講完廢話就接著,媽媽你還有其他問題嗎?但卻沒打算回答我任何問題啊!我後來受不了懶個搭理她了,看診結束前她又再補一句,高熱量食物少吃啊。廢話!你看我自己的身高體重,有可能會讓自己孩子失控亂吃嗎!這醫生有夠敷衍的。』
老公問:『這醫生男的還女的?』
我沒好氣:『看名字趙**也知道是女的。』心想這是重點嗎?
老公接著說:『我發現妳常常看醫生都會這樣,對醫生很容易不爽。你看弟弟語言早療的那個醫生你也是這樣。』
我:『不是,他們態度真的很有問題。』
老公接著還想說什麼,但我不打算聽了。嘴上不耐煩的說知道啦知道啦,上樓梳洗去。
冷靜一點我問自己到底生什麼氣?
我好像一開始希望老公先接納我的情緒,像是『態度聽起來滿敷衍的,難怪你不爽。』然後再提出他的建議。
我似乎也在尋求醫療協助時都希望能得到完全的、不具批判的接納,並明確告知怎麼怎麼幫助我。
這當然是很有效的溝通方式,但也違反自然人性。沒特別練習其實不容易做到。而我老公有一對又圓又硬的耳朵,光要說服他按照建議方式溝通,可能事倍功半,搞不好免不了又要一頓吵。
於是議題又回到我身上,與其將掌控能力交到他人手上,如果對方不給我,我就沒能力安頓自己了嗎?
能有良好醫病溝通當然很棒,但很多醫師的專業其實不在溝通。能遇到互動良好的真是傑出中的傑出,想當然也非常受歡迎。
而我當時急著處理,所以先掛號能看診做檢查就好。看完便深刻了解難怪這位醫生不會額滿。但若她能夠針對問題提供正確的判斷及幫助,會不會聊天、會不會照顧病人及家屬情緒,就其次了。
想通了這點,輕鬆了很多。
下次情緒來了,我會這樣做:
我現在什麼感覺?為什麼會這樣?(辨認)
原來是這個原因,難怪讓我有這種感覺(接納)
做這件事的重點目的是什麼?讓我不舒服的原因會對目的造成什麼影響嗎?(客觀)
我很高興自己正在練習自我掌控的路上,且感受到這樣的力量及快樂。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