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同病相連】鐵花與烏鴉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人人皆有病。有時在等候室撞見其他部門的醫生,我都會低頭旋即離開,權當沒看見他們那個最脆弱,需索精神援救的窘態。印象中,他們原是手握陽光,周旋病人身邊的英雄。同行的求助神情,讓我深懼自己亦有失足下陷的一天。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王晉恆

時值黃昏。和同事A行駛在北上的高速公路,烏鴉漫天飛旋,鴉叫如潮泛湧入車廂。擋風鏡前的視野過於擁擠,盡是黑黝黝色塊,彷彿再闖入一只鴉,整座州界收費站就會因無法承重而崩塌。

崩塌,世界往往崩塌於一瞬。

想起急診部同事將事件重述時,那副時而嚴肅時而輕佻的嘴臉。我和A一邊聆聽,一邊面露難以置信的神色,腦海自動生成驚悚畫面——救護車趕到上司L的雙層排屋,房間反鎖,醫護人員破門而入,驚見L躺在沙發口吐白沫,雙眼失神空空望向天花板。L爲了自殘,吞咽整包無鬱寧膜衣錠,被救出後即刻轉送大醫院,那個彷若監牢的精神病房。據說,是家庭危機引爆了情緒的原子彈。

「昨天明明還好好的啊。」我和A像極那些不願接受生命驟變的病人家屬,於是相約下班後,共車前往那個島上的精神病房——偷看L。

路程耗時三十分鐘,抵達醫院,我們以另一家醫院精神科醫生的身份,輕輕鬆鬆向警衛打個照面便能潛入。就像我們總是借會診之名,去探索病人的秘密花園和幽夢地層。我們當面向病人提出的問題,其實也是一種討教,希望那些經歷半載風雨的老人,教我們涉渡人生重重難關,抵達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心境。我們難以想象他們所經歷的顛簸,足以提供的,不過是醫學課本習得的安慰療法,近乎班門弄斧。

當初和同事A剛進入精神科實習,處於完全失向的恍惚狀態,全賴上司L關照,我們才不至於在布局複雜的精神科診所迷路。無數隔板切割出更小的空間,讓人想起不斷分岔又分岔的迷宮。二十幾台吊扇高速回旋,風聲霍霍,吹拂人潮並不多的診所。L耐心帶路,一如她在工作上也會盡心為我們指點迷津。

第一天,我們被指派診斷疑似精神分裂的病患。他堅稱這個世界即將末日,而自己已然死去;眼前所見,只是他的幽魂。我和A想要探清病情,卻總是被病人帶往伊斯蘭的死後世界。L失去耐心,接替診療過程,示範如何輕而易舉地走進病人的心靈結界,挖掘發病原因。

我和A感到無比佩服。

對我而言,精神科拉扯於神秘主義、玄學和科學之間。每個人的情緒、想法、意識和那個裹著欲望的潛意識都過於私密主觀,我們卻用診斷指南的代碼將它們歸類,儘量客觀處理。

那天診所走來人高馬大的大叔,還未步入會診室就指控姐姐有病;口吃的姐姐則矢口否認。薛丁格貓般的狀況,打開病歷,方知大叔才是病人。想起那句批判精神科學的名言:「他們說我瘋了,我說他們瘋了;糟糕!他們人數比我多。」福柯也曾分析過「瘋子」的標簽是一種權力的延展。眼前的姐弟,爭奪著話語權。而叫我些微感到不安的卻是,作為醫師,竟握有解讀與裁決的絕對權力。

陽光灌滿狹窄的會診室,等病人的間隙,我和A無聊地翻書;與此同時,L總是暴躁地接聽、撥打電話,來回踱步,聲量越說越大。印度話如蠱,滑入我和A的耳蝸,催眠著我們。常常好奇,L電話的另一頭,究竟搬演著哪出寶萊塢大劇?

想起L喜歡問我和A——是否也面對著精神隱疾?「沒有人可以免於一定程度的精神病哦。」L理所當然地說。A回答,當她還是實習醫生時,她患上恐慌症。上夜班前將車停靠路邊,會突然動彈不得,懼怕下車,懼怕上司、懼怕病人、懼怕護士、懼怕醫院的一切一切。排山倒海的恐懼將她淹沒,直至喪失自主意識。「吃藥後病情才算受控。當時我簡直要死了!」A激動回憶道。

L的問題,使我不得不回溯記憶叢林之縱深,打撈那些腐爛的肉屑與花屍,重新面對我壓抑已久的心理問題——嚴重失眠。我接近應考時節甚至一夜無眠,睡眠成一道坎,一道越是下定決心跨越,越容易絆倒跌跤的坎。天一黑,胃就會翻騰,心跳加速,手腳冰冷。睡床是刑台,意識和肉身剝離——躺上床的肉身經已散架;意識卻無比清晰,像平板鍋上的魚,翻來覆去,床褥漸漸升溫,焦慮和疲憊交煎逼迫……壁鐘倒數著我還有多少時間拯救明日之元神。

午覺則像是從黑夜預支的睡意,深怕還不起,無法拿捏要借多少,於是連倦極的午後也睡不著。當時母親擔心我徹底垮掉,沉重且心疼地問我:「要不要吃藥?」只記得後來,我放棄追求分數,養成走一步是一步的隨緣心態,情況才稍見好轉。「當時簡直要死了!」我下意識重復了A的結語。

「看吧,大家都是有病的。」L得意地說,像一位善解人意的慈母,接著調侃上司B工作時要求完美,或有偏執型人格障礙;上司T對毒品的黑市暗號了如指掌,說不定人家真的用過。「你記得那個VIP嗎?人家可是堂堂議員的妻子哦。你們可要保密。」

人人皆有病。有時在等候室撞見其他部門的醫生,我都會低頭旋即離開,權當沒看見他們那個最脆弱,需索精神援救的窘態。印象中,他們原是手握陽光,周旋病人身邊的英雄。同行的求助神情,讓我深懼自己亦有失足下陷的一天。

如果精神醫生也瘋了,還有誰能拯救我們?

精神科會診過程漫長迂回。會診室就像氧氣泵壞掉的小魚缸,加上不停被各種悲劇轟炸,我頭痛欲裂,惡心作嘔。為表誠意,不打斷病人說故事的節奏,我一般不會隨便進出會診室,只好繼續忍著。

L指引焦慮症病人用五感把自己拉回現實:「看看身邊的風景……聽聽鳥鳴……摸摸手背……感覺腳下的水泥地……」

突然「砰——」一聲,一只烏鴉猛撞會診室窗花。L花容失色,大叫跳起,喊出連串印度胡話,隨手拿起文件夾用力拋向窗口。烏鴉悻悻然飛走。護士急忙闖入會診室,以為我們遭受病人攻擊。我和A不知所措,無語相顧,再一同望向患者,確保他的恐慌症没有復發。

接下來一整天,L的情緒極其不穩定,邏輯紊亂,說話時反常使用累贅詞匯,憂心可能遭逢烏鴉帶來的厄運。不同文化似有共識,烏鴉是不祥之物。醫學界有一說——遇到烏鴉,上班肯定不順,要見紅,病房會有人死去。所以醫院有一條側廊,一眾醫護往往避之則吉,因其靠近花園,群鴉把綠樹站成密密麻麻的黑色巨傘。

步出會診室,心情無比郁悶,加上偏頭痛發作,我突然悲觀地認為整個世界都是有病的。包括對我一笑的護士,我以為她是狂躁症的潛藏患者;低頭掃地的阿姨心中是否感到抑郁?

我無法自控地診斷身邊人——回家聽見母親不曾間歇的叨念,讓我覺得她在一定程度上是焦慮症患者。斜躺沙發滑手機,沉迷社交媒體的父親,自小就有自戀型人格障礙。「去看看你阿公吧,他又來了!」我被要求打電話去關心曾經確診恐慌症的外公。那天某親戚將他的照片和祖先拼在一起,觸發他對死亡的恐懼。

我難以自持地將整個世界顛倒來看,手中的診斷指南彷彿聖經,F31.81、F20.81、F43.0等等的數字,將眼前人的精神狀態嚴謹卻粗暴地歸納。反正全世界都有病,那就沒有人真的生病了,是嗎?

就在L被烏鴉偷襲的隔天清晨,她的辦公室空無一人。高級顧問醫生從身後拍拍我的肩膀,指示我和A取而代之,因爲L會放至少三個月的長假。我們長久地陷落疑惑的五里霧中,直到L的故事以小道消息的形式在午餐席間流傳開來……

行使醫療法賦予的神聖權力,我們時常下潛心靈最黑暗最深邃的溝壑;而解密之途,就像通向L所在病房,那條很長很長的走廊。荒白的日照燈間隔甚遠,走廊被照成明暗相間的異次元。幻日減弱光芒,棲息枝頭的烏鴉開始聒噪,張揚著地獄使者的懾人氣質,張望我和A的慌張疾步。

我們提著心口抵達L的女子病房。畢竟第一次抵步,森冷氛圍叫我們毛骨悚然。鐵花之後是一個類似大禮堂的活動空間,門口站著幾個渴望關注的靈魂,更多的病者則漫無目的地徘徊,自言自語。彷彿一個巨大的馬戲團鐵籠,人們進行著自己的表演。這裡絕對安全,病者們被剝奪自殺和發瘋的權力。

我和A專注地尋找熟悉身影,終於在某個轉彎,像假期參觀動物園的孩子期待某個稀有動物那樣,找到了L。她羸弱暗淡,身著直條紋病服,頭微傾,雙手抱拳置在胸前,盤腿坐在一張紅色塑料椅,望向地板的眼神異常空洞。看著L齙牙,嘴唇微凸的樣子,那一刻我竟以為她已經蛻幻成她最厭惡的尖嘴烏鴉,嘴巴不停開合,喃喃著心事,不幸的神諭。失去人格的L,雖生猶死。

L被關在一個獨立的隔間,病情應該甚為嚴重。病歷紀錄收在那個可以無死角監視病房的黑房。我和A不敢涉足,只能遠遠觀察一動不動,斑駁落色的她。時間停滯,清風呼呼刷過清冷的女子病房。夕陽斜斜照進,水泥地上的陰影忽明忽暗。我和A經驗不足,加上身份特殊,不敢趨前問候,所以無功而返。我和A就像L懼怕不祥的烏鴉一樣,懼怕著L。人類對精神病學其實知之甚少,有時我也會懼怕自己因為職業,或者因為同行患上精神病的暗示,不知覺陷入一種解離狀態,通過別人,才知道自己的人格浮現另一種樣態。

我和A取道同樣的走廊,步回停車場。她長嘆一口氣後直道——難怪L那麽懂得把握問診節奏,不被病人帶偏。我不敢輕易附和「久病成良醫」的評價,因為那又是將醫者和病者區分開來的優越感。

我們都不生病,那該有多好?我和A給出最無力的結語。無論身在任何科室,我們都曾見證疾病和意外如何摧毀人生於一旦。加入精神科,會擔心某天突然喪失理智,就像走在夜路撞見圓月而突然幻化成狼;或被夜幕中的烏鴉迎頭痛襲,沾染晦氣,害得看護人被我們體內的情緒黑洞吸捲。

走出醫院範圍,天光翳翳,突然有點喘不過氣。想起L最喜歡教授的著陸療法——抬眼望霞光消隱的長空……聽黃花背風而落的細響……感受手中分泌粘膩虛汗……風刺痛著面孔……最後吐出一口長長的氣息……我是否還是原來的我?是否仍與世界保持清晰分界?

轉向身邊的A,輕柔交代:如果有天我瘋了,請妳一定要告訴我,好嗎?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迪士尼刪除新作的跨性別元素

《完美證供》:我在自己的法庭反覆敲問自身——訪演員蘇玉華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