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书日記|《最好金龜換酒》
過去寫讀後感,都比較像讀書筆記分享,雖然次次說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看看,但是我都把書分享得像論文研究,大概也看不出什麽趣味性可言。但是今天這本書!是真的從名字就讓人感覺很有意思。不得不承認我是被書名吸引的。"最好金龜換酒"這話是源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故事:據《對酒憶賀監詩序》記載,李白曾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賀知章因賞識李白,解下身上的金龜佩飾換酒款待李白,後人便用"金龜換酒"來形容人豁達,恣情縱酒。而對於作者而言,書名"最好金龜換酒"寓意著放下物質追求,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人生體驗。她放棄自己的高薪工作和社會地位,放棄城市化的生活,毅然決然地開啟了自己的拉丁美洲旅程。而通過這段周遊拉丁美洲的旅程,不僅豐富了她的人生經歴,也讓她開始對生活充滿了謙卑和感恩,傅真親眼目睹了許多貧窮和不公,但同時也感受到了人們以樂觀和熱情投入生活的態度。也讓她意識到自己曾經擁有的一切,包括不喜歡的工作、周遊列國的經歴、父母的理解以及愛人的陪伴,都是自己的幸運。這段經歴讓她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激,意識到自己是多麽的幸運。她從拉丁美洲人的生命智慧中找到了內心的平靜,併建立了重新“入世”的精神力量,甚至得到升華,就如作者在“阿根廷為誰哭泣”的章節中寫到:“出發前我對生活有諸多不滿,然而現在的我心中更多的是謙卑和感恩。達到內心平靜的竅門其實是一種生活態度:不僅要滿意於妳所擁有的東西,還要滿意於那些妳併不擁有的東西。”
不過依我看了世間捨得之事都是價值交換,值不值得就看自己。這本書也不是說宣揚一定要,我自認為更像作者在寫作時的內心感悟和做決定的原因。當然金龜重要還是酒重要,這種交易值不值當,就因人而異了,甚至換完之後是會後悔還是得到更多也不一定。不過就這本書而言,當然是快意人生更吸引人。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言:“斯賓諾莎說,人類所能希望達到的最高極限就是自我滿足,而沒有對自我的了解,滿足又從何談起。我知道旅行結束也未必能交出完整的答卷,甚至有可能會更迷茫,然而就像何兆武先生在《上學記》中所說:“福祉是聖潔,是日高日遠的覺悟,是不斷地拷問與揚棄,是一種‘durch Leiden Freude(通過苦惱的歡欣)’,而不是簡單的信仰。”思考後的迷茫與無知的快樂相比,我寧取前者。”
從文本內容上看,全書要是按照分類來說可能算一本遊記,詳細記錄作者和她丈夫一起辭去工作後前往拉丁美洲數十個國家所經歴的旅行故事,包括在墨西哥城的體驗、在安提瓜的所見所感、在哥斯達黎加的冒險活動、在委內瑞拉的旅行、在秘魯的印加古道徒步以及在玻利維亞的天空之鏡等地的探索。當然就不說現在多麽流行辭職去找曠野這件事,能找到合適的人一起去旅行反而更難。作者的愛情故事在另一本《藏地白皮書》裏有記錄(真的是完全真實記錄人生的type,可讀性很高的日記風,重點是文筆好還賣得好,最近還出了另一本講生育的《斑馬》),真的是神仙眷侶的人生故事。主要是她的寫作風格很誠實,所以也不免會在文字中透露自己的喜好偏誤和對社會的看法,見仁見智地忽略就好,看不爽就退出(主打一個不要內耗)。
實際上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基本都很快樂,帶入感很強,以至於我都不忍心免洗看完,但是因為故事性又經常太過投入地免洗往後讀好多,然後發現快被看完又火速剎車。書的章節基本按照他們的旅行路線進行敘述,精彩紛呈,時而悠閑時而危機,比看非虛構小說來得更刺激。而前半程的時候可以明顯通過文字感受到作者對於旅途見聞的新鮮感,而到了中間,她出現了越來越多內省的文字。其實外界的風景和內心的風景,都很重要。當然也可能是她真的有在努力寫公幹異化:“取決於興趣、心情和個人的經歴,旅人們對於相同的地方往往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有時我看到別人遊記中對某地的描述,和我記憶中的仿佛是迥然相異的兩個世界。可是這樣其實也不錯——設想如果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場景,又生發出相同的感受,旅行也就不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那該有多可怕。”
在後續的文字中我越來越感到她是一個非常有冒險精神,又求新求異的積極人格選手:“說實話,我對這樣的聊天已經由一開始的興奮好奇轉為有些麻木厭倦。我們相遇、打招呼、自我介紹,然後很快就各奔東西。我們不得不把自己的來歴和故事濃縮為幾句話重復無數次,重復到連自己都厭惡自己——因為終於意識到自己此前的人生竟然如此蒼白……”只言片語都人讓人感受到一絲急躁的心情。沒有對比就沒法意識到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但是此時我直覺這還是類似自怨似的反省時間,好像還是在比較。就好比現代人的旅行,經常是要打卡,要出片。被網際網路應用裹挾和定義的旅行與休息方式,連最放鬆的時刻也在為媒體平臺做電子佃農。就如作者所說:“以往的我身處高速運轉的大都市,無論做什麽都需要一個“正當”的理由,一犯懶就覺得自己在虛度人生。就連旅途之初的那幾個星期,一想到別人正在努力工作賺錢,而自己成天都在遊山玩水,心裏就有點惴惴不安。可是來到這裏之後,看到小鎮上的人們每天懶洋洋地在海邊曬著太陽,既不需要什麽理由,也沒有非做不可的事,忽然間自己也覺得一身輕鬆,很想像櫻井廣海似地大吼一聲:有什麽關繫,反正現在是夏天嘛!夏天有著夏天才有的時間和生活方式啊。”做事情三心二意的人其實很纍的,他一份精力要兼顧那麽多事情,無法專心的時候反而效率低。哪怕是那些號稱可以多線併行的人,在進行每一線的時候也是專註地做了幾分鐘的。而開始專心而投入當下,是真實休憩的開始。一直到作者說:“尼加拉瓜的這個海邊小鎮改變了我。我開始不急著趕路,而是學會了享受旅途中緩慢的節奏所帶來的全新視野。我開始明白不是只有古跡、教堂、博物館和原住民才能算作「人文」,在沙灘上挖牡蠣的小孩子和躺在屋外吊床裏的老大爺也同樣是美妙的風景。”她好像開始真正地逐漸進入旅行的心流模式一般。
而到了旅行快結束的時候,作者在最後說到了關於“回去”、“離開”、“真實的世界”的話題。“《沙灘小子》裏的民宿老闆曾經嚴肅地對捨不得客人離開的孫女說:“我們在海邊開店,這是我們的生活。可是前來民宿的人,都是為了回去才來的。”每個出發去曠野的人似乎都沒有打算留在曠野,他既不會打獵,也無法露宿野外,只是短暫地逃離城市,在外面吸取完大自然的精華和感受自己全方位的焦慮。但誰說城市不是曠野?也許完全自然的地帶才是所謂真實的世界,尤其對於那些強調做自己和真實的人類而言,回到城市才是他的休憩時間。一切都那麽地自動化,舒適,合理。作者說:“我意識到每個人的天性裏都有一些自然的、野性的東西,而“文明”的城市生活卻往往扼殺了我們的這一部分。盡管我們看似健康正常,心底裏卻隱約知道自己是殘缺不全的。在我們出沒於高山與叢林,尋找水蟒或與野羊駝為伴的同時,朋友和同事仍然不時地發來郵件。很多人都會調侃地問:“妳們打算什麽時候回到‘真實的世界’?”可是,其實這就是真實的世界。不常接觸血液和內臟的生活其實也像是在逃避現實。”於我而言,心靈在哪裏能夠得到安定和自由,哪裏就是真實的世界,那是一個可以享受生命的地方,而不僅僅是在逃避。
說實話,旅行是需要時間和金錢的,但是現代人大多數時候都只能擁有其中一樣。有時候既沒有作者那樣果敢拋棄已有資源的決心,也沒有拋棄一切享受完畢後回來面對“戰場”的勇氣。或許,如果妳在現實裏無法邁出步伐,不如就在書海裏巡遊,偶爾借助別人的眼睛看看世界也不錯。畢竟人生就是在不斷和世界發生交互,感受它,享受它。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感受,還來得更加真切。阿Q一點地說,只要心態好,去哪裏都可以,去哪裏都一樣,妳的小世界就是全宇宙的聚合。能夠體驗大仟世界當然好,但是知足常樂的人又怎麽會需要找尋自我。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