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代表,那些職業球隊
剛好看了一部意大利電影《尋找彼岸的少年(Io Capitano)》,是說兩個塞內加爾的少年,一直響往歐洲的生活和機會,於是偷偷打工儲錢,然後偷渡到意大利的故事。在這裡提及此電影,主要是主角兩位少年,幾乎全程穿着歐洲球隊的球衣,而且不止一隊,不同日子會替換。不過球衣相當破舊,色澤已有點黃黃黑黑,但仍可以被認出是那一隊的球衣,有時他們亦會穿那種運動外套。我不能肯定那都是正版貨,或是只是A貨,理論上,他們不太可能負擔正版球衣,但他們卻樂此不疲。而最震撼的,就是結尾時,他們的偷渡船進入意大利海域,意大利軍方以直升機和艦艇來截停他們的船時,船上的一眾難民都歡呼擁抱,一班男人,大部分穿着這樣的球衣,大家可能錯覺他們在觀賞世界盃比賽,甚至是他們擁護的一方,取得冠軍。
這其實十分實在地反映,一支職業球隊的軟實力,可以有如此威力,跨越國界,跨越種族,將自己城市的名字,貼在世界各地不同地方,說好他們的故事。因此,這些頂尖球會都是價值連城,是會生金蛋的鵝,就是一個品牌。
在歐洲的城市,大多是一運動獨大,當然就是足球。大家認識巴塞隆拿的足球隊,但他的籃球隊呢?甚至有沒有棒球隊,大家都沒有研究。但在北美,那些一線城市,總有齊四、五支職業球隊,超級城市更是每一隊都有自己的叫座力,如果是像紐約這種級數的城市,更可以每樣運動有兩隊,都有足夠的擁護者,分庭抗禮。
一向以來,大家都覺得北美運動球隊,在外國未必有太多人認識,特別是較少人玩的運動(的確以前那些棒球,冰棍球,美式足球等,我們那輩,真的沒有機會接觸),而英式足球曾試圖在北美插旗,一班歐洲南美的足球巨星前往參賽,也做出一點聲勢,但那些遲暮的球星,他們又加進一些自己創造的規則,最終失敗收場。不過,在商業推廣上,也算是一頁課程,大家依然記得紐約宇宙隊,華盛頓外交家(都曾訪港),以至多倫多大風雪和溫哥華白帽隊(因為自己已去了加拿大留學)等。
以後,隨着時代發展,科技的發達,大家在地球任何角落也可以收看種種不同的職業比賽,現時的NBA籃球比賽在香港,可能已超越足球的熱度,特別是現時進入季後賽階段,幾乎每天都有起碼兩場賽事,擁躉們是不亦樂乎。連帶球衣和相關產品大受歡迎,商機處處。比較令我模不着頭腦的,大概是職業棒球在香港不算是熱門運動,卻偏偏有些MLB(即是Major League Baseball, 大聯盟職棒)店,除了一些球衣之外,其餘都是掛上球隊商標的貨品,運動鞋,包包,衣物等,而且絕大部份是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的,猜想是一般人只認識這一隊,但他們該不是甚麽忠粉,要他們談球隊的往績歷史,甚至數幾個出名的球員,可能是天方夜譚,但他們仍會買這些產品。在外國的MLB店,自然以該城市球隊的產品為主,之後才兼顧其他球隊的吧。但在香港,他們仍有膽識開店,也真要佩服職業運動所帶來的商機,已是無遠弗屆。
如果在香港,在世界盃決賽週或如NBA季後賽期間,令洒吧餐廳增加生意,零食啤酒的銷量倍升,球衣及相關產品也需求增加,那在有份參與的城市會如何?幾乎是全城市民都一起撐吧,氣氛可想而知。在香港到酒吧觀看,可能仍有兩邊球迷各擁一方,但在外國肯定不會,大家都是槍口一致對外。以前還有市長出面,代表向對手城市的市長打賭,如果我們輸,便送對方一千磅牛排,假如贏了,對方會送我們一卡車薯仔之類,真的是全城投入,一件盛事。
香港的情況,近年來出現不少變化,也出現一些尷尬場合。以前,香港因着時局的微妙關係,得以用獨立名義參加一些世界組織,某些運動項目發展比鄰近地方早,尤其是足球,是亞洲地區最早有職業聯賽的地方,曾有亞洲足球王國之稱,有過風光日子,香港隊在世界盃外圍賽中,主場賽事可以萬人空巷,坐爆大球場。市民大眾會認同這支代表隊,即使是例行的埠際賽,必然是大家力捧對像,天經地義。回歸之後,足球圈正值低潮,香港隊的角色似有還無,特別是零八北京奧運之時,有民調顯示,市民對國家隊的認同和擁護達至新高。
之後,中央政府屢次在政改問題上,拖延,改口,落閘,觸發雨傘運動,港人本土意識抬頭,適逢港隊和國家隊在世界盃外圍賽中同組,港隊將士用命,主客兩場皆逼和國家隊,令其失分,最終未能出線。當時球迷都情緒高漲,有人拉隊去廣州觀戰,以壯行式。而回到主場之戰,更出動各種打氣工具橫額,「Hong Kong is not China」就是當時出現的,更出現噓國歌的場面。而港府投鼠忌器,不敢安排在大球場比賽,改在只容三千人的旺角場,而此後,香港隊的比賽都只安排在旺角場舉行,可算是匪夷所思。香港隊竟成為政府的一個顧忌。
去年在杭州舉行的亞運會,足球項目中,每組四隊,港隊因為當中兩隊因事退出,即使兩敗於烏茲別克,仍能出線,進入十六強,竟然一球挫敗巴勒斯坦,再神奇地擊敗伊朗,打入四強。而國家隊卻在八強止步,引起了一個尷尬場面,一支城市的代表隊,成績竟然比國家隊好!而香港的領導層包括足總更加不知所措,想要為港隊的成績說句好話,但又怕好像「功高蓋主」而支吾以對,當香港市民熱烈地慶祝港隊超乎想像的成績,我們的官員卻如履薄冰,甚麼說好香港故事只是紙上談兵。
香港經過近年的改變,甚麼二次回歸,三次回歸,中港融合,一小時生活圈之類的說法,那香港隊的定位呢?如果香港已等同中國的其他城市,為甚麼代表隊可以和國家隊平起平坐?如果香港隊定位為代表香港參加中超聯賽的一隊,每星期和其他隊伍作賽,假以時日經營,香港隊可以變成像巴塞隆拿,利物浦,或者像紐約洋基,是一個城市的代表,也是一個標誌,一個品牌,應該比起現時的情況優勝吧。
當然,考慮到中超聯的現況,各種外憂內患,大概不是適當時機,但不值得考慮嗎?香港畢竟不是一個國家,而作為一個大城市,我們真的欠缺了一支代表性的職業球隊,一支球隊的凝聚力,真是不容忽視。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