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什么人都不想搭理,他却开放了自己的家|接力访问076 大鹏

小鸟文学
·
·
IPFS
·
他觉得,一个人要有向好之心。
题图来自 Hans Isaacson on Unsplash

原文刊载于小鸟文学

大爱让我去找大鹏接力的时候有过预警:他不是很爱说话。但也有过诱惑:他真是太有意思了!为了证明自己所言非虚,大爱发来一个 B 站视频,是朋友们给大鹏拍的,大部分场景是他在自己家的活动,比如在门口蹲着喝酒,还有确实谈不上热情的寥寥数语。让视频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这也是一个对外开放的活动空间,大家来这里做什么都可以,住也可以,不消费也可以。在我聊天那会儿,这个地方刚刚上了锁,不过对熟人来说也是个形式而已,常来的人都知道怎么开。

把自己家和某种形式的工作室/活动空间结合起来没有太新鲜的,对于想做事预算又不高的人来说,这肯定是一个经济之选,而且还带有相当程度的坦诚。不过大鹏并没有什么特定的事情想做,他完全不热衷于表达、追求、完成什么——因此有的朋友会说大鹏超级“佛”——哪怕是开店,也对营业额之类的事情毫无追求。

“闲散”,“避世”或者“躺平”。标签化形容大鹏的话,差不多就是这一类的说法。这类形容之所以炙手可热,主要还是大家想闲散/躺平而不能,被生活紧紧扼住喉咙的人没有资格谈论这些。不过如果仅仅这样标签他,大鹏的做法又很“可疑”:一个人自己闲散就可以了,穷有穷闲散,富有富闲散,为什么非要让各种不可预测的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他也并不真的想认识他们?

大鹏一口气说完一些话,到他下一轮说的话出现之间,有很大的间隙。一开始我把握不住节奏,会不小心踩住他要说话的话头,赶紧刹车。聊了一会儿懂了,要是语音那边一时悄无声息,等一等话就会跟上来。大鹏可能在喝酒,或者抽烟。他说他在和我聊天之前,先垫了二两伏特加。

大鹏是 1987 年出生的南昌人,大学毕业之后来厦门,那是 2011 年。一开始他在一家技术公司工作,公司业务是网页外包设计和服务器托管,也卖卖网址什么的。业务做得早,规模迅速做大。大鹏负责管理服务器,他管自己叫“修电脑的”。一年之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因为觉得老板心猿意马,对公司业务毫无追求。老板爱炒比特币,和公司业务一样,这事做得也早,让老板产生了一种幻觉:作为一个有远见的人,我会发财。后面的故事是老板把公司卖给了另一家更大的竞争对手,一心炒币,然而从未发财。

大鹏辞职后玩了几个月。那时厦门的旅游业还处于原生态阶段,人和商家都有初心,曾厝垵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大鹏住在那里,也认识那些开店的人。晃来晃去,就被一个靠冰激凌赚钱的小酒吧老板找去干活了。曾厝垵很小,来的游客会把此地所有的店都转一遍,所以一定也会买冰激凌。到了差不多 2016 年的时候,生意不行了。和很多景区一样,“主流游客”蜂拥而至,房租上涨,店铺猛增,商品同质化,大鹏工作的店被“埋”了起来。

“然后我们就进入流量时代了你知道吗?就被埋没了。然后我们也什么都没做。扛到扛不下去了,就滚蛋,就是这样。”大鹏三言两语总结了自己的第二份工作,其实他当时已经入伙了那个酒吧,算是老板之一。“我不知道要做什么,能混一天是一天。”

大鹏的话让我有一种线上线下同时开始“流量时代”的感觉,仔细想想也是,手机普及带来了这一切,互联网上的主流内容把主流人群带到了主流景点。“主流”是大鹏的说法,但显然也不是他一个人这么说。他不喜欢后来那些盲目的人群和商店,如此四年之后,疫情出现了。曾厝垵一个人也没有。大鹏说,管控倒也没那么严格,他要翻墙出去转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整个景区没有一个游客。

关店之后大鹏去了大社,集美下面一个村子。这里是陈嘉庚的祖宅所在地,不过若是作为一个景点,似乎“卖点”又不够多。道路狭窄,连村民都把车停在村子外面的大路上。开发商来了又走,来这里的多是散客。好处是租金便宜,所以大鹏搬到了这里。

大鹏没有再开店——这个说法不太准确,但可以稍后修正——而是在附近餐馆做服务生。他住在一个 20 平方米不到的房间里的阁楼上,阁楼刚好摆得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阁楼正下方是厕所。那进门那间房间,也就是客厅,被大鹏用作了开放空间。他的私人物品很少,如果有的话,大多数也拿出来公用了。有的时候来的人会帮忙洗碗,大多数时候大鹏洗。他半个月拖一次地。

关于这么一个地方的出现,我们的对话如下:


“你到底为什么要把家开放出来,让不认识的人进来?”

“我看起来非常开放,其实非常不开放。如果朋友来,或者新的人来,我是不会跟他们产生交流的。我只是让别人观察我而已,我并不会想要去认识他们、服务他们,但我不介意被打扰,我也没什么隐私,我不介意别人知道我任何事情,但不代表我要主动去告诉你,也不代表我要去了解他们。”

然后他补充:“自己觉得这也是一个选择,或者说自我洗脑带来的东西,天天跟自己说什么都无所谓,吃喝拉撒睡就好了。”

“这还是不能回答你开放你的家的原因。而且,你训练/洗脑的目的是什么呢?”

“我可能要想一想……”

他开始现场回想。这个回想颇为持久,以至于我认为他倾向于回避这个话题。于是我开始絮絮叨叨说其实放弃隐私观念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至少 80 后是从小都有这种意识的,所以……这个时候,大鹏开口了:“我想到了一些。”

“我是来开店的。我觉得如果店可以养活我,我就不用去工作了。但我不想服务别人,也不想卖太贵,就觉得自助比较好。最主要的想法是,不管我在不在,提供一个别人愿意去的地方,喝酒玩耍都可以。我是一个爱喝酒的人,我觉得找一个我愿意喝酒的地方挺难的。讲得大一点的话,是一个规则下的自由问题。有几个我爱去的喝酒的地方就是一个比较自由的地方,也没有标准化服务,可以认识老板和员工,比较破比较小。”

“感觉是你自己需要这么一个地方。”

“我有办法和我认识的理性的人沟通交流,但我不一定要这么做。那些人有追求,可能只是我的个人理解,自由、美、真、善,这些只是词语,我很难讲清楚,至少就是想要更好。就是这种地方我才愿意去。一个人很难什么都做好,有很多不可抗力对不对?但追求这个好的态度,我是比较看重的。”

他继续说:“比如审美。很多人没有审美,不是说他们没有这个能力,而是没有追求,他们没有在这条路上走。至于一个人能走到什么程度,那大家的知识教育和资源都不一样,对吧。但至少要有追求。”


我渐渐开始明白,大鹏按照他理想中的原则,以力所能及的标准,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好”的事。这就是这个客厅来历的全部。因为觉得“自由之地”是个稀罕的存在,所以他按照自己的标准做了一个,即便它并不赚钱。

如果从生意的角度看,大鹏只能拿回房租,水电还得自贴。来的多为年轻人,有的时候过来沙发上躺着午休,有时候晚上喝酒聚餐打游戏。在我们聊天的时候,一个女生过来问大鹏电视遥控器在哪里,另一个人让大鹏帮他打游戏。前者得到的回复是“我也不知道,你慢慢找。”后者听到的是,“我现在没有脑力和精力做这件事”。怎么看都不像做生意的人。

如果有游客误打误撞进来,他们都会觉得惊吓,一个看着像店但确实是个客厅的地方(而不是相反)。有胆子大的进来,坐一下,发现不会有任何人招呼自己,也就走了。渐渐地,有些不爱喝酒的年轻人也来,因为这里的氛围足够自由。

大鹏总是喜欢把表述放得很低,比如“我不开心不难过,偶尔开心一下,就可以有足够动力活下去了”。他说自己不属于“有一个事情愿意做”的人——比如大爱,会为自己的家乡办独立杂志,但能看出来,他羡慕有事做的状态,否则就不至于要劝说自己,很多东西都不重要,即便做事也不需要那么勤快。他还是在训练自己。

“对,我不追求结果,但还在往那个方向走。这是我认为重要的东西。宽泛来讲就是追求好。我也会做不好的事情,我也会迅速原谅自己。我觉得人类无能脆弱渺小,所以我对别人也没什么要求。总体来说就是这样。”

“有些东西我想但我也做不到,价值观上,我最近几年想的比较多。这种东西建设花了不少时间,但是要摧毁它也是非常快的,我坚持的东西它可能很容易就被摧毁了,而且它不是说我这么想,我就是这样了,我得每天这么想,每天按这个做,我才是这样。”

大鹏小时候有轻微的自闭倾向,有大约 10 年的时间,他基本不和人交流。他说这样成长比较慢,但也带来了一个好处,就是精神上不太容易被“勾引”。对于什么是精神,大鹏有一个简洁明了的定义:肉身之外全是精神。一个人能拥有的物质仅仅是自己的身体。其他即便是物质追求,也是一种精神折射。比如说朋友关系,就算那些很好的朋友,他也并不会按照世俗意义上的方式“关心”别人。大部分时候,他不信任语言。就好像小时候写作文,800 字的要求他从未到达过,有的时候交白卷。至于现在身边大部分人的聊天,他都觉得无聊,既不想参与,也不想知道。

碰到我表达认同的时候,他会说:“比如你说我讲得很好,但也不一定是我想要讲的。我可能也讲不清楚。这就是沟通。”

就是这么一个人,把自己的大部分所有开放了出来。


Q:你最近有遇到什么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吗?

A:我想一想,最近……好难。没有。

Q:你最近想解决什么问题?

A:也没有。

Q:推荐一个没那么自闭的人吧,相对比较外向,叫 33。非常独立的、很强大的女性,比我大满多岁的,她是福建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女性。我们不常见,但我很敬佩她。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安卓手机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 APK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或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小鸟文学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 Author
  • More

如果不在老家开这个书店,我的生活没法继续|接力访问088 Luly

生活这事不可规划,但你的内在需要会牵引它的走向|接力访问089 蔡所

一个在小区里摆公共借阅书摊的人|接力访问087 廖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