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婷 ➜ 香港文學考掘學:從檔案到數位人文的構想|第25期|#檔案室手記

SAMPLE
·
·
IPFS
誰有權力把文獻「歸檔」?檔案夾的條目分類,又根據什麼原則來決定呢?法國哲學家 #傅柯(Michel Foucault)於考掘學一書中提到的「#檔案」其實就是存放文件資料的檔案夾,「檔案」參與了知識系統的建構,而「檔案」建立的初衷便是政治權力的展示,越是完整的組織與敘述,越是透露掌握書寫權力的人將一些人體經驗置於敘事的權威之下。

原文刊載於Sample雜誌IG


誰有權力把文獻「歸檔」?檔案夾的條目分類,又根據什麼原則來決定呢?法國哲學家 #傅柯(Michel Foucault)於考掘學一書中提到的「#檔案」其實就是存放文件資料的檔案夾,「檔案」參與了知識系統的建構,而「檔案」建立的初衷便是政治權力的展示,越是完整的組織與敘述,越是透露掌握書寫權力的人將一些人體經驗置於敘事的權威之下。在他的說法裡,真正的歷史書寫是一次準確地描述檔案內容的嘗試,歷史書寫者不再以個人的無上權威來代替文獻說話,而是根據文獻之間的運作規則來提出 “a pure description of discursive events.”

今天我們回看香港文學史的書寫和想像,從九十年代,盧、黃、鄭史冊選集出版,到至今學者努力修整史料,出版《#香港文學大系》,香港文學史的撰述出現明顯的「#檔案轉向」,而到了今日,檔案轉向到底該如何前進的問題,關鍵還是繫於對「#文獻」、「檔案」的理解之上。

一九七三年, #盧瑋鑾 於京都大學學習到 #梅棹忠夫 的「#京大式卡片」的資料分類法,將卡片視為物質化知識的方式,利用卡片可以自行分類、補充和調動的特性,考掘各類香港文學論述,把記錄不同情報的卡片,放在不同分類命名的檔案中,使卡片之間可隨其關聯性而堆疊,並從卡片提供的「情報」和卡片之間的「關聯」衍生新的知識,而研究者所需要做的,就只有忠實地陳述它。可惜的是,經人為分配的檔案並不能完全客觀,但假如我們利用十年來學界非常熱門的數位人文研究,借用電腦處理數據的能力,計算大量的文件之間的關係,處理更大量的情報之間的關係,是否就擁有構建一個完整香港文學史的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

#Sample樣本 #香港文學 #設計 #閱讀 #文學 #評論 #藝術

#literature #graphicdesign #hongkongart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AMPLE❛ 如果可以這樣做雜誌 ❜ http://linktr.ee/samplemaghk
  • Author
  • More

#HOME|家在何處?

為何遊戲需要筆記?

不會腐爛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