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 鏡子 / The Mirror

sacrifice 生贄
·
·
IPFS
·
一個迴身,男孩長成自己討厭的大人,生了一個討厭自己的小孩。

沉浸共感度:★★★☆

導演:吳德淳 / Wu De-chuen
製片國:臺灣/Taiwan
類型:動畫
年分:2022
總長:15min

導演吳德淳是臺北電影節與金馬獎動畫獎項的常客,《鏡子》是導演第一件VR作品,改編自臺中小說家謝文賢於2011年發表的同名短篇小說《鏡子》。謝文賢亦是小說獎、文學獎的常勝軍,導演吳德淳選擇將小說家謝文賢的創作《鏡子》VR化、動畫化,或有英雄惜英雄之感。

戴上頭戴式顯示器,我們進入了只有男人與男孩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女性是慾望投射的標的,是施予治療者,是神祈,是地獄使者,是符號,唯獨不是人--沒有個性,沒有偏好,沒有屬於自己喜怒哀樂,只能回應男孩或男人。宣傳海報上,女性甚至沒有五官。

導演受訪時特別強調無行為能力者與馬桶的關聯。只是,為什麼男孩坐著如廁時沒坐在座墊上--馬桶座墊掀起置於男孩背後?(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2335)

沒有讀過作家謝文賢的作品,無法判斷這樣的基礎設定出自導吳德淳的詮釋與超譯,或只是忠實呈現作家謝文賢短篇小說《鏡子》想表達的內容。這樣的基礎設定令我甚為焦躁、坐立難安。我也不知道這樣的坐立難安是否在導演的期待之中,或意料之外。

兒童期都有一段學習在馬桶上如廁、戒尿布時期,不少大人命令小孩在固定時間坐在馬桶上痾便完畢才能離開,自以為這樣是在「教育」小孩、「養成良好如廁習慣」,完全不在乎這麼做是否符合幼兒需求,可能會產生與目標完全相反的古典制約諸如「失去便意」與「坐上馬桶」相連結。

在《鏡子》這部VR中,坐在馬桶上與處罰及剝奪連結,男人將男孩困於馬桶,剝奪男孩與女性相處的權利,趁此時與女性親密。

男孩長大成為男人,男人則鏽蝕衰敗老去、穿越鏡子到另一側重返男孩。 (圖片來源:https://www.kff.tw/film/content/2335)

鏡子反射現實世界,鏡像乍看一模一樣,忠實呈現,卻是左右相反的虛影,不具空間質量。《鏡子》裡的男孩長成男人,不願從事原本男人的職業,也不願穿上原本男人的衣著,卻仍複製了原本男人與女性、男孩相處的行為模式。男孩破壞男人與女性的好事,可能是男孩反抗男人過度擴張的管束與控制,也可能是返老還童的男人,穿著男孩的皮囊,嘗試奪回失去的權利。

跨越三個世代,自女神為信仰中心到無神論者、神壇毀棄,但顯然只有表相更迭,骨子裡仍然固著不願變遷,複製再複製。

現實世界,以鏡面為界分別虛實,在模擬真實的VR世界中,鏡裡鏡外無從區別,全為虛妄、無有真實。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sacrifice 生贄 想學,想飛,想看見,想離開地球表面。 試著梳理沉浸於AR、VR、MR、XR等新媒體的一些想法。 (修改受限,馬特市成為記載我錯字與記憶偏誤的所在) 我也在方格子:https://vocus.cc/user/@sacrifice    豆瓣:https://www.douban.com/people/sacrifice
  • Author
  • More

VR: Fly To You / 穿越思念飛向你

VR360
78 articles

VR: Address Unknown: Fukushima Now / 住所不明:福島の現在 / 住所不明 : 福島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