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哲學是怎樣的?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以哲學為業好嗎?曾經有位當代哲學家 Jonathan Barnes 說過,除非你想不到任何其他可做的事情,和你覺得自己會做得比任何人好,否則不要以哲學為業。學界(大概不止哲學,所有較理論的研究如是)似乎都很接受這個講法,為何?簡而言之,研究與就業皆困難。我只能夠說,認真的「哲學投資」不是一門輕鬆負擔得起的事。不過,閒時有計劃地讀好書與思考問題,似乎已經足夠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MK Kong  難度:★☆☆☆☆

 

  這是我個人對讀哲學的看法,想必其他人會有未盡同意的地方。

  閱讀是接觸哲學最重要的一環。喜歡哲學通常就是喜歡思考。可是漫無目的的思考是盲目的。我們心裡不時會有一些哲學疑問,例如:為何我們會掌握到這些筆跡的意義?我們怎樣知道別人有意識?怎樣知道這世界真實?如何知道我不是在發夢?我初中的時候就曾經想過機率是否客觀存在的問題,興奮得徹夜未眠。直至後來到了大學,我才知道這個是一個認真困難的哲學問題,研究非我能力可及。漫無目的地去想問題可以是很有趣的個人經驗。可是,即使只想更好地理解某個哲學問題,其實也須付出很多心機,遑論要回答問題呢!而理解哲學問題的方法(尤其在大學)無非依靠開卷閱讀與寫作。入門的話,讀哲學導論是一個方法。讀哲學史也是一個方法。筆者曾寫過《學分析哲學要讀哲學史?》,此處便不詳論。(文末再說兩句吧)閱讀過繁多的文獻之後,你便要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是一場漫長的修正之旅,認真的研究可以花上很多年。問題是,你要放多少時間投資到你的興趣裡呢?

要讀一個學位課程嗎?要以哲學為職業嗎?

  哲學學位沒甚麼特別,情況大概與所有非專業的學位差不多,沒有甚麼明確的職業路向(career path)。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課程設計,選讀之前最好了解清楚。

  以哲學為業好嗎?曾經有位當代哲學家 Jonathan Barnes 說過,除非你想不到任何其他可做的事情,和你覺得自己會做得比任何人好,否則不要以哲學為業。學界(大概不止哲學,所有較理論的研究如是)似乎都很接受這個講法,為何?簡而言之,研究與就業皆困難。我只能夠說,認真的「哲學投資」不是一門輕鬆負擔得起的事。不過,閒時有計劃地讀好書與思考問題,似乎已經足夠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把握你心裡的哲學問題然後去閱讀與思考吧!我們也很樂意伴你同行。

哲學與人生有甚麼關係?

  人有一種很普遍的想法︰如果明知道某個科目賺不到錢還去選讀的話,那要必定有比賺錢重要得多的理由,驅使你選讀那個科目,或者那科目必定有比賺錢重要得多的意義吧。如果你認為選讀哲學對你並沒有甚麼意義,那你必定認為賺錢更加沒有意義。那麼,哲學系豈不是有一堆理想崇高、看淡世俗與鄙視金錢的人?前提的那些想法是基於一個「選科是基於金錢與非金錢意義的權衡而決策」的想法,而這想法如果是真,要求你的選科選擇完全自由。

  現實是,放榜後因為資訊與心理等局限,學生只可跟據他們的成績排列可能入讀並且願意入讀的科目,然後由中央機制分派他們最終入讀哪學系。學生選科有不少博奕的成分,過來人就自會明白。所以,很多學生的選擇不是完全自由。這是普遍的現象,無關你選擇入讀哪一個科目。最終選擇到心儀的科目而最後亦自覺學有所成,當然是好事。不過,很多人並沒有如此幸運。有時候轉學科是一個選擇,但也可能失敗。不少人會因而感到十分焦慮或沮喪。為何我要花時間說這些東西?我想說,千萬不要妄想讀哲學的人就會免疫於這些東西,讀哲學不保證能讓你放下這些人生重擔。

哲學與社會有甚麼關係?

  聽聞香港社會近日吹起一股哲學風,荼毒室亦在其中。這與香港的社會政治環境有關嗎?一個紛亂、教人鬱悶的時代會使人尋求哲學的「幫助」嗎?當代哲學家 Simon Blackburn 在一個訪問上說,他曾經在電台節目被一位納粹集中營的生還者質問︰「在被押上集中營的路上,哲學有鳥用呢?」Simon Blackburn 的答案是「沒幾多」,但他指出,在那個嚴峻的環境裡,不只哲學,文學、音樂與藝術……甚至科學與數學都沒有用。同時,他亦相信(或希望?)哲學(普及)可以防微杜漸,阻止有利納粹上台的道德境地出現。我希望 Blackburn 是對的。重點是,要盡量令更多人懂得批判社會的風氣,不要盲從權威。這願景當然極之遙遠,亦不會有清晰的「路線圖」。唯一肯定的是,這不是依靠心靈雞湯或者簡單地報導一些科學事實就可以達成的事。走到大眾/網絡裡說哲學,是要從以往培養公共知識分子(public intellectuals)的目標,轉成培養知識型公眾(intellectual public)的目標。

  那麼,我為何要寫哲學?因為我想寫些有趣的東西,我以為自己有些有趣的東西可以告訴你,我亦會盡量使人想看我的東西,僅此而已。我希望寫這些東西對你有用,可是怎會如此容易呢?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需要與處境。作者又怎可能肯定他的東西對陌生的讀者有用呢?我不會奢望自己的文章會對讀者有甚麼好處,只要我還想寫而還有人願意看就夠了。(不太肯定地說)

選讀入門書籍

  如果你已經有一個關注的哲學問題,你可以立即從那個問題出發去看相關的概論書籍。如果你不知道心裡的問題其實是否哲學,你可以試下 inbox 我們好青年荼毒室問一下,我們會盡力回答。一般而然,我個人推薦牛津出版《Very Short Introductions》系列的概論小書。它們很多都由專家學者所寫,而且言簡意賅。

  如果想理解「哲學是甚麼」,哲學史/哲學導論是不錯的選擇。市面上的書參差不齊。即使我推薦你個別的一本,你也未必容易買得到。我倒不如告訴你一些選讀原則。

  把一本書讀得半懂不懂是極之危險的事。一個最近常為人道的例子是尼采:很多人因為尼采提出了一些很型格的術語而感興趣。然而,他的寫作卻不太清晰易懂。人遇上似懂非懂的文字,就會習慣將既有的信念加諸於文本之上。於是,右傾的人可能處處看到支持自己的思想,而左傾的人也同樣。或者可以相提並論的是,尼采死後,他那個思想與納粹黨相近的妹妹,就把他的文稿編成反猶太的文宣。

  因此,首要選讀的原則是︰如果你讀了兩三遍還是似懂非懂,立即放下那本書!不論原因是作者的寫作問題還是讀者的水平不足,看得胡裡胡塗就是大忌。搞不好隨時成為一些浪費人生的學棍,繼而又可能寫出一些更糟的玄談。這些例子據說不少。

  第二,我認為一本好的哲學史/哲學導論會告訴你某個哲學家或者學派想要處理的問題是甚麼,然後解釋他們的答案是甚麼,最後是指出那些答案又可能面對怎樣的問題。如果你發覺那本書做不到這三步,我建議你換另外一本看看。哲學史有一些額外的功用。曾經談過一些,此處便不詳論。

  最後,如果能力可及,我建議你直接找英文書。原因是,坦白講英語學者的水平普遍較好,而且翻譯很多都很爛。不過想輕鬆地閱讀而選中文書也是人之常情。我相信只要堅守以上另外兩條原則,還是可以找到好的中文哲學書。祝你好運!

參考︰Simon Blackburn 訪問〈I’m bringing more people to philosophy〉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Author
  • More

自然科學的偶然性?——「社會建構論」雜說(四)

驀然回首,在幻想中相見

六合彩金多寶襲來,你知道自己不會中頭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