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Medium 搬家到 Matters 的考量

ClareHuang
·
·
IPFS
·

與他人建立聯繫是我寫作的動力。兩年前發現了 Medium 的華文作家圈子後,我開始間中在 Medium 發佈文章,並因此認識了一些網友。但由於 Medium 欠缺對華文作者的支援,以及文章排序演算法的改變,感覺愈來愈難接觸到其他人。同時,見 Matters 的華文圈子發展蓬勃,華文讀者人數更多(印象中 Medium 的華文作者多來自港、台,而 Matters 除了港、台的文友,還有不少內地的文友),討論氣氛熱烈,轉移寫作平台的念頭已醞釀多時。

讓我猶豫多時的考量是,文章一旦於 Matters 發佈,就永存於 IPFS 分佈式節點中,不能修改。對我而言,寫作除了是與人溝通的渠道外,也是自省的過程——這過程並不是在文章發佈後就完結的——往往過了好些日子,翻看自己寫的舊文,才發現當中某些論點思考得不夠深入,或者有些地方可以寫得更精準簡潔,於是打開文檔修改之。要是想定期在 Matters 發文章,似乎就得有「舉手不回」的 mentality,那是否意味著我要犧牲修改文章的樂趣呢?

但退後一步想,我寫作的目的,不就是「想為曾經存在過的留下一點痕跡」嗎?我在 Medium 其中一篇瀏覽數很高的文章《告別2018:Data Scientist 求職過程》(搬到 Matters 來了)就是在我入職成為 Data Scientist 三個月後寫的。現在我已工作差不多兩年,也有管理和面試應徵者的經驗,想法跟那時當然有所不同。但那篇文章,不就正正為了記載我從象牙塔走出來求職所遇到的難處而寫的嗎?並不是我所有文章都有這樣的「時間性」,但有「時間性」的文章,定格於 IPFS 分佈式節點中,也許並無不妥?

跨過了這心理關口,我準備好發這篇 #Matters新人打卡 文章了,還望各位文友多多指教。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ClareHuang現居美國的香港人 | Data Scientist | Climate Scientist | Musician | Writer | 想為曾經存在過的留下一點痕跡。
  • Author
  • More

對於讚賞公民2.0的疑慮

我的第一次:室內攀岩

電影【秒速五厘米】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