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死 VS 我不想做人:從藝君子劇團《植物人》看自殺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藝君子劇團新作《植物人》所探問的其中一個面向,正是生存意志。故事講述一個女人自從發夢之後不再吃肉,及後經歷丈夫指責、受盡老闆歧視、家人逼迫食肉。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她把刀刺進胸口,橫橫一劏。女人否認她自殺,表示割胸只因「胸口好鬱悶」,想要釋放困在體內的生命。隨著故事發展,觀眾會見證女人追求成為一棵樹的意志。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陳臻亮

「只有一個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那就是自殺。」卡繆(Albert Camus)《薛西弗斯的神話》這樣說。近日社會再次泛起對自殺的關注,當中不乏關於情緒健康、生活壓力、社會前景的討論,似乎人們傾向分析自殺的外在因素,追究責任。事實上,自殺成因眾多,每個人的生命軌跡不盡相同,實在難以一概而論。但無論是突如其來地輕生,還是轟轟烈烈地尋死,死亡為生命帶來的衝擊都是充滿戲劇性。之所以用戲劇性來形容,在於尋短者所經歷的內心掙扎,以及所帶來的變化,都是強烈的、意料之外的。戲劇所能呈現的,正正是生死攸關的衝突。既然我們不可能經歷所有尋短者的決心,或許可以透過戲劇,去窺探尋短者的內心,思考自殺這回事。若果一個人走在自殺的關頭,表達「我想死」和「我不想做人」到底有沒有分別?

我想死 VS 我不想做人?

藝君子劇團新作《植物人》所探問的其中一個面向,正是生存意志。故事講述一個女人自從發夢之後不再吃肉,及後經歷丈夫指責、受盡老闆歧視、家人逼迫食肉。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下,她把刀刺進胸口,橫橫一劏。女人否認她自殺,表示割胸只因「胸口好鬱悶」,想要釋放困在體內的生命。隨著故事發展,觀眾會見證女人追求成為一棵樹的意志。

與女人對照的,是姐姐的自殺。姐姐一直努力做好每個身份,但自從妹妹不食肉,厄運隨之而來:作為姐姐,她肩負起照顧家人的責任;作為媽媽,她無從開解兒子犯錯後的頹喪;作為老闆,她要忍受員工和顧客的閒言閒語。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恰恰也是關於胸部——因隆胸而患癌的誤診。當姐姐無法再承受作為姐姐、媽媽、老闆的壓力,甚至連女性的形象都彷彿被命運愚弄,她終於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

兩姊妹,一念成樹,一念無明。假如姐姐的意志指向「我想死」,女人的意志則指向「我不想做人」。當中的分別,在於如何理解生存。人生在世,總會首先以人自居,把「天地萬物」與「我」的概念分開。當人有自我意識,意識到自己在想宇宙本源的時候,宇宙就已經跟自己成為對立了,亦由此自以為比世間萬物高一等,忘記了自己只不過是天地萬物的一部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思考人的存在,妙用蜉蝣和一粟作比喻,正正點出人與其他動物、植物同等,沒有誰比誰高尚。如果用這個思維看故事:姐姐理解生存,就是人的存在;女人理解生存,則是以任何形態存在於世。於是,當二人發現人生的荒謬,他們的生存意志便開始走向兩個極端。

死亡與無用

姐姐在連番噩耗來襲之後,選擇了結生命,原因之一,在於她覺得自己很「無用」。她整個人生都在滿足他人的期望,想做「有用」的人。這種對「有用」的執著,是從人的視角而來,又或者是服從於一套人所發展出來的標準。社會想人「有用」,這樣才方便「用」人。其實姐姐早已察覺生命的荒謬,但她選擇忍受種種荒謬:目睹家暴,她忍;獨自撫養兒子,她忍;兒子與妹妹亂倫,她忍。但姐姐始終走不出這套追求「有用」的社會法則,又未超脫到不理世俗,結果只能以自殺去逃避荒謬。她所求的死,代表了執著於結束荒謬的死。

女人則走向另一個極端,寧願自己「無用」,都不願做個正常人,甚至「不想做人」。自判定食肉有罪開始,她就漸漸問自己到底是甚麼。她首先戒肉,繼而戒素,最後認定自己是一棵樹,只需要陽光、空氣、水和土壤,就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她的自我意識從人變成樹,嘗試不進食、不穿衣服、不說話,矢志用樹的形態存在。故事尾段,姐姐問女人「你是否想死?」,女人堅定地搖頭,一頓,便道出「不過為甚麼不能死?」這個問題。女人的反應看似矛盾,卻拉闊了死亡的想像。女人搖頭否定的死,是指消亡於世界的死;而及後反問的死,是指脫離人生而轉生的死。說到這裡,大概可以看到女人和姐姐所反映出「我想死」和「我不想做人」的分別。女人從來都不想死,只不過想換個方式生存。

肉體自殺與精神自殺

可是,悲劇在於人只能是人,總不能變成樹。女人一心做樹,脫離人群,其實都是痴心妄想。如果粗略地概括二人的行為,姐姐是肉體上的自殺,而女人就是精神上的自殺。女人執著於「我是誰」,發展出「我是樹」的想法,迷戀大樹的無用之用,想學樹一般臥養天年,卻由始至終都擺脫不了「我」的意識。自以為可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其實早已把「天地萬物」隔絕於「我」。一日有「我」的存在,一日都無法真真正正成為一棵樹。女人逃避承認自己作為人的身份,其實是從根本上逃避作為人的荒謬。

事實上,面對荒謬,女人和姐姐,沒有誰比誰高尚。生存本來就沒有二分「有用」還是「無用」。就算這一刻有用,下一刻又可能無用,反之亦然。況且有用無用都只不過是人的煩惱,一隻螞蟻大概不會思考自己有用還是無用吧;而既然這一刻身為一個人,也就無須刻意否定人之為人的一切。用莊子的說法是「遊走於才與不才之間」,用卡繆的說法是「直視荒謬」。《植物人》所能夠引起對自殺的思考,或許可以借用卡繆論述的某個面向作結:儘管人生是荒謬的,我們仍可以選擇不自殺。(儘管人生充滿戲劇性,我們仍可以選擇把故事續寫下去。)

攝影:吳大鼻 ABCat

劇照由藝君子劇團提供


藝君子劇團 植物思人《植物人》

故事靈感來自韓江《素食者》及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自開展「植物思人」系列以來,藝君子劇團將會上演繼《牽牛花》後又一力作——《植物人》。故事靈感來自韓江《素食者》及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以多角度敘事,探討家庭權力失衡之下,一個人離群索居的意志,以及病態社會如何回應「失常」。《植物人》中,「女人」受盡各種社會輿論批判,動輒得咎。面對異己,有人為求心安理得,極力劃清界線;有人熱衷於追隨異常,卻在過程中漸漸成為張牙舞爪的一份子;有人只想用既有的社會標準施加束縛,一了百了。到底「她」如何掙脫枷鎖?「它」又如何成就救贖?

編劇及導演:黃呈欣

演員:郭翠怡、陳頴璇、黃呈欣、黃釗鑫、趙伊禕、蔡明航

劇場構作:陳臻亮*

形體構作:邱加希

舞台設計:勞正然

燈光設計:楊子欣

影像設計:方曉丹^

作曲及音響設計:梁寶榮^

服裝設計:何珮姍^

平面設計:Alfie Leung

宣傳攝影:Michael CW Chiu

宣傳化妝:卓子菲


^承蒙香港演藝學院允准參與是次演出

*藝術人才見習配對計劃2023/24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2023/12/22-23, 27-30 8pm

2023/12/23-24, 30-31 3pm


以下場次設演後談:

12月23日下午3點(嘉賓講者:小丁、朗天)

12月27日晚上8點(嘉賓講者:王栩羚 Lilian、白水)


票價:$400 / $250

節目介紹:https://www.westkowloon.hk/tc/iamtree?tab=overview

購票連結:https://cultural.cityline.com/tc/2023/iamtree.html

節目查詢:9573 1698 /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藝君子劇團 ArtocriteTheater

Instagram:ArtocriteTheater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廖偉棠《劫後書》 、梁莉姿《樹的憂鬱》榮獲台灣第48屆文學圖書類金鼎獎

從日常透出現實感,抗現代主義的感冒——評《雷聲與蟬鳴》

《盜墓奇美拉》考古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