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隻老鴉來看Graffiti之前世今生
女兒幼時愛畫畫。但她似乎覺得畫在紙上不過癮,布沙發畫起來質感不賴,素色的牆壁更是像在邀請她來塗上幾筆,畫完還要大大方方簽名。那時我以為養了一個將來手拿噴漆罐在街頭亂竄的塗鴉客(graffiitist)。

後來她沒去玩噴漆罐,卻鐘情了刺青(tattoo),總是過一陣子身上又多出一方天地,為此我還作過無謂的掙扎送了一幅「勸女圖」,甚至語出威脅吿以:你再刺我就不認你了!只是老媽媽唸經,小和尚當耳邊風吹過(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終歸是風過無痕,只能認命地閉上一隻眼睛。

|Graffiti (塗鴉)
graffiti 由義大利文graffiare 衍生而來,原是指在物品表面鐫刻的技術。人類的基因裡應該有著到此一遊、宣示存在感的慾望,因此在文字發明之前,遠古人類就知道刻畫記號,是為塗鴉之老祖先。古希臘羅馬人把政治迫害宗教刻畫在墓穴牆壁,可見當時graffiti 已經隱含有藉塗鴉宣洩不滿的意思,埋藏於熔岩下的龐貝古城更保留了許多graffiti 遺跡。相沿至今,graffiti 儼然成為一種結合政治、社會與文化,代表沒有話語權的底層社會爭取發聲的街頭藝術型態。
而中文「塗鴉」一詞源自於唐代詩人盧仝描寫其子頑皮的詩句:「忽來案上翻墨汁,塗抹詩書如老鴉。」(聽起來怎麼有一種deja vu 似曾相識呢!)
其實「塗鴉」實在治不了graffiti 這隻街頭大怪獸背後所代表的意義;它可能與doodles更近親一些。
先粗淺的分一下,graffiti 是街頭塗鴉,而doodles是紙上塗鴉,記得小時候上課太無聊、考卷不會寫,這時只能亂寫亂塗殺時間,課本跟考卷空白處就變成爽塗doodles 的地方!一學期下來,課本整個變裝成塗鴉大補帖了!
稱為寫手(writer)的塗鴉客(graffiti artist)究竟是何方神聖?我們來看看:
- 場所有眉角
- 要把想法透過作品傳遞給普羅大眾,當然不能畫在自家庭院收門票。有話題爭議的建築外牆、人來人往的公共場所都是塗鴉的好所在。穿梭城市的地鐵及跨州貨運列車更是塗鴉客的首選,因為作品可以經由這些「行動博物館」傳得更遠更廣。
- 公然且違法
- 既然不能閉門造車,也不可能事先申請許可,80年代的塗鴉多集中在髒亂或犯罪率高的地區,紐約地鐵成為塗鴉客的朝聖殿堂,塗鴉多半與defacement (毀損)與vandalism(破壞公務)扯上關係,被認為是犯罪而不是藝術。紐約市政府對此深惡痛絕,還大費周章使用一種對付塗鴉的地鐵專用油漆,只要列車一進站,強力水槍一沖,塗鴉便消失殆盡。
- 就合法性而言,台灣近年流行的彩繪村或塗鴉區其實已有悖原始塗鴉精神,而身體上的塗鴉(tattoo)也只能算「破壞私物」,警察也懶得理你。
- 行動要隱密
- 既然不容於法律,跟警察捉迷藏是一定要的。所以塗鴉客通常晝伏夜出,戴上頭罩,一身夜行裝束,以最快的速度「作案」後走人,他們不會留下真實姓名,但會自創tagging(簽名塗鴉)。
- 工具有玄機
- 既然要求快,就不可能用傳統畫具慢雕細琢,塗鴉客通常事先作好模板,到現場作噴漆處理及潤飾。所以基本工具是噴漆罐、筆頭形狀及粗細各異的塗鴉麥克筆、mop(海綿頭墨汁筆),如果要作大面積或高處塗鴉,還要準備油漆滾筒及氣壓式噴漆器。有時為了製作特殊塗鴉還得自製工具。當然頭燈及防止自己被有機溶劑毒死的口罩和手套也是必要的。
- 訴求很多元
- 早期塗鴉是遊民或社會邊緣人尋找同溫層的寄託,之後漸漸與主流藝術融合,成為獨特的文化。塗鴉作品訴求多端,有時是挑戰權威體制的抗議塗鴉、有時是諷刺時事的政治塗鴉、有時是青少年表達對社會不滿的次文化塗鴉、也有純粹表現個人藝術的展示塗鴉。
- 英國有一個自稱文法自衛隊的文法警察(grammar nazi),十幾年來一直摸黑起早,拿著自製的海綿油漆桿和膠帶,爬上梯子去訂正街巷招牌的文法錯誤,他的訴求是:文法錯誤才是更大的犯罪。https://youtu.be/_sdtVTtaDdw
- 內容很直白
- 既然塗鴉目的在於迅速而直接對社會大眾做訴求,自然內容要訊息強烈且秒懂。
- 1989年11月柏林圍牆在阻絕東西德人民28年後正式拆除,次年兩德統一。這之後留下的圍牆遺跡東邊藝廊(east side gallery)的塗鴉作品,可以直接感受一下兩德人民的心路歷程。https://jingxuan.tw/east-side-gallery/
- 型態很不拘
- 近代塗鴉透過貨運列車由費城開始,在紐約結合Hip-hop culture(嘻哈文化)四大元素之一的spray paint(噴漆),發揚光大而風行於全世界形成次文化團體。這些塗鴉客也會自成一個小集團,例如活躍於紐約地鐵的rolling thunder writers。
- 塗鴉作品沒有固定的表現形態,但大致可分為:模板塗鴉(Stencil graffiti)、簽名塗鴉(tagging)、噴漆壁畫(murals)、泡泡字( throw-ups)、海報(Poster)、貼紙藝術(Sticker Art)、街頭裝置或雕塑(Street installation or Sculpture)
|不願在藝術史上留名的藝術家
塗鴉客(graffitis/ graffiti artist)到底算不算是個藝術家呢!如果以塗鴉客所表現的強烈創作理念而言,當然是某種形式的藝術家。
但大多數的塗鴉作品或被清除、或被蓋圖,作品生命週期實在有限,也很難在藝術史上留名。但這兩位塗鴉藝術家卻是少數例外。
|Keith Haring 凱斯哈林
早慧的Keith 一直想找出有別於傳統藝術的創作風格,在紐約「School of Visual Arts(視覺藝術學院)」時期,他受到紐約地鐵塗鴉作品的啟發,開始在地鐵車站裡,利用還沒張貼的空白海報欄,用粉筆畫上律動的小人、動物。這種極有辨識度的簡筆畫受到歡迎。1983年電視台對他在地鐵作畫及遭逮捕的現場採訪播出後,Keith 一夕成名。
與一般藝術家不同的是,Keith始終覺得作品只有更貼近社會大眾才更具有生命力,於是成名後不走純藝術路線,而是在紐約開設商店「Pop Shop」,透過授權販售以他畫作為主題的各種商品。
1988年Keith發現罹患愛滋病,次年他成立「Keith Haring Foundation」https://www.haring.com ,除了讓作品繼續傳承下去以外,也希望透過基金會宣導青少年愛滋防治以及促進兒童福利。
1990年Keith 逝世,年僅31歲。但他的作品至今仍出現在背包、T-shirt及各種文具用品上。
2018年台灣Coach與Keith聯名系列商品上市,特地推出台北捷運板南線彩繪列車,將Keith的作品從紐約地鐵帶到台北地鐵。https://www.shoppingdesign.com.tw/post/view/2718
|Banksy 班克西
相較於Keith的英年早逝,Banksy 至今仍活躍於世界舞台,但他到底是何許人物至今成謎。他是英國警察眼中的「藝術恐怖份子」,也是博物館的頭痛人物,因為他的畫會作成嘲弄版、神不知鬼不覺掛在名畫旁邊。
Banksy通常以模板製作黑白圖像,再寫上深具寓意的字句。他的作品充滿黑色幽默,極盡嘲諷之意,卻又不失社會關懷。https://youtu.be/sSsjC-F9bwk
他曾被《時代》雜誌評選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一,但在雜誌上發布的照片卻是紙袋罩頭人。其作品一再被拍出歷史天價,而本人卻嘲諷這些人竟然花大錢買這種垃圾。
他辦過一系列展覽,也拍過紀錄片,2011年他所執導的《Exit Through the Gift Shop》甚至還獲得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片提名。
2020年Banksy偷偷放了作品《Game Changer》在醫院門口,向COVID-19醫護人員致敬,該作品以1675萬英鎊拍出,拍賣所得全數捐贈英國國民保健署NHS。
但Banksy最悶騷的操作是他2018年自毀作品事件。當年《 Girl With Balloon(氣球女孩)》以104萬英鎊拍出,在定槌成交之際,作品卻在眾人驚呼中被畫框背後的隱藏碎紙機碎掉半幅。
之後他重新將該作品命名為《 Love is in the Bin (垃圾桶裏的愛)》,沒想到這個操作不但沒毀掉作品,2021年10月《 Love is in the Bin 》再度拍賣,以1600萬英鎊成交,漲了16倍。
寫完了這篇,心情舒暢,天氣有點涼,我找出Keith Haring 的小毯子,拿起Keith小咖啡杯喝一杯冬日的expresso ,來場心情的塗鴉,舒舒服服地觀賞網上一些塗鴉作品吧!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