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中的「我」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
·
IPFS
·
「我」的存在必然伴隨着「我」的思維活動。換句話講,只要「我」一思想,我就能肯定「我」存在。但細心一想,我們當然並非時刻都在思考,例如在入睡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很難確定我們的心靈是否仍那麼勤勞,在連最低工資也沒有的情況下,仍為保證「我」的存在而奮力思考着。這是否等於說,倘若我們沒有在思考,「我」就不存在?那麼「我」還是持存的嗎?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Yu Hui 難度:★★☆☆☆

 

  笛卡兒的哲學,在荼毒室的文章、節目等已有簡潔的介紹。在這基礎之上,這篇短文會提出一個有關「我思故我在」的質疑。大家姑且可當成一個小練習,看看以大家對笛卡兒哲學的理解,能否為他辯護。

  在《第一哲學沉思錄》首兩段沉思中,笛卡兒提出了他那著名的哲學命題:「I am, I exist.」[1]不少人對這命題趨之若鶩,覺得這就已證明了儘管外在世界可以不存在,但「我」的存在是不可懷疑的,而這個「我」甚至是一切知識的基礎。然而,當我們說「我」存在時,我們都會預設這個「我」有「持存性」(subsistence),即這個被證明是存在的我,能在時間的流逝中保持同一地存在(那怕只是一段很短的、連續的時間),而不會在流變的過程中突然消亡,然後又突然復活,又或者忽爾被轉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那麼,笛卡兒發現的「我」,有沒有這種性質呢?

  我們可以這樣設想:在這一刻鐘,讀過笛卡兒的《沉思錄》,我發現儘管全能的魔鬼徹底地欺騙我,我還是須要首先存在,才能被他欺騙。而笛卡兒在書中亦補充說,「我」的存在必然伴隨着「我」的思維活動。換句話講,只要「我」一思想,我就能肯定「我」存在。但細心一想,我們當然並非時刻都在思考,例如在入睡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很難確定我們的心靈是否仍那麼勤勞,在連最低工資也沒有的情況下,仍為保證「我」的存在而奮力思考着。這是否等於說,倘若我們沒有在思考,「我」就不存在?那麼「我」還是持存的嗎?

  可能大家會馬上回答,明早一覺醒來,我還是能夠重新思考,亦能馬上意識到「我」的存在,於是也能回過頭來確保這個「我」其實是一直存在著,但這就引申到另一個問題:依賴回憶,真的能確保「我」的持存性嗎?笛卡兒在書中明確指出,回憶可以是錯誤的,而我們亦無法保證我的回憶不是那佻皮的魔鬼放入我心靈中的假像。這樣的話,我們又怎知道這個「我」其實不是剛剛被創造出來,然而卻被魔鬼值入虛假的回憶,讓我誤以為「我」是一直持存的?

[1] 不少人以為在《沉思錄》中,笛卡兒提出的是其名言「我思故我在」(je pense, donc je suis)。但準確點說,這句話並非《沉思錄》中的原句。而「我思故我在」則首次出現在笛卡兒的另一部著作《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éthode

好青年荼毒室官網
好青年荼毒室Youtube
好青年荼毒室Instagram
好青年荼毒室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此帳戶由 Matters 團隊代為管理) 哲學人團體。目標是把循規蹈矩的好青年帶進哲學的世界。 文章有深有淺,古今中外,無所不談。在這裏,一切都可以被質疑、反省和追問。
  • Author
  • More

自然科學的偶然性?——「社會建構論」雜說(四)

驀然回首,在幻想中相見

六合彩金多寶襲來,你知道自己不會中頭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