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不動產資產
在討論不動產之前,要有一個正確觀念
(1)房屋一定是貶值的
房屋買來必定貶值,也就是新成屋一定比中古屋貴
這不是毫無根據的感覺,是政府認定的
依財政部賦稅署[簡化評定房屋標準價格及房屋現值作業之參考原則](如下圖)
那為什麼住宅價格指數總是節節高升呢?
那是因為住宅價格=上面的建物+下面的土地
地價會因為周圍土地的開發而提升價值,例如交通建設、工作機會、人口增加、商圈林立、政府機關,而正常的政府肯定會盡力開發交通和增加工作機會;
在地區成長的時候,(精華區)地價保值/上漲也是可以預期的,甚至人口減少也不易影響到精華區地價,因為就算人口減少,人們還是會往人多地方居住
因此雖然建物折舊,但地價上漲的幅度高於房屋折舊的速度,所以住宅價格還是居高不下
(2)那住宅價格會不會下跌?
短期波動當然有可能,但是買在精華區機率小
在台灣,第一間房屋會算是"自用住宅",地價稅(0.2%)和房屋稅(1.2%)的稅率都是最低的
因此,自己住或租別人都能輕鬆抵銷持有成本,所以短期房價下跌並不會造成持有的困難
並且筆者也相信,政府不可能讓持有成本(課稅)高於居住成本(房租),因為那意味著懲罰多數人民,選舉選不上啦,所以住宅價格很難下跌,大不了不要賣
至於長期的住宅價格,還是要回歸區域發展的本質(就是投資的眼光啦)
(3)房貸是低利率的槓桿
不動產應該可以算是普羅大眾能最輕鬆跟銀行借到錢的資產了
以首購來說,房貸一般估80%,那換算起來足足開了五倍槓桿
去哪找這麼高的槓桿額度和這麼低的利率?
就算房價短時間跌到70%,也不用籌出保證金來維持槓桿,只需要還當期房貸就好
更不用說還完房貸後,不動產還能隨時在需要資金的時候抵押變現
(4)買房的動機
如想要長期居住,肯定會想買房
但如果因為單身、工作、存款等原因,不想這麼早買呢?
先假設你終究還是會買房,例如退休時想有在郊區有個四房的房子,只是時機不對
根據第(1)點房屋總是貶值,只有(開發的)土地會增值,
而通常有工作機會的地方,會匯聚更多的開發資源,
所以在工作的地方其實上漲的機率是大於人少的郊區
根據第(2)點,持有成本是可以抵銷的
所以就算單身,買小坪數的套房還能減少居住成本並享有土地增值
縱然因換工作需離開,不是還能租給需要的人嘛
舉個香蕉,你跟房客說在台北市一年的租金只要能抵稅金和利息就好,房客一定多到從一樓排隊到頂樓
根據第(3)點,房貸是低利率的槓桿
房貸是一種財務槓桿,會顯著的放大獲利和損失
所以存款越少越應該買房,本金小最多賠一兩年儲蓄,但必能累積經驗
如果到快退休才第一次買房,那可是幾十年的積蓄阿
所以未來有買房想法,現在就開始看房吧
所以綜觀以上4點個方面,每個人都應該買一間房,尤其是在台灣
就算長期報酬輸股市,不動產的高槓桿和穩定也有獨一無二的優勢
不過第二間以上,貸款成數、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合一稅、綜和所得稅都不一樣,期望值都不好說,哈哈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