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期刊的HKU5-CoV-2病毒最新研究」專家意見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
·
IPFS
·

議題背景:

國內外新聞報導國際期刊《細胞》(Cell)於本月18日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來自蝙蝠的HKU5-CoV-2冠狀病毒與引發COVID-19的病毒SARS-CoV-2,都含有稱為「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置」(furin cleavage site)的特徵,可從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蛋白進入細胞。

全球曾經歷COVID-19大流行,這篇冠狀病毒的研究引起社群媒體上眾多人的憂慮。為了提供正確、清楚的資訊來看待與討論這篇研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研究意義與重要性。

研究原文:Bat-infecting merbecovirus HKU5-CoV lineage 2 can use human ACE2 as a cell entry receptor


專家怎麼說?

【施信如】【吳弘毅】【余冠儀】

2025年02月23日
長庚大學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講座教授/中研院BioTReC 新興傳染病專題研究中心執行長 施信如

Q1:HKU5-CoV-2 病毒是什麼?這篇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

HKU5-CoV-2是一種來自蝙蝠的病毒(Merbecovirus),屬於HKU5冠狀病毒的第二個譜系(lineage 2)。這類病毒與中東呼吸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具有獨特的遺傳特徵。

這篇研究的最重要發現,是HKU5-CoV-2能夠高效利用人類的一種受體「血管收縮素轉化酶 2(ACE2)」而感染細胞,這與許多其他利用ACE2進入細胞的冠狀病毒(如 SARS-CoV-2、NL63)不同,其受體結合區域(RBD)的結合模式完全不同。此外,HKU5-CoV-2 展示了廣泛的宿主適應性,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的ACE2受體,並成功感染了有ACE2的人類細胞、人類呼吸道和腸道類器官。這些發現 強調了該病毒具有跨物種傳播及潛在人畜共患病風險。

Q2:這篇研究有哪些推論的限制?哪些是我們應謹慎看待的?

雖然研究證明了HKU5-CoV-2能夠有效使用人類ACE2受體感染細胞,但仍有三點需要謹慎看待。研究缺乏活體動物試驗數據,且病毒感染能力不代表會有效人傳人,以及尚未確定感染環境與中間宿主因素。

Q3:還需要哪些研究或科學證據,才能確定 HKU5-CoV-2 在人類身上的傳播能力與致病性?

要確定HKU5-CoV-2是否有能力在人類之間傳播並引發疾病,還需要以下研究與證據:動物模型研究、人群血清學調查、病毒基因組進化與適應性研究、病毒環境監測、病毒複製與免疫逃避免疫研究。


2025年02月24日
國立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終身特聘教授吳弘毅

這篇研究檢測和分析來自蝙蝠的一種冠狀病毒,並比較其中兩個分支的病毒HKU1、HKU2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研究發現HKU2病毒與COVID-19新冠病毒一樣,都會與人類細胞上ACE2的受體結合,雖然結合的方式與其它冠狀病毒不太一樣。此外,結合的能力,HKU2比HKU1病毒高。

因為目前有許多冠狀病毒都是在蝙蝠身上發現,研究蝙蝠的病毒在公共衛生有其重要性及必要性。持續發現並累積這些病毒的資訊,是很好的資料,如果發生人類大流行的疾病,才有依據可以立刻設計檢測試劑、藥物或疫苗。

這篇研究使用實驗室中培養的人類細胞,還不知道此病毒是否真正感染到人類,或是否會造成大流行。為了瞭解和預防人畜共通疾病,從野生動物來的病毒都需要謹慎的研究和關注。建議大家審慎看待這篇研究,但不要恐慌。


2025年02月25日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 余冠儀

Q1:HKU5-CoV-2 病毒是什麼?這篇研究最重要的發現是什麼?

部分病毒可從野生動物傳播至人類,若人的免疫防禦不足,可能導致嚴重疾病。蝙蝠攜帶多種病毒,可能經由中間宿主感染人類。例如,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自蝙蝠傳播至駱駝,再感染人類,並具有高致死率。MERS-CoV 與蝙蝠冠狀病毒(HKU4、HKU5)同屬 Merbecoronavirus 家族,透過 DPP4 受體蛋白感染宿主細胞,需要嚴密監測人際傳播風險。

過去認為 HKU5 病毒主要感染蝙蝠,與人類感染無關。然而,Cell 期刊這篇最新研究顯示,HKU5 病毒的一個分支(HKU5-CoV-2)可利用人類 ACE2 受體蛋白感染細胞,與過往Merbecovirus 這一類病毒依賴 DPP4 受體蛋白進入細胞的條件不同。此外,HKU5-CoV-2 具有類似SARS-CoV-2的特徵「弗林蛋白酶切割位置」(furin cleavage site,FCS),已知可提升病毒進入細胞的效率,顯示部分蝙蝠冠狀病毒具備直接感染人類細胞的潛力。

這篇研究強調,未充分研究的冠狀病毒可能具跨物種感染風險,持續監測蝙蝠病毒的演化至關重要。

Q2:這篇研究有哪些推論的限制?哪些是我們應謹慎看待的?

此研究僅基於細胞試驗來證明 HKU5-CoV-2 病毒可使用 ACE2 受體蛋白感染人類細胞,並未證實此病毒在動物或人的感染力、致病力以及傳播力,不代表該病毒能夠在人群中有效感染和傳播,需要警戒但毋須驚恐。

Q3:還需要哪些研究或科學證據,才能確定 HKU5-CoV-2 在人類身上的傳播能力與致病性?

為了進一步確認 HKU5-CoV-2 病毒是否對人類構成風險,需在動物體內試驗活病毒,包括有人類 ACE2 受體蛋白的轉殖基因小鼠或是靈長類動物來測試病毒的致病性、傳播能力,如果此病毒株在其他物種有高感染力與傳播力,後續可能需要研究HKU5-CoV-2 病毒在蝙蝠或其他動物宿主中的流行情況,以及評估該病毒是否曾引發人類感染。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 HKU5-CoV-2 病毒能在人群中有效傳播或致病,因此不應過度解讀。接下來仍需要更嚴謹的動物與臨床研究,來確認真實世界中的風險。


SMC是獨立的科學新聞室,也是科學家與媒體的橋樑。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在乎公眾如何理解科學研究的意義,也在乎新聞中的科學有無充分的證據。當科學研究成為新聞頭條,我們協助記者找到合適的科學家接受採訪,同時協助科學家說明科學研究的證據。

身為全球SMC網絡的一員,我們遵守國際章程,以多元資金維持組織運作,編輯台決策不受資助者影響。我們不畏科學爭議,站在科學與新聞的第一線,成為科學家與記者的夥伴,共同傳遞以證據為基礎的資訊。

邀請你成為SMC的力量,與我們一起改善台灣的科學溝通方式與科學閱聽環境,撐出更多公共討論的空間。

如果你認同我們的工作,歡迎捐款支持我們。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我們是亞洲唯一的科學媒體中心,世界上第6個正在改變科學報導困境的非營利組織。 我們講究有科學證據的資訊,建立記者、科學家還有民眾之間的連結,一起用科學,創造對話,以及自由民主的資訊環境。 來這裡找我們:https://linktr.ee/smctaiwan
  • Author
  • More

「審查農業用地變更作太陽光電設施使用涉及生態檢視指引(草案)」專家意見

「研究分析全球暖化下兩棲類面臨過熱的風險」專家意見

「親代照顧可以增加後代抵抗高溫的能力」專家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