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言情小說中的年輕女性戀愛心理分析

白鷺
·
·
IPFS
·
瓊瑤和林青霞

熟悉瓊瑤作品的讀者都能夠明白她的小說裏有多少“瓊瑤式”的愛,其中尤以男女愛情爲主線。然而”愛情”究竟是什麼?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是纏綿悱惻,驚天動地的戀愛經歷,還是夫妻雙方手牽手、每天面對的平凡生活?其實愛情講不清也道不明。

縱觀瓊瑤的64部小說,美化人生的“理想愛情”是她小說的主旋律;曲折新奇,波瀾起伏的故事情節是她小說引人入勝的主要手段;具有濃郁詩意,雅俗共賞的文學語言是她小說的獨具魅力的重要特點。這也是爲何她的小說深受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喜愛而產生的長久社會影響的原因,也解釋了在兩岸文壇上形成的一種歷時30多年而不衰的“瓊瑤現象”。然而她的貢獻還遠不止如此。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瓊瑤的言情小說是對青少年戀愛心理做出了最生活,最真實,最透徹也最唯美的剖析。她將青少年尤其是青年女性的戀愛心理特點做了最生動最確切的詮釋。

從瓊瑤的系列言情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在戀愛時會經常神情恍惚,有時會離奇的傻笑,有時會莫名的沮喪,有時顯得溫柔體貼,有時又變得着急焦躁。這些在瓊瑤的每部小說中都有很明顯的體現。用瓊瑤小說的原話來說:“戀愛中的人都是瘋子,一會兒高興的要死,一會兒又難過的要命。”爲此,筆者總結出瓊瑤的系列作品中,女性(尤其是青年女性)戀愛時的幾種表現形式和基本心理特徵。

一是單刀直入式。無論是《翦翦風》中的何飛飛,《青青河邊草》中的青青,還是《煙雨濛濛》中的陸如萍,都是毫不隱晦地將自己對中意男性的愛慕直白而熱烈地表現出來,不管對方接受與否,也不在乎對方退而求其次,只希望對方能明白自己的心意。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青年女性都會選擇這麼直接的方式來震懾對方,也有些青年女性望穿秋水,盼過昨霄盼今朝也無法得到愛慕之人的青睞與回應而選擇單相思或者暗戀。這些都是青年男女可能有過的一種情感經歷,只需要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與調適,便可獲得內心的平衡與平靜。

二是瀟灑忠貞式。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年女性在戀愛過程中,有一種天然的自我心理防禦本能,排他性極強。雖然現實生活中不乏有陸如萍這樣不介意對方“退而求其次”而選擇自己的女性,但絕大多數青年女性都希望男方要忠貞不二。愛就要愛得瀟灑,愛就要愛得忠貞。《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就對當時男人三妻四妾,女人從一而終的傳統思想表現出了強烈的反抗和不滿。《煙雨濛濛》中的陸依萍在這方面對男方要求更爲苛刻。如果對方不能始終真實如一地對待自己,雖然心有不甘也要立即分手,瀟灑放棄。

三是夢境表現式。愛做夢,這是男女青少年對異性的嚮往,對愛情的渴望的朦朧期所具有的一種普遍現象,尤其是青年女性表現得更爲明顯。在瓊瑤的系列言情小說中,幾乎所有的女主角無一例外地都愛做夢,而且都是美夢。她們對愛情,對人生,對社會乃至對世界都充滿了希望和熱情,而且希望生活以同樣的熱情來回報自己,這對青年女性的身心發展有着積極的影響。然而過度追求夢境便是不切實際的幻想,不遵守客觀規律又無現實可能的追夢是會阻礙一個人的身心正常發展,俗稱“走火入魔”,這在瓊瑤的作品中已經有大量的描寫情節。

瓊瑤言情小說的精彩與絕妙還表現在她還把青少年女性隨着年齡的增長,在對異性的嚮往,對愛情的渴望之中所產生的迷茫與困惑做了動人的描繪。

首先,關於“戀師情結”。無論是《我的故事》裏瓊瑤自己,還是她的自傳式小說《窗外》中的江雁容,都是具有典型“戀師情結”的女孩。雖然從文學角度而言,師生戀可能是一份唯美的,纏綿的浪漫愛戀。而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在這份唯美后面又隱藏了更多的家庭隱患和社會隱患。瓊瑤的長篇小說《窗外》裏少女江雁容和國文老師康南的師生戀產生、發展、以及結局就非常真實而動人的表現了“戀師情結”的以下特徵:

一是有一定的潛在動力。才女江雁容被溫文爾雅,腹有詩書的國文老師康南的學識、氣質和人格魅力所吸引,不惑之年的康南也對富有靈氣而又孤獨可憐的江雁容而動心。一對在文學上志同道合的戀人跨越了年齡、家庭、身份地位以及社會輿論的鴻溝而努力想要在一起,去實現他們認爲的“人世間最美好最純淨”的愛情,這就是共同喜愛文學的潛在動力。

二是當事人有閉鎖心理。偏科嚴重導致成績不好的少女江雁容在家中地位十分微不足道。母親疼愛成績優秀又乖巧的妹妹,父親偏袒霸道而又驕傲的弟弟,她時刻感到被遺棄,不被需要,沒有人關心,愛護自己。於是逐漸關閉了自己的心扉,活在孤獨的自我世界中。不願任何人打擾也不願打擾任何人,只是向日記傾吐自己的壓抑與不滿。而她“靈巧而富有文采”的日記被國文老師康南發現後,用溫暖關愛的文字逐漸打動了江雁容,讓她慢慢敞開了少女封閉的心扉,這也成了他們不顧一切追求戀愛的基礎和條件。

三是絕大多數難以遂願。由於家庭的強烈反對與社會的輿論譴責,少女江雁容最後按照父母之意嫁給自己並不真愛的李立維,國文老師康南也迫於社會的輿論壓力遠離了女學生,兩人的愛情“無疾而終”。畢竟青少年時期不考慮家庭和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而產生的“戀師情結”並不現實,隨着文化程度、年齡、經歷的增加,情感意識的增強,大多數有“戀師情結”的青少年也會擺脫這種幼稚的依戀。瓊瑤的小說自然也有其“理想成分”和“唯美成分”在其中,真正的“戀師情結”是很少有可能發展成爲一段真實的戀情的,往往只存在於當事人那份潛意識的原始衝動,經過現實生活的過濾與思考,往往不會有具體的行爲和結果。

其次,關於“唯愛生存”。兩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女性一般獨立性不強,比較依賴人,戀愛中的青少年女性更是喜歡依賴“愛自己的人”。在瓊瑤言情小說的愛情王國裏,愛情是滋潤女性自我並賦予她生命活力的源泉。擁有了愛情,女性的生活就會得到“生命的怒放”,失去了愛情,女性的自我就會出現“枯萎和凋零”。《翦翦風》中的何飛飛因得不到柯夢南的愛而始終鬱悶導致落水而亡。《煙雨濛濛》中陸依萍和陸如萍因爲爭奪何書桓的愛,一個發瘋一個自殺。當心愛的人拂袖而去,當海誓山盟壽終正寢,當風花雪月的浪漫一去不返,那種切膚之痛不言自明。

瓊瑤的小說不僅大量描述了青年女性在戀愛過程中心理上的困惑、迷茫和障礙,而且還抱着作者深深的同情與理解,委婉而直白地指出青年女性在戀愛過程中容易走入的幾大心理誤區:

一是“矜持自尊“。在瓊瑤的作品中,經常出現男女戀人有分歧、有矛盾,問題無法達成共識時,女方喜歡生悶氣,擺譜拿架子,總是希望對方能夠服軟示弱,主動揣摩自己的內心,不願主動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兩性心理學研究表明,青年男女的感情生活中肯定會出現很多摩擦與困難,會有很多障礙與問題,需要男女雙方相互理解與包容來共同克服。瓊瑤的《一簾幽夢》中,婚後的紫凌和雲帆相處融洽,然而紫凌一直無法忘懷楚廉並時常與其用電話或郵件交流,這時他們之間便出現了不理解、不信任的問題,而紫凌始終保持着“矜持”與”自尊”,希望雲帆能夠理解自己並說出很多“傷害”雲帆自尊心的話,最終兩人不歡而散。不可否認男女雙方在發生問題時,男方應該顯得穩重成熟、理智大度一些,但女方過分隨意衝動生悶氣,高高在上的“矜持自尊”,要求男方必須無條件的服軟示弱,是肯定要傷害雙方感情的。

二是“無端猜忌”。瓊瑤的言情小說很多女主角,動不動就懷疑對方不愛自己了,對方熱情的態度稍有改變就要擔心感情變質,擔心愛情會結束。《三朵花》中大姐就是隨時懷疑男方有變化,對感情沒有信心,既缺乏自信,又不信任對方,並不斷地試探猜忌、無理取鬧。男方實在“無法忍受”,終於憤怒決定與其分手。有心理學研究報告顯示,許多女性在情感生活中自認爲是弱者,這也是大多數青年女性爲何在擇偶時非常強調“安全感”。

三是追求“神聖完美”。瓊瑤筆下的女主角往往過於追求愛情的“神聖與完美”,過於依賴諾言的效力,認爲只要是真愛就應該完全徹底的“神聖完美”,對方一旦不滿足自己的要求就會否定感情的質量。《望夫崖》中的依依爲一句承諾而守候了十幾年最後鬱鬱而終。《一簾幽夢》中的綠萍因爲感情受挫而導致精神崩潰,變得心態扭曲地不斷折磨楚廉,一旦楚廉不滿就發怒,認爲楚廉欺騙了她的感情愚弄了她而發起更強烈的報復。現實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這樣的事。筆者擔任大學生心理諮詢工作多年,很多大學生在熱戀時都海誓山盟非君不娶(嫁),嚮往着“神聖完美”的愛情。

綜上所述,瓊瑤的言情小說不僅文學色彩濃郁、情節曲折動人,而且男女主角都是情感豐富、“唯愛唯美”的人。因此讀她的言情小說,不僅有情感上的陶冶與體驗,更有精神上的釋放與安慰。

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https://bailushuyuan.org/novel/traditional/reviews/42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