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你或對方成就美好人生的一本書-你可以改變別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長銷百萬作家,讓每個人不知不覺照你的心意做

幸福說書人雞蛋哥
·
·
IPFS
·

這是一本能通過一套流程,使自己或對方針對目標降低難度並提高意願、完成改變的書。

許榮哲、歐陽立中、劉奕酉、萬維鋼、王彥博Soking、曾培祐等專家都推薦過希思兄弟的書,

雖久聞他們盛名,

我倒是第一次讀他們的書。

中國中信出版社是把希思兄弟其中四本著作,

放在一套一起賣:

一、《行為設計學:讓創意更有粘性》

台灣翻為:影響他人購買、投票與決策的6大成功關鍵:哈佛、史丹福學者教你運用黏性法則,達成你的目標!、

(舊繁體書名1:黏力, 把你有價值的想法, 讓人一輩子都記住! 連國家領導人都適用的設計行為學)

(舊繁體書名2:創意黏力學)

二、《行為設計學:打造峰值體驗》

台灣翻為:關鍵時刻:創造人生1% 的完美瞬間,取代 99% 的平淡時刻)、

三、《行為設計學:零成本改變》

台灣翻為:你可以改變別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長銷百萬作家,讓每個人不知不覺照你的心意做、

四、《行為設計學:掌控關鍵決策》

台灣翻為:零偏見決斷法【二版】:如何擊退阻礙工作與生活的四大惡棍,用好決策扭轉人生。

翻開書一讀,

真的是很有意思的書籍,

希思兄弟藉由《象與騎象人》的概念來寫這本書,

人類的情感面是一頭大象,

理智面是騎象人。

大象(人的直覺面、情感)的弱點很明顯:膽小又懶惰,

往往尋求當下滿足,

而非長期回報。

當針對改變付出的努力得不到成果時,

通常是大象的錯,

因為人們所追求的改變多半要藉由犧牲短期利益來換取長期回報。

改變之所以失敗,

是因為騎象人無法使大象乖乖朝目的地前進。

如果我們想做出改變,

就必須兩頭並進,

騎象人提供方向、計畫,

大象提供動能。

大象、騎象人同心協力,

改變才會是容易的事情。

他們說成功的改變有一套共同模式。

關於改變,出人意表的三件事:

⭐一、看似人的問題,其實往往是情境的問題。

要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必須改變他所處的情境。

⭐二、改變之所以很難,是因為人們已經難以承受。

看似懶散,其實是因為筋疲力竭。

⭐三、看似抵拒改變,其實是對前進方向缺乏明確的認識。

本書三大重點:

📋一、形塑路徑:

當塑造好情境,

無論騎象人和大象發生什麼事,

都能提高改變的機率。

🚀應用策略

ㄅ、調整環境:當情境產生變化,行為也會跟著改變。

所以請改變情境。

要找出路徑的解決方案。思考該如何調整環境,好使自己或對方「被迫」改變。

思考有哪些改變的障礙是自己可以移除的?

ㄆ、建立習慣:當行為成為習慣,自然也就毫不費力。

思考是否已建立一個新的習慣,好讓騎象人不用經常與大象角力。

聚焦在習慣的養成。一旦養成習慣,大家都能「毫不費力」的採取新行動,且較不可能退縮。

透過提醒大家了解已完成多少目標,達到激勵大象的效果。

ㄇ、號召群眾:行為具有傳染性,找個人一起參與計畫,可互相督促,幫助它蔓延。

《慷慨的感染力》一書也有很多發起感染人心的行動的例子。

📋二、激勵大象:

騎象人無法長期壓制大象,

因此從情感面切入才是關鍵。

才能使大象步上正軌,

並表現出合作態度。

🚀應用策略

ㄅ、找出感覺:知道某件事並不足以造成改變,要讓人們產生感覺。

ㄆ、縮小改變幅度:把改變拆解成一個個小小的行動,好使大象不再感到害怕。

降低標準好使人們採取行動,

讓人們從今天就可以開始。不要給大象放棄的藉口。

也可對它人許下承諾。使親人、同事知道自己打算做出改變,來自同儕壓力可帶來幫助。

縮小改變幅度的另一個方法是規劃小勝利。

ㄇ、教育群眾:培養認同感,並灌輸成長心態。每一次成功都會遭遇困難,成功前總會遭遇失敗,

失敗時請不要苛責自己。

思考是否存在著認同衝突?有的話,我們需要推銷「新」的認同。

鼓勵人們朝著新的身分認同邁出一小步。

📋三、指揮騎象人:

提供清晰的方向,引導改變。

🚀應用策略

ㄅ、找到亮點:調查成功的案例,加以複製。

找出亮點證明有可能成功,這世上沒有百分之百會失敗的事情。

我們要像焦點解決治療師一樣,尋找成功的亮點。

找到亮點作為正確行為的示範,使其他人充滿希望,

做好採取行動的準備。

可參考《成功的條件:AI時代的5個大數據必勝法則》一書,加強你成功的機率。

ㄆ、制定關鍵行動:不要思考全局,應該要思考具體的行為。

要讓騎象人思考「該如何抵達終點」,而不是「到底該不該做任何事」。

利用社會壓力鼓勵變革。

大家看似抵抗改變,其實是因為指令模糊不清。

可參考《思維進化:用思考突破人生所有障礙》一書,磨練思考。

ㄇ、指向目的地:當你知道改變的方向與改變的價值時,改變會比較容易。

改變很困難是因為這世界不會總是想要你所想要的東西。

想改變他人行為,

也要對方有意願才行。

作者無法保證改變能輕鬆達成,

不過至少能讓它變容易一點。

透過這本書,

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愛上學習、閱讀;

女友可改變懶散的另一半;

老闆可激勵團隊完成目標;

以及其他你希望對方或自己做出改變的行動。

跨出一步不保證能走完全部,

要促使不斷邁開步伐。

正視並慶祝自己、對方跨出第一步,

指揮騎象人、激勵大象、形塑路徑,

當注意到改變,

一定要強化它

強化是邁開漫長旅途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與第一百步的秘訣。

對目的地有明確的想法,才有能力強化別人行為,

也要夠精明,才能在亮點行為發生時加以強化。

變化不是單一事件發生,

它是一個過程。

要領導這些過程,必須堅持不懈。

寫心得時想到一個例子,

「台北捷運Go」App之前提醒用戶有數位集章活動,

「集章活動」就是形塑路徑,

我會和朋友看誰集的章比較多,

然後相約去集章。

每站的票卡查詢機非常好用,可迅速集章,

還可分享給朋友知道自己收集到哪站的章,

這設計降低難度,

並透過排行榜刺激大家知道自己的排名,

想更快完成活動。

因此台北市捷運局會因這活動創造更多的人流,

達到推廣坐捷運的目的。

這本書裡面的故事、例子很有趣,

每一個都告訴我們改變自己或他人,

必須先改變習慣。

習慣的養成跟環境因素、心理狀態有關。

我們必須設置行動板機(Action trigger),

當遇到特定情境就要執行特定行動。

行動板機的價值在於預先做好決定。

希望這本書能幫你或對方透過改變而成長成一個更好的人。

📖書中提到的書:

1.拿出你的影響力: 促動改變的6種力量. 美商麥格羅希爾

2.Unleashing Change: A Study of Organizational Renewal in Government. 原文出版社: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Ash Center

3.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終極增訂版】時報出版

4.Divorce Busting: A Step-By-Step Approach to Making Your Marriage Loving Again. 原文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5.涓滴改善富創巨大成就:零恐懼、不會失敗,長久建立任何新好習慣. 李茲文化

6.瞎吃-最好的節食就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節食. 木馬文化

7.引爆變革之心. 天下出版

8.心態致勝:全新成功心理學. 天下文化 ​

9.基業長青:高瞻遠矚企業的永續之道(暢銷新裝版)遠流

10.象與騎象人:全球百大思想家的正向心理學經典. 究竟出版

11.又愛又恨的情緒馴服學:殺人鯨教你看懂人類本性,學會如何愛與生活. 健康你好

12.躺著就有錢的自由人生:從擺脫負債到安穩退休的理財7步驟. 時報出版

13.搞定!:工作效率大師教你:事情再多照樣做好的搞定5步驟. 商業周刊

📚希思兄弟其他著作:

1.關鍵時刻:創造人生1% 的完美瞬間,取代 99% 的平淡時刻. 時報出版

2.上游思維:在問題發生前解決的根治之道. 究竟出版

3.影響他人購買、投票與決策的6大成功關鍵:哈佛、史丹福學者教你運用黏性法則,達成你的目標!柿子文化

4.零偏見決斷法【二版】:如何擊退阻礙工作與生活的四大惡棍,用好決策扭轉人生. 大塊文化

5.用數字說出好故事:史丹佛教授的18堂資訊科學課,學會一流人才的數據溝通力. 商業周刊

猜你喜歡:

1.我們的行為是怎樣被設計的:友善設計如何改變人類的娛樂、生活與工作方式. 大塊文化

2.如何活用行為經濟學:解讀人性,運用推力,引導人們做出更好的行為,設計出更有效的政策. 經濟新潮社

3.如何改變一個人:華頓商學院教你消除抗拒心理,從心擁抱改變. 時報出版

4.如何讓人聽你的:華頓商學院教你用文字引發興趣、拉近關係、有效說服. 時報出版

5.推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終極增訂版】時報出版

#你可以改變別人:《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長銷百萬作家,讓每個人不知不覺照你的心意做

#Switch:HowtoChangeThingsWhenChangeisHard

#ChipHeath

#Dan Heath

#樂金文化

#行為設計

#希思兄弟

#改變

#商學院

#理智

#情感

#環境

#情境

#象與騎象人

#成長

#心理學

#組織行為學

#亮點

#習慣

#推力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