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sidian 初學者筆記

前言
當我知道「卡片盒筆記法」以及 Obsidian,我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因為長期以來,我的筆記四處分散,包括部落格、GitHub、OneNote、Google 文件、Xmind、……等等,缺乏一個集中管理的地方。筆記分散各處的最大問題是:雖然寫了筆記,也保存了下來,可是將來有一天需要的時候,卻可能早已忘記寫在哪裡,甚至根本忘記自己曾經寫過這些東西。
用來整理筆記的工具軟體相當多,除了剛才提的那幾個,我也調研過 Evernote、Notion、Logseq、Workflowy……等等,以及本文的主角:Obsidian。
我喜歡 Obsidian 的地方有:
- 免費使用,也有付費功能。免費版的功能就已經非常好用。
- 使用 Markdown 來寫筆記,而且提供了一些增強語法,例如 callout(對話方塊、補充方塊),可以讓排版更加豐富靈活。程式碼區塊也能根據程式語言類型呈現不同的語法顏色。
- 離線編輯,筆記全都保存在自己的本機磁碟,也能同步至雲端。我的作法是透過外掛設定每隔 60 分鐘自動將筆記同步至我的 GitHub repo,省心省力,非常方便。
- 彈性靈活,可以輕鬆寫簡單的每日記錄,也可以盡情折騰,建構繁複龐雜的筆記。
- 不強調分類,而是透過雙向連結,由下而上的方式來自然形成知識體系。如果想要由上而下的方式來組織分類,當然也沒問題。
- 有許多好用的外掛,擴充能力強。
我絕對稱不上「筆記控」,但我依然看重一件事:既然花了時間寫筆記,這些筆記除了當下輔助學習和加強記憶,它們也必須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替我服務——當我在腦中思索以前曾寫過的東西,必須要能夠很快找到它們。
這就牽涉到挑選筆記工具的一個重要考量:如果將來某一天,我使用的筆記工具被市場淘汰了,或者發現另一款更好用的筆記工具,我能輕易跳船嗎?我原先辛苦整理的那些筆記,能夠完整、近乎無縫地移轉至新工具嗎?
使用 Obsidian 來撰寫的筆記都是純文字的 Markdown 檔案,而且全都放在我的電腦磁碟裡面,從而保障了筆記的私密性。如果需要備份還是同步至雲端,也很容易。我是透過一個叫做 Obsidian Git 的外掛來定時自動將筆記同步至我的 GitHub 私人儲存庫。
如果將來有一天要放棄 Obsidian,只要新的筆記工具也採用 Makrdown 格式,便不至於出現什麼大問題。萬一將來真的碰到新工具在 Makrdown 增強語法或雙向連結的部分採用不同格式,只要寫一點小程式就能解決格式轉換的問題。
雲端筆記的問題
雲端筆記有它的方便之處,但我難免擔心如果將來有一天要改用其他工具,那些放在雲端的筆記勢必得透過工具軟體本身提供的匯出功能,才能移轉並重複使用那些筆記。軟體廠商不喜歡用戶跳槽,而更想要黏住用戶,故我對雲端類型的筆記工具總是保持戒心。這不是杞人憂天,而是曾經發生在別人身上的慘痛教訓(導致他放棄了原先寫好的 4000 條筆記)。
接著來說說我是如何組織我的筆記,也就是檔案資料夾的結構。
組織 Vault 與資料夾
Obsidian 是以 vault 來代表一群筆記的集合,有點類似 GitHub 儲存庫的概念。一個 vault 就是本機檔案系統中的一個資料夾,我們可以把全部的筆記都放在同一個 vault 裡面,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來建立多個 vaults。
Vault 這個單字有金庫、保險庫的意思。在需要以中文表達的時候,我會用「筆記庫」來指稱 vault。
關於筆記庫(vault)的幾個知識點:
- 每個 vault 是各自獨立的,這表示不同 vault 中的筆記無法建立雙向內部連結。「內部連結」是 Obsidian 的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一個筆記庫內的連結。
- 每個 vault 有自己的設定,包括主題風格(themes)、外掛(plugins)等等,這些設定是保存在一個名為 .obsidian 的資料夾(在 macOS 平台可能是隱藏的資料夾)。
- 如果想要在不同 vaults 之間使用相同的設定,只要複製 .obsidian 資料夾底下的全部檔案即可(需要重啟 Obsidian 讓設定生效)。
- 雖然沒有禁止,但請不要在一個 vault 底下建立巢狀 vault,因為容易混淆,衍生不必要的麻煩。
第一次開啟 Obsidian 時,必須建立或選擇一個資料夾來作為預設的 vault。如果需要相關操作步驟,可參考官方網站的說明:Getting started > Create a vault。我自己也錄製了兩個入門教學影片,稍後會附上 Youtube 連結。
初次建立筆記庫時,可能一時之間不知道要給它取什麼名字。不妨考慮簡單直觀的 MyNotes、ThinkTank、私人筆記、工作筆記……等等。
我的筆記庫至少會有以下幾個資料夾,每個資料夾前面加上數字,以便控制它們的顯示順序:
- 0-日誌:即 Obsidian 裡面的 daily note,每一篇筆記皆以日期來命名。
- 1-閃念筆記:用來存放任何臨時的想法、點子,或從其他地方擷取而來的片段。也就是卡片盒筆記法裡面說的 fleet note,常見的中文翻譯是「靈感筆記」、「快閃筆記」、或「臨時筆記」。
- 2-文獻筆記:即卡片盒筆記法的 literature notes。
- X-主題索引:用來組織特定主題的筆記連結,可發展成一篇文章或一本書的綱要。
如下圖:

其中編號 3 至 5 的資料夾,都是用來存放特定主題的永久筆記。另一種安排是建立一個「永久筆記」資料夾,然後在這個資料夾底下再建立其他主題分類的資料夾。
「X-主題索引」資料夾是專門用來整理特定主題的相關筆記連結。每一個索引類型的筆記,都有潛力變身為一本書籍或 Youtube 影片的完整綱要。對我來說,這是花時間整理筆記所能帶來的巨大好處之一。
Vault 實際上是一個資料夾,而每一篇筆記無論長短,都是一個副檔名為 .md 的 Markdown 檔案。
接著說說我在組織資料夾和檔案時碰到的疑問和選擇。
要不要建立多個筆記庫?
把所有筆記放在同一個 vault 的好處是可以很容易為它們之間建立雙向連結。我們可以把一個 vault 想像成一間圖書館,館中的書籍很容易互相參照連結。每一個 Obsidian 應用程式視窗只能開啟一個 vault,如果要同時開啟兩個 vaults,就會有兩個 Obsidian 視窗。
建議:初次接觸 Obsidian 時,先別想太多,用一個 vault 就好,等到發現真的需要把筆記進一步隔離,再來搬移也不遲(主要是檔案複製或搬移的操作而已)。
一種可能需要建立多個 vaults 的情況:需要明確區分私人與工作的筆記。
要不要建立更詳細的分類資料夾?
按卡片盒筆記的理念,「分類」不是頂重要急迫的事。一般建議是不要擔心如何建立明確的分類,而應該先專注於隨時記錄,並透過雙向連結來逐漸形成知識結構。等到自然形成一些結構之後再進行分類。
因為一旦開始想要分類得明確,就容易陷入困擾:「這篇筆記到底要放在哪個分類呢?雖然是程式設計的筆記,可是裡面也有提到網路知識和 AI,我該放哪個資料夾才合適?」如果經常需要煩惱這類問題,不僅沒有幫助,還會耗損意志力,降低學習與生產效率。
我選擇建立一層作為大分類的資料夾,例如「閃念筆記」、「資訊技術」。在這個資料夾底下,則暫且不建立更細的分類資料夾,等到將來確定有需要進一步分類管理時再去細切。
訣竅:透過雙向連結來自然形成筆記之間的關聯與結構,並可搭配 tags(標籤)來方便組織與尋找特定主題的筆記。
有些人喜歡把筆記庫組織成「第二個腦袋」,盡力蒐集日常所見、所思,並加以分門別類,於是逐漸形成類似底下這樣比較多層的結構:

非文字類型的檔案要另闢資料夾存放嗎?
筆記中如果會用到其他非文字類型的檔案(例如圖片),是要跟筆記放在同一個資料夾,還是要另闢資料夾存放?這是我在剛開始用 Obsidian 的時候碰到的疑問。
這些與筆記關聯的非文字的檔案,在 Obsidian 中統稱為「附件」(attachments)。
預設情況下,Obsidian 會把筆記所參考的附件放在 vault 的根目錄下,而我的習慣是把附件放在文章所在位置的子目錄下,這個子目錄通常命名為 "attachments"。你可以參考稍後影片中的 Obsidian 偏好設定來更改附件資料夾的名稱與位置。
要不要按類型區分附件資料夾?
在 Obsidian 中寫筆記的時候,我認為「快速寫下來」比「條理分明的分類階層」更重要,故分類階層應該盡量簡化。看一下 Obsidian 的選項設定,也能發現它只讓你指定一個附件資料夾的名稱。因此,如果連附件也按照類型來個別建立 images、audios、videos 等資料夾,那對我來說就過頭了,容易衍生不必要的麻煩。
小技巧:在筆記中快速插入圖片或附件
我經常是以下列兩種方式來插入筆記中的圖片或附件(例如 PDF 檔案):
- 方法一:在檔案總管或任何支援檔案拖曳的應用程式中,以滑鼠拖曳的方式把檔案直接拉到 Obsidian 視窗的編輯區。
- 方法二:先把圖片複製到剪貼簿,然後到 Obsidian 視窗的編輯區中按 Ctrl+V 貼上。
使用以上任何一種方法,Obsidian 都會把那個檔案複製一份到附件的預設資料夾,並於筆記中產生該檔案的連結。如此一來,我不用輸入任何 Markdown 標記就能完成插入圖片的操作。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使用方法二(複製圖片然後貼上),Obsidian 會在附件資料夾中產生一個檔案,檔名可能會有「Pasted image」字樣,後面跟著一串日期時間戳記(西元年月日、時分秒),例如「 Pasted image 20230204202859.png」。所以每次貼上圖片之後,我會在編輯區的圖片連結上面點一下滑鼠右鍵來重新命名檔案。參考底下的操作示範影片:
我的 Youtube 影片
我原本打算錄製一個影片來介紹卡片盒筆記和 Obsidian 的入門知識,結果影片做得太長,最終拆成兩個影片分開上傳至 Youtube,連結如下:
我的影片的風格應該是比較枯燥,有待改進。😌
網路上也有許多 Obsidian 文章和教學影片可以參考。先這樣吧!
Keep learning!
(原文發布於 Huanlin 學習筆記)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