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勞資問題:解雇 扣薪 侵占 競業條款

簡.不簡單
·
·
IPFS
·
  • 解雇

在法規的認定裡,員工與雇主之間互相有責任義務;員工必須依照雇主的只是完成工作;雇主則必須提供良好工作環境、準時發薪水。

有些雇主會自行把「情節重大」無限上綱,勞基法對公司是否開除員工,有明確的規範,除了公司倒閉、嚴重虧損等特殊情況,常見的就是員工無法勝任工作,就可以合法解雇。但這些理由都必須提早告知員工,預告期間每周得請兩天謀職假,公司必須支付薪水。

雇主解雇員工應預告時間:工作3個月以上,雇主10天前預告;工作1年以上,雇主20天前預告;3年以上,雇主30天前預告。

另外有些狀況是公司可以「立即」開除員工的,像是曠職、違反工作規則、惡意讓公司遭受嚴重損失等,都是合理的解僱理由,但公司必須在發現這些情形的30天內就解雇員工。

如果解僱理由不符合勞基法所條列的情況,員工可以請法院確認與公司之間的勞雇關係,並要求公司繼續支付薪水。另外可以向勞務提供地之勞工局申請勞資爭議調解,如果調解期間無法正常到公司工作,雇主也必須支付薪水。

  • 用扣薪水的方式處罰員工,符合「勞基法」嗎?

從管理者的角度來說,給獎勵能激勵士氣;懲罰能督促員工。合法範圍內才能懲罰員工。

勞基法的「一般懲戒權」和「特別懲戒權」

「一般」指的是員工在違反法律規定時,雇主可懲戒員工的權利。例如,員工沒有正當理由,也沒有請假就任意曠職三天,雇主可不經預告解雇該員工。

「特別懲戒」指的是員工沒有違法法律規定時,必須和員工事先約定,不管是勞動契約或公告在工作規則中都可以,明訂懲戒的事由及方式,必須具備合理性與必要性,不能過於嚴苛,並得到員工的明示或默示同意,雇主才能取得特別懲戒權。

當懲罰方式涉及薪資時,「勞基法」的規定是非常嚴苛的。法院實務上認為員工領到的錢可分為「經常性給予」和「恩惠性給予」,前者不可作為特別懲戒權的範圍(除非勞雇雙方有特別約定),但後者可以。

然而這兩種並不是剛好對應「薪水」和「獎金」,所以必須依照實際情況來判斷。

勞務的對價且是固定時期發放的員工本薪、伙食津貼、全勤獎金等,或是發放規則已經制度化的錢,通常會被判予經常性給予;至於沒有事前約定或保證給予的紅利或年終獎金,則可能會被判斷為恩惠性給予。

  • 試用期

法律沒有關於試用期的相關規定,而法律上「沒有不准」就是合法,所以試用期可長可短,只要雙方有約定好就是合法。

如果公司試用期間太長,員工可以向勞工局申訴公司的試用期推定「違反誠信原則及公序良俗」,主張公司「權利濫用」。

工作規則或勞動契約只要觸底勞基法一律無效,若契約違反公序良俗,該契約無效。離職前預告期在勞基法有明確規定:工作3個月未滿一年,10天前提出;工作1年以上未滿3年,20天前提出;工作3年以上,於30天前提出。最多只要在離職前一個月提出申請,公司就必須處理,超過規定的都是無效的。

  • 勞工請假扣薪規定

不扣薪:婚假、喪假、特休、陪產假、產假(年資半年以上)

扣半薪:病假、生理假(一年不超過30天)、產假(年資未滿半年)

不給工資:事假

特休、婚假、喪假、公傷病假、公假、謀職假、生理假、產假、育嬰假、補(集)乳假、家庭照顧假不得扣全勤,其他可扣全勤。

  • 公司要我簽人事保證條款、找保人可以拒絕嗎?

找保證人、簽人事保證條款,是行之有年、於法有據的事。

人事保證為了防止員工侵占盜取公款、員工操作機器不當造成毀損、送貨途中開出不慎撞傷人、工作途中和公司外的人發生爭執打傷人等對造成公司的損失。

民法規定,保人必須負擔的賠償金是有上限的,只能是員工任職期間所領薪資的總額。有時公司的損失金額遠超過員工所領的薪水,公司可以自行在人事保證書上註明應賠償金額是多少,這並不違法。如果契約書上是寫「全數賠償」,就是以公司認定的金額為準。當保證書上沒有特別註明,「賠償金額有上限」才成立。

法規對保人仍有多項保護機制,例如保證書的有效期限是三年,期滿必須重新簽訂。不管契約上是否載明期間,效期都是三年。另外,如果在保證期間換過職務或工作地點,公司必須主動告知保人,否則員工在新職務所造成的損失保人不須賠償。有的契約書上會寫明調動職務或調任公司相關企業,即使沒告知保證人,契約也一樣有效。如果找不到保人,可以向保險公司購買「人事保證保險」但保費得由員工支付。

  • 侵占

在法律上將一件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就是「侵占」,筆、釘書機、筆記本、衛生紙、影印紙等公司物品,還包含幫人代辦的款項、代為保管的物品,如果在代為處理的工作完成後,沒有歸還剩餘的錢或東西,也算是侵占。大部分從辦公室都帶回家的物品價值都很低,在一般人的道德判斷下,不會認定就應該定罪,較有機會和解或是易科罰金。

  • 競業條款

只有在一定條件下,雇主才可以與勞工約定離職後競業禁止,且離職後競業禁止期間不可以超過2年。

競業條款規定,離職後不能到同業上班

「競業禁止」條款在成立前必須符合許多條件,才有法律效力,包含:

1.員工不適在被逼的情形下,簽署競業條款合約。

2.公司確實有重要的企業機密,而這名員工真了解相關資訊。

3.合約要有明確限制時間、區域和職業內容,而且合約限制不能影響員工的工作權或生存能力

4.合約要有「補償措施」,在約定期間內,前任雇主必須付離職員工不得低於50%月薪,作為員工保守營業秘密的代價。

5.賠償違約金要合理,雇主若確實有付出補償措施,則勞工違約時,法官判決賠償高額違約金的可能性極高,否則違約金可能被判無效。

6.員工違約時確實有傷害元公司權益的行為

7.如果員工是「非自願離職」時,競業條款無效。

有效的競業條款合約必須符合前述的所有條件,但實際上,大部分公司都不可能給付離職員工薪水,所以通常競業條款是無效的。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簡.不簡單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email protected]
  • Author
  • More

5-[COP綠區]借鏡-人人可參與的校外教學場域

2024秋-北海道9日自由行~札幌、星野TOMAMU、美瑛、旭川

了解經濟、金錢教育
17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