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神明在考验我做这本杂志的诚意”|接力访问070 大爱

小鸟文学
·
·
IPFS
·
大爱创造了《城关阿志》,用来了解熟悉又陌生的闽南县城文化。

原文刊载于小鸟文学

文|楊櫻

大爱是出生于 1991 年的女生,我们的聊天从她的家乡云霄说起。云霄是漳州下面的一个县。隔壁县叫漳浦,推荐大爱的陈逸飞就是这里人。1990 年代起,云霄是假烟制作集中地,有些厉害的村靠做假烟盖起高级小洋楼——大约是 2008 年前后的事情。后来政府打击假烟,云霄没了快钱,经济一度萧条,那些小洋楼就停滞在了当年的华丽水准上,现在大爱回老家,隔着漳江还能看到一排排站在对岸。

大爱说自己是一个“特别基层的县城生活样板”,只不过中专毕业之后比较努力,得以去厦门工作,做一个插画师。2021 年底的时候,大爱开始找各种本地青年聊天,都不是陌生人:同事、同学、同学的朋友,有一个采访对象是城管,也是大爱的亲戚。亲戚一个月工资 1700 元,让大爱吃了一惊,她没想到体制内的活儿也那么有压力,每天加班,收入还低。不过大爱又说,亲戚是一定要回来的,她在福州读完大学之后,回家乡就找了这个工作。

2022 年,这些人的故事以对话、口述、撰稿的形式出现在一本叫做《城关阿志》的独立刊物上,从封面设计、内页插画、照片到文字基本由大爱一人完成。这不是大爱第一次做 zine,只不过这次长得比较像一本真正的杂志,之前长得像火柴盒和冰棒。做《城关阿志》的时候,大爱没有什么标的物,只是在做完之后被人说像杂志,才觉得自己真的完成了这样一件事。排版软件还是她惯用的 Photoshop,而不是业内通用的 InDesign,不过事情可以这样做,也就这样做了下来。

“城关”的意思其实是城墙围起来的县城中心,只不过城墙大多已经消失,称呼沿用下来。有一次大爱的微店收到一份订单,收件地址就写着“城关镇城关区”,让她很想去走一走看看那个地方长什么样子。

这份刊物的名字换个说法,其实就是“县城小志”,不过大爱很愿意把它当做一个人。福建广东彼此之间的称呼喜欢用“阿”打头——大爱在家就被叫阿琼——所以叫阿志听起来就很亲切。在呈现采访 QA 的时候,“阿志”就是那个提问者,真有其人的样子。

《城关阿志》已经做了两期,第一期的主题是“回县城的年轻人”,第二期在 2023 年 6 月发布,主题是《流动!离开县城的青年现状》。第三期现在正在做,主题跳跃到“烧金拜拜指南”。我初听没有听清,只捕捉到了“拜拜”,几次重复之后才明白,这是烧纸钱拜神仙,马上想起来之前在广州村里看到各种人家门口角落里的财神和香炉,然后就听到大爱说起了“灵异事件”。

大爱说话又快又脆,她说:“因为我自己不怎么会拜拜,我就做了指南这个事情。但你知道我已经发生了四次灵异事件,你要听吗?”

四次都跟交通有关。第一次是漳浦看土地公公庙的时候朋友的 iPad 放在车盖上破碎;第二次是在永春县路过一个野庙,大爱进去拜拜之后上路没多久,车的天窗莫名无法关上;第三次是华安县和朋友、朋友的妈妈一起去香火很旺的平安寺,结果车拐弯时整个卡在庙门口的台阶上不能动弹,还惊动了救援队;第四次还是漳浦,朋友开车去动车站接大爱的路上被刮擦。虽然后来大爱还是跟着朋友的妈妈真正走了一遍漳浦拜拜的流程,但心里还是很难受,回到云霄和妈妈讲,被带去之前认干妈的一个佛祖观音那里求了一个符,带在身边,觉得踏实了一点。

大爱讲这些的时候听着很跳脚,但又十分好笑,因为听着多少有点像在吐槽。她做这期主题的初衷其实和之前的两期一样,都是想探讨县城和整个社会的关系(原话,听着十分庞大),只不过切口是传统习俗及其背后的精神世界。至于她本人,因为完全不会拜拜,又很想拜拜,所以务实的理由是想让她这样的年轻人有一本指南,捏在手里就可以实践拜拜之道。


前段时间我去庙里掷杯,就是跟神明讲,说我要做这个杂志,问问祂同不同意。两个庙得到的结果都不一样。

茭杯有两个,一正一反,你有了解吗?它是用木头或竹子做的月牙形状的杯。你就跟神明说你的问题,然后掷杯。一正一反,就是圣杯,同意的意思。如果两面都朝上,它是一个笑杯,就代表神明还不确定,相当于黄灯,你还得再问一问。如果两面都朝下,就是阴杯,不同意的意思。

我一般掷三次,第一次神明说再问一遍,第二次的时候是不同意,第三次我很紧张,就跟祂说了很多我为什么要做杂志的原因,对,然后祂就同意了。我就好开心。

后面回云霄,我去问观音佛祖的时候,观音佛祖一直给我笑杯,掷了四五次,我整个人都已经在冒汗了。我觉得这个东西很玄。因为我妈只要掷杯,一定是圣杯,就是神明一定会同意。这些心理拉扯之后,我觉得神明在考验我做这本杂志的诚意,包括我对他们的真情,我现在是这样的感觉。

大概是 7 月比较怪,就先缓一缓,等 7 月鬼门关了之后我可能就出来了。


我后来才发现,大爱跟我说这些,其实就是在给我演示闽南的烧金拜拜习俗,虽然她不是这个目的。

大爱有个做播客的朋友也做了一期类似的主题,不过他们更多在聊拜拜的形式,而大爱对拜拜的人更感兴趣:女性会怎么做、男性会怎么做,年轻人是怎样的态度,家里的长辈又会是怎样的视角。大爱对闽南人的信仰很着迷,也对呈现信仰的仪式、符号和物质很着迷。比如说,贡品。她兴致勃勃地研究不同县城之间的贡品差异。

云霄县,下关帝庙里的博寿龟

“有的地方要供的东西是双数,有的地方供单数。贡品里的水果,有的地方不能出现梨和香蕉,有的地方不能有芭乐和山竹,都不太一样。贡品里有零食,其中一些是漳州本地的食品。贡品真的很有趣,是我们日常和神明之间更有互动性的东西。”

这些县与县的差异,要实地去走一走才会发现。在走的过程中,大爱都会询问亲戚和朋友,然后请他们的长辈带着自己去拜拜。因为本着一个学习的心态,她的采访对象都很愿意支持她。不过大爱会跳出自己的视角去看这个过程,她发现女性长辈对烧金拜拜大多都有很强的信念,男性和年轻人的态度就比较模糊。她的一个朋友在被问到态度的时候,半天憋出来一句,“拜拜就是拜拜啊!”,大爱觉得这个回答很本色。

大多数时候大爱不会一下子得到什么深邃的回答,但是她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细节。早在做第一期杂志之前她就列了很多话题,只会觉得多,不会觉得没得做。她需要和各种各样的人聊天,几轮做下来,她对闽南男女的社会角色有了更细致的观察:


我进到朋友的家里面,男性一般比较沉默,就是那些叔叔,他们基本上很少跟我讲话,我也会跟他们搭腔,但是他们一般不会像女性一样亲切,不会展开更多话题。还有一点怎么说呢,我能感受到女性在整个闽南话语权是没那么高的,男性更愿意去听男性说话,这是整一个社会的常态,不是我一时半会儿能改变的。

我走了几个家,大部分的男性长辈都是这样的状态,也有可能是我刚好没有需要去跟他们沟通。但其实这一期我还想去采访一个乩童,是一个朋友的爸爸。她爸爸除了当渔民之外,还是一个乩童,而且是那种天生通灵的,我想去采访他。还没有开始做正式的田野,所以我不太清楚我跟长辈男性在沟通的时候会不会遇到一些困难。

闽南的女性长辈,我发现她们的观念里面就会觉得大家是最重要的,她们一般上会没有自我,所有的重心全都在家里,家庭、丈夫、小孩……因为我最近做第三期的时候采访了几个长辈女性,发现她们在拜拜的时候,拜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小孩或者是丈夫,从来不会拜自己。其实我蛮心酸的。我真的很希望她们去寻找自我。

闽南大男人主义看起来很多,但其实说实话,闽南的每一个家庭都是更母系的构成,特别像我对象,老家是泉州惠安的,那里的男性地位好像很高,但其实最终的大 boss 都是一些女性长辈,就像我对象他奶奶就掌持了整一个大家庭的话语权。

我们漳州也是。我妈很传统,但是我们家里我妈地位是最高的……所以我出去的时候我就会跟所有人讲,我妈管不了我的话,没有谁可以管我的。我的个人生活状态非常自由,也是因为我把我妈当成是一个限制我的标准。


大爱说妈妈又当代又传统,“她会觉得你整天搞那些不赚钱的干嘛,我妈会以赚钱与否作为成功判断标准,她就一直叫我去上班。但是我做烧金拜拜这个事情,我妈就跟我讲,说你如果要做这个事情,到别的县的时候,一定要先去庙里跟神明讲一下,不要都不讲,然后就随便拍照,这样是不对的。”大爱的意思是,虽然妈妈根本不明白女儿整这些干嘛,但一旦踏入她的信仰领域,就得遵守规则。比如大爱去成都分享第一期《城关阿志》,就带着妈妈嘱咐的红纸包,里面包着盐和米,据说可以辟邪。

云霄县,母亲在给神龛上的神明奉茶

大爱现在住在厦门,如果要去县城做访问,一般开车两个小时之内可以到。其实她之前给漳州当地小吃画过插画,还站在当地学校的脚手架上画过壁画,不过这些她都觉得对县城的感知力不够,后来做起独立刊物,越来越上瘾,虽然基本赚不到钱(只能保证不赔,如果有一些流动资金,就会去加印旧刊),但做完之后依然还想继续去做。

“因为做的过程中我会感觉自己和整个社会产生一种深刻的链接。”

“我进入到县里面,接触每一个个体,很真实地和他们做朋友,体验他们的想法,看他们的故事,我觉得这些东西让我好着迷。我会在这些里面和整个环境里的人互动,我很沉迷在这种互动里。”

她不是一个社交练达的人,做《城关阿志》对她来说一方面是社会观察,一方面也是艺术创作。她自豪于这本刊物的个人化——无论是照片还是排版,只要她觉得好,那就是好的。在满足功能性的前提下,她尊重自己作为一个创作者的直觉。

云霄县,隔着漳江的下坂村

不过还有一点很难得,就是大爱认为自己应该让这份关于县城的刊物尽可能做到真实,有时候大家会在接受访问之后希望修饰自己的形象和用词,大爱都会尽量坚持自己的版本。她不想要做那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东西。“我会觉得这个社会本身就很缺少真实性,你已经在做独立杂志了,又没有甲乙方这种东西,只是一个单纯个体在做事,为什么不坚持真实,为什么不批判反思?这对我来说是更应该去做的事情。”

她最近想离开厦门,搬去漳州。她想租一个更开放的工作室,作为一个活动空间,也许也可以为外地来的朋友提供住宿。如果要做活动,她希望同样聚集在和地方相关的话题上。

“其实这里真的有很多历史文化,只不过做文化的年轻人特别少。刚好我也做了《城关阿志》,认识了很多外地的朋友,我就想我是不是可以回去自己做一个空间尝试一下。”陈逸飞之前在漳浦家里做了一些分享,大爱都有去看过,如今她希望自己也加入这样的分享者行列。


Q:最近有什么事情比较有意思?

A:可能是我心态上的转变,就是我从一个个人然后变成一个想要做更多有公共性事情的人,这算是有趣的事情吗?好像只是一个心态的变化。

Q:是做《城关阿志》之后的转变吗?

A:会有一些,比如我跟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可能摄取到的信息没有以前那么单一,我可能会辐射到一些其他的东西上。

另一个有趣的是我最近回漳州的打算。对我来说也比较需要勇气,因为漳州好像没有人做这种事情,可能我会面临很多问题,包括有没有志同道合的人,有没有消费这种东西的群体,这些都是未知的。自己去做一个实验性的事情,可能既有趣又可怕。

Q:你最近试图解决什么问题?

A:我觉得我去庙里求福就是在试图解决问题。我不是四次都出了和车有关的问题,我想把这个奇怪的情况给解决掉。

Q:你想找谁来接力?

A:大鹏,他在集美的村子里有一个开放式空间,他也住在里面,但是那里又卖酒水,很多朋友会把那里当一个吃吃喝喝的、更放松的客厅。而他本人完全没有目的,我真的觉得他很有意思。“我有一套很完整的世界观,别人怎么样都介入不了”,他是这样的一个人。

文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安卓手机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 APK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或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小鸟文学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 Author
  • More

如果不在老家开这个书店,我的生活没法继续|接力访问088 Luly

生活这事不可规划,但你的内在需要会牵引它的走向|接力访问089 蔡所

一个在小区里摆公共借阅书摊的人|接力访问087 廖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