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之路》|第二次成長之路

淡淡晴空
·
·
IPFS
·

中年之路是指一趟心靈的成長之路,大多數初發於三十歲,然而因為生活的壓力,已然習慣的生活模式、道德責任,很多人會將這種感覺忽略或壓抑。不過,這種感覺並不會消失,它會繼續累積,直至爆發,這種爆發也是常道的中年危機。

「大多數中年危機都是由這種分裂的痛苦所引發。內在的自我感和後天的人格之間的差距變得巨大,以至於產生的痛苦無法再被抑制或補償。」

作者的一名朋友,在二十八歲時初次出現這種感受,他有博士學位,出版了自己的書,良好的教席,生活順遂,有幸福的家庭,然而他感到生活無聊空虛。他壓抑著這種感受,直到三十六歲時,他有更好的教席,有兒有女,一切都很好,但是他卻感到非常的抑鬱。最後,他放棄了家庭事業,遠走他鄉,在另一個城巿開了一家冰淇淋店。

中年之路雖然展現痛苦、無助、抑鬱,但對一個人的心靈成長而言,是一件好事。這是我們內心的召喚,讓我們有機會再一次成長。

從出生到中年,稱為第一次成長期。我們受到原生家庭、社會文化,還有道德責任而形成了一個應對世界的人格,對著家人有一個面具,對著朋友有另一個面具,對著工作、戀人又有另一個面具,然而這些都是臨時的人格,當面具累積得越多,自我感就越強烈,內心的真正靈魂的屬性就越被壓抑,痛苦也加劇。

中年之路是一種思維的轉變。

在兒童時,我們的想法稱之為魔法思維,「我會成為公主。」「我會成為太空人。」

這些想法以自我為中心,沒有理會客觀的現實。

在青少年時期,我們的想法稱之為英雄思維,「我們比父母活得更好。」「我會做出更明智的選擇。」

這些想法充斥現實主義,但仍然對生活和人生有很大的期望,這是讓青年人走出父母的庇蔭,開展自己的人生的必要思維。

到了中年,我們了解到世界的規則,自身的局限和天賦,從英雄思維轉向了現實思維。這種思維帶給我們洞察力,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事物,並學會區分希望、知識和智慧。

「希望通常基於可能發生的事情;知識是有價值的經驗之談;而智慧是使人謙卑,永不膨脹。」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都在中年時歷經中年之路,有些人可能推遲到六十多歲才發生心靈上的轉變。

未知的未來,可怕的外部世界,會令人產生焦慮。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會無意識的將焦慮與解決方法投射到外部世界,尋找安全感。

在小時候,我們會將這種心靈的焦慮、害怕,投射給父母,因為感到他們強大和無所不能。

到了成年,我們會投射給伴侣,認為他或她會是我們人生的救贖。又或者投射給權威人物、社會體制。

隨著成長,我們發現無論是父母、伴侶或者權威人物,最終都只是一個普通人,他們也會痛苦,也會失敗。

當一個影像在心中幻滅後,有些人會繼續尋求另一個替代品,中年的外遇也是由此種心靈需求而來,當發現身邊人只是一個普通人,便去尋求另一個象徵人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我們一直都在尋找救贖自己的方法,覺得總有那麼一個人,一件事,一項目標,當達到後就會得到人生的圓滿。

然而,當到達了預定的地方,發現還是無法填補內在的空虛。

唯有轉向內在,我們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

「只有知道外界不會拯救自己,我們才會想辦法自我拯救。」

每一個人必須為自己擔起責任,當了解到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而不是向外尋找,我們才會覺醒,並接受當下的處境,而不是一味的逃避與投射。

「只有當我們承認童年的期望已破滅,並接受為自己尋找意義的直接責任時,第二個成年期才會開始。」

「最困難的是,相信自己的心靈足以療癒自己。人們遲早必須信任自己的內在資源,否則就會繼續徒勞地追求童年的幻想。」

當我們再一次與內心對話:「我是誰?」「我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我們便開始了有意識的生活,展開了自我實現之路。

我對這本書的所述的心靈旅程深有共鳴,在生了第小女兒之後,我成為了全職媽媽。

這個身份一度讓我失去了自我,內心非常的痛苦,並感到生活很空洞,情緒非常的差。

今天回望,這確實是一個人生的轉機,一趟心靈成長的過程。

我便是在此次事件後心靈有很大的蛻變,了解到人生必須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也只有自己才能解救自己。

當對別人沒有了期望,也就沒有失望。

沒期望並不代表對人絕望,而是將主動權拿回來,由自己來滿足自己。

這樣做能尋回心中的平靜,不再產生抱怨,因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無論好與不好,接受便好。

當認清了現實,我便回應心中最渴望的事——寫作。

從小就喜歡寫作,並想成為一名作家,當然這個願望還未實現,然而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了心靈的滿足,也是一種自我圓滿。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logbook icon
淡淡晴空主要寫育兒、身心靈成長、有時寫小說。(其實最愛寫小說。) 閱讀時做一個純讀者,寫作時做一個純作者。不互拍,不互追。 可以追蹤我的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skymingmingQ
  • Author
  • More

短篇小說《首輔養成》

短篇小說:《邪神竟是我一手促成的》

短篇小說:《請你用盡全力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