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社区长辈做脱口秀,是他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接力访问078 Lucan

小鸟文学
·
·
IPFS
·
让个体记忆出现在更当代的语境里。

原文刊载于小鸟文学

Lucan 住在上海一个老小区里,街对面的饭店卖的包子经常有叔叔阿姨大排长龙,他还蛮中意这个住处,一住就是三年。其中包括 2022 年上海封控的 2 个多月。邻里互助,打破了上海给人原本的印象:冷漠。“可能是因为大家要一起抢菜,对各种事情也很不开心,所以好像越来越团结了。”Lucan 觉得,这段时期他感觉到的社区气氛,关系要比上班的时候近很多,虽然谁都见不了面。

封控结束之后,他立刻着手去做一个“专案”。“专案”是他作为台湾人的说法,不过也有可能是本职做惯了。上海是 Lucan 在台北之外第一个工作地,工作是为新消费品牌做用户洞察和文化研究。说起来,这也是一个从台北绵延到上海的“专案”,它起源于 Lucan 想为自己家里的长辈设计一个桌游包,类似于卡牌游戏,来探访他阿公(爷爷)的亲戚如果要陪他聊天,用抽牌的方式可以任意挑选话题。作为一个工业设计师出身的人,Lucan 当时就是这样想的。他其实并不了解他阿公,只知道他出生在台湾,之前做生意,以及很多亲戚来看望他的时候其实只是尽一份陪伴义务,并不会真的去听他说什么。

长辈到底想说什么以及可以说出什么,Lucan 还是很想知道的。他之前给外婆做过一份纪录片,又做了一本小册子,不过家里的人似乎都没太在意。“他们都太忙了。”

如果说还有什么更大的背景,可能他想更多了解这一大片他谈不上了解的文化。其实当时他曾经想去深圳工作,因为喜欢科技相关的工作,还喜欢那种创业氛围。不过当时他拿到的聘书,一份来自新加坡,一份来自上海。上海老板决定马上签约,他也就来到了这里。在此之前,他对内地的了解可能仅仅来自一些改良过的菜式,以及伦敦读研究生时候在中国城吃到(也许更为改良)的、同时是他没见过的菜式。比如说,酸辣土豆丝。

这个起点其实还蛮微妙的。明明觉得自己知道,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但你要说什么都不知道,但又知道一点。无论如何,Lucan 觉得想多了解一些这里。“我不想让人家感觉我就是个过客。我或许是个过客,但是去了解过你的。所以其实做脱口秀是想走进他们的内心,虽然和这些长辈辈份不一样,虽然我只是一个新居民,但我觉得在做脱口秀这件事上我有触动他们的内心。就还蛮开心的。”

脱口秀的完整说法其实是,Lucan 参与新华路大鱼营造(一个做社区营造的组织)的“一平米计划”,借由大鱼和家附近的居委介绍接洽,在社区里发起了 55-70 岁年龄段的脱口秀表演者的征集。他对每个参与者都给予很大的时间投入:一共见面五次,其中包括两次家访、两次见面和一次共创。每次时间大约是两三个小时。这些长时间的聊天会让 Lucan 了解参与者的生平和人生感悟,他会让他们以某种自己舒服的形式,最后站在观众面前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

其实在 2021 年他就想做这件事,但经历过多次变动。除了“让长辈说故事”这个目的是明确的,形式不明确(可以是纪录片、桌游、脱口秀等等),责任制也不明确。最后发起者 Lucan 觉得自己应该更坚定主张,此时大鱼出了主意并建议联系妇联的赞助,因此“专案”在最后一次成员改组之后就得以顺利推动。Lucan 就这样找到了若干信任的中介人,帮忙把整个局面打开。即便这样,他在面对居委的时候,也会被对方皱眉怎么是个“个人”来要求合作,如果是公司会顺利很多。

2023 年 9 月,脱口秀落地。Lucan 跟我说起和他已经成为朋友的几位脱口秀参与者,有相当的亲近感,似乎是他们曾经的人生也成了他的人生的一部分。其中一位是书报亭的经营者,让 Lucan 补全了下岗潮和支援边疆的时代背景。还有一位是早在三十多岁就因伤退休的物业工人,后来在公安借调的时候如何摔断了腿,都让 Lucan 拼上了一些他并不知道的信息版图。“这些历史其实比课本上的还重要,因为正是这些在真正影响我现在周遭的朋友们,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所以我觉得很重要。”他们还谈到了“粮食灾害”。

不过到了上台的时候,“很多有趣的东西都没出现”,毕竟他不是一个人张罗了这件事。脱口秀得是一个“正面”的脱口秀。“但是长辈都很看得开。他们会觉得没出现是应该的。因为他们是很认命的。”

“你刚刚问我长辈会不会向我提问”,Lucan 说:“其实他们有一些是不问的,可能事情做到一半也不会问我的初衷。就是默默接受这件事。但他们会想了解我,小伙子在上海干嘛,还有人问我有没有考虑过商业变现。有一些长辈是使命必达型,虽然很诚恳,但主要是配合居委。但大部分长辈们都知道这是我个人的(活动)。”

比较让他惊讶(但其实又很合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有不少人找到 Lucan,问他是怎么挖掘到这么多不同的长辈故事,以及是不是可以合作,比如介绍给他们做调研。

“调研什么?”

“比如想要了解这群喜欢玩乐的长辈的生活方式,然后让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内容。”Lucan 说,这是他很排斥的事情。“因为这些长辈好像一直看起来很无趣,很被边缘化,却好像因为他们做了这些事活了起来,突然有故事,突然变有趣了,对品牌就是加分了。”

“我觉得还是可以让品牌介入,因为大家还是要生存。但我很在意消费的尺度,他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够为你添砖加瓦,是可以的;可是如果他的生活方式只是你的一个棋子,我就很讨厌。”


他也不喜欢市面上某些针对长辈开展的活动。“就像网红打卡似的,给长辈拍个照,做个塑画像,其实我觉得就是在操弄刻板印象,快速拉开一个所谓的思考维度。”一开始他还担心长辈脱口秀第一季做完以后被抄袭,后来发现根本不会有人做类似的事情。“因为大家不关心。大家有一些创意,更愿意放在小朋友身上。长辈的话,大家只希望他们身体健康,在养老院活着就好,有钱的话送你出国去玩,给你买东西。但你的故事、你每日的自给自足的消遣,其实是不被在乎的。”

“长辈脱口秀”之所以设置了年龄限制,比如说以 70 岁作为参与者上限,是因为有一些年纪过大的参与者 Lucan 只能做到陪伴,共创的空间或可能性会被大大地压缩。

“我带着长辈用不一样的方法说故事,他是共创者、参与者、甚至创作者,我不想要他们做观赏者。脱口秀是他们的故事,还有他们添油加醋的共创,我觉得这是最有意思的。我根据口述起草文本,然后他们会自己来修改,可以背也可以念。物业叔叔讲话很慢,会用两个字或三个字做强调,他会讲一下停一下,看大家的反应,然后会做一点表情。书报亭阿姨还会回想到以前她在法华镇路那边开书报亭遇到的顾客,她和顾客的对话口气会出现,每个长辈讲话语速也都不一样。”

这个如今被叫做“叟话抒”的“专案”,如今已经发展到第二期。严格来说,是第二期的试验阶段:Lucan 的瑜伽老师把妈妈介绍给他,他带领阿姨共同创作一本书,全部内容都由自己用 PPT 软件完成。

我跟她上了 5 次课,一次课 3 小时。然后我教她用 PPT 做排版,讲什么是拍照,到怎么去叙事,怎么去做构图,你怎么说故事,创作主题可以怎么发展。最终她做了一个路上观察学的东西。

这个阿姨很有意思,很喜欢看书,讨厌热闹,喜欢在路上去观察一些落叶和花花草草。她欲罢不能,现在已经写了五六十页的创作。她女儿会想要帮她印 50 本。一开始也她很懵,问什么是一本书,我跟他介绍什么是 zine。然后带她看大大小小的书本,看印刷、纸张。

中间有个比较触动的故事是,女儿说,她妈妈终于不再只是一个做菜难吃的妈妈,还是这么有观察的妈妈。她妈妈好像真的做菜很难吃。有一次她妈妈花了 3 小时做出一道菜,本来应该做出 5 道菜(的材料),她把 5 道菜融合在一道菜当中,然后不能吃。女儿很生气,觉得妈妈是不及格的做菜人。

但现在女儿发现妈妈文笔很好,拍照也很好,还把这些给她朋友看。朋友说那你妈妈还是多发展文艺专长,不要做菜了。

其实我做这些叙事是服务于心理健康的,未来是想要做到让它不只是抒发,不只是一个有趣的活动,而是叙事治疗。所以我在过程当中,都会跟阿姨聊一下对做这件事情的想法,问阿姨这件事对她的亲子关系有没有影响。冥冥之中也在完成我本科心理学专业没完成的事情。

这其实是我最关注的事情。阿姨说她的妈妈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过世了,从小很怨恨妈妈,那个年代也许重男轻女,也许小朋友不懂,家里有很多的生计或杂事要处理,她妈妈好像是到四五十岁才慢慢了解当时妈妈的一些为难之处,就很遗憾了。所以她觉得和我在做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让自己的女儿有机会去走进她的内心。

其实我做的事情都是一个切口。这次的拍照可能只是一个媒介。有些人可能比较文静,可能是透过拍照写字,让别人去了解说 ta 在想什么;有些人比较活泼热闹爱闲聊八卦,更适合讲脱口秀来表达。

阿姨的父亲之前过世了,阿姨其实在心里一直难以平复,当下不好讲。有一天突然跟我讲了一个梦:有一天阿姨突然遇到梦到爸爸到梦里来找她,讲了一些话,后来离开了房间,然后她就释怀了,知道爸爸终于走了。

我回想起那个状态,都有点稍微起鸡皮疙瘩。阿姨的女儿都没听过这个故事。这个阿姨跟我说,这是她第一次跟别人说这个梦。

她选择当下跟我说这件事情,是因为她说很多事情说了就没了,因此她反而不说,可是当时的氛围去说这件事情的时候,不会让感觉消失,所以她说了。


Q:最近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A:非常有趣,我最近参加了小老虎在外滩美术馆办的说唱工作坊。我们大部分都不是嘻哈爱好者,有一些是剧场表演者,有一些是画家。期间有各种游戏与竞赛,比如说 6 个人根据同一个主题,或者是三个人接力,或者是一对一 PK,或者一对一个人表白。我参加的工作坊的缘由是我最近在做一个给妈妈的记录片,我妈妈以前是钢琴老师,我想要在里面放一些我写的诗或者 rap,然后我不会写 rap。在工作坊里,小老虎也给我机会把给妈妈的 rap 念了出来,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 rap。

Q:你最近有什么想解决的问题?

A:我在思考我在做的对长辈有益处的事情,同时发展出一种模式。因为我希望它不只是一个兴趣,而是自己可以可持续且健康运行下去。

Q:你想推荐谁来接力?

A:Itsuki,之前因为做“叟话抒”做小册子结识的朋友,当时对她的文字印象深刻,没什么磨合两周内就做完了。后来辗转知道,她现在一个人摆摊帮陌生人写诗,想为城市注入一点诗意。很多写诗是个人抒发,但她是面向大众。

题图为电影《一一》(2000)剧照;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欢迎你带着好奇心阅读小鸟文学

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我们:应用商店搜索“小鸟文学”,安卓手机也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下载 APK 

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 或新浪微博、豆瓣 @小鸟文学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小鸟文学小鸟文学是个独立 App,它的表达在不停变化,认识它的人都有不同的机缘。此前你可能会从各种短篇小说、长篇访谈,人类学田野笔记或者和它的前身《好奇心日报》的联系认识到它,如今它还在持续作出调整。不过它的价值观一以贯之:和我们所处的世界保持距离,与此同时又不会袖手旁观。
  • Author
  • More

如果不在老家开这个书店,我的生活没法继续|接力访问088 Luly

生活这事不可规划,但你的内在需要会牵引它的走向|接力访问089 蔡所

一个在小区里摆公共借阅书摊的人|接力访问087 廖细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