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从鸟山明到奥斯卡 日本漫画如何与生活和政治交汇

歪脑
·
·
IPFS
日本漫画家鸟山明年仅68岁去世,迅速引来了全世界粉丝们的哀悼声音,可以说使很多日本人吃了一惊也大开眼界;虽然他是一位很著名、很成功的漫画家,但是我们在日本完全没想到鸟山明的名声是如此世界性的。鸟山明去世以后没多久,又从美国传来了宫崎骏以《苍鹭与少年》获得了奥斯卡长篇动画奖,山崎贵导演的《哥斯拉-1.0》则夺下了最佳特效奖的双喜消息。放眼全世界,日本制造而广泛受到高度肯定的,非动漫作品莫属。

原文刊载于歪脑

文|新井一二三
原文发布时间|03/25/2024

日本漫画家鸟山明年仅68岁去世,迅速引来了全世界粉丝们的哀悼声音,可以说使很多日本人吃了一惊也大开眼界;虽然他是一位很著名、很成功的漫画家,但是我们在日本完全没想到鸟山明的名声是如此世界性的。这有点像去年在中国公映电影版《灌篮高手》的时候,有不少粉丝为了一睹为快而彻夜排队,成为了日本媒体的头条新闻,也是因为很多日本人根本不知道中国原来有那么多《灌篮高手》铁粉。

鸟山明去世以后没多久,又从美国传来了宫崎骏以《苍鹭与少年》(又译《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获得了奥斯卡长篇动画奖,山崎贵导演的《哥斯拉-1.0》则夺下了最佳特效奖的双喜消息。对于宫崎骏在全世界的名声,因为他23年前也以《千与千寻的神隐》(又译《神隐少女》)获得过奥斯卡,日本民众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这次日本众怪兽中的老大哥哥斯拉都登上了世界电影之都好莱坞的殿堂,日本娱乐界笑得可谓合不拢嘴。

如此一来,好像可以说:放眼全世界,日本制造而广泛受到高度肯定的,非动漫作品莫属。

莫奈家中的浮世绘

前些时我去巴黎,有一天坐郊外火车去小镇吉维尼(Giverny)访问了印象派绘画大师莫奈的故居。除了院子小池中的睡莲以外,印象最深刻的是房子里的墙上挂满了的浮世绘版画作品,总共有约200幅之多。其中有葛饰北斋、歌川广重、铃木春信等名家的作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所谓日本主义曾席卷法国艺术界的历史,我早就听说过,但是亲眼看到大师莫奈对浮世绘如此深爱,还是不能不受感动的。

西方绘画从文艺复兴时代起,引进“远近法”(透视法)来使画中世界跟现实一般的三次元立体,然而远在东方的日本,直到19世纪后半的明治维新以前都不知道远近法为何物,结果画中的世界永远是没有阴影的二次元。法国画家莫奈爱上的浮世绘版画也始终是二次元的平面世界,不过个中确实有讨人喜欢的可爱之处,不难发现有跟现代漫画同一性质的吸引力。

日本漫画的历史,一般说是能追溯到公元12、13世纪的《鸟兽戏画》等作品的。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中,葛饰北斋就发表过题为《北斋漫画》的系列版画,虽然没有现代漫画般的故事情节,但是显然有讽刺的精神和逗乐的意图。

进入了明治时代后,英国报纸刊登的时事讽刺漫画对日本画师们起了启发的作用。明治末年在文豪夏目漱石的推荐下成为《朝日新闻》专属漫画家而一下子走红的冈本一平,就是日后的大艺术家冈本太郎的父亲。

当漫画成为日本社会传播媒介

不过,后来的很多年,漫画在日本社会上的地位并不高。我出生长大的1960、70年代,漫画杂志基本上是给儿童看的东西。自认好孩子的,则尽量敬而远之不去看。至于像样的大人,只会看报纸上的时事漫画。若有大人翻看漫画杂志而哈哈大笑的话,要被视为智商不高的。

未料,后来日本漫画在技术、内容两方面的发展程度都超过了任何人的想像。1990年代,我从国外回来当母亲,很惊讶地发现: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发给新任母亲的资讯中,很多都要靠漫画而不靠文字来传达关于医学或者法律、政策等的重要讯息的。给小朋友看的历史书、故事书,很多也采用漫画的形式了。可以说,从小看漫画长大的一代人成为大人,要么生孩子或者当公务员,果然对漫画这种媒介,看法变化很大,偏见少了很多。    

2000年代,我每周都看西原理惠子在《每日新闻》上连载的亲子漫画《每日卡桑》(每日妈妈)。她的男女两个孩子跟我家老大老二几乎同龄,在西原漫画中被描绘的很多生活细节,跟我家发生的现实几乎一模一样的。当时,我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西原的漫画作品有时比纯文学作品还要深刻。

不仅如此,我都逐渐发现:在日本社会,要把新的社会观念如儿童虐待或性别平等传播出去,漫画的渗透力是不可低估的。当下的人们滑手机、看漫画,但不一定看纸本书。要渗透到广大群众的心里脑里去,漫画恐怕是最好的媒介。

比漫画还要迅速发展的媒介,还有大家熟悉的互联网。我们能在网路上接触到的资讯越来越多。我的同代人学外语的时候,教材曾是以纸本书为主,若要听声音的话,非得另花钱去买卡带(磁带),但价钱会比教科书本身还要贵。然而21世纪的外语学习,托互联网的福,听觉教材不仅无限多了,而且其中很多是免费的。

2010年代以后,我常听到见到靠网路上的动漫作品或者追着偶像学日语学到家的外国年轻人。香港学运的重要人物周庭,她的日语口语好到似乎比同是第二语言的英语、普通话还要好。另外有写日文小说获得了芥川奖的台湾籍作家李琴峰,她就说是在台湾乡下独自看日本动漫作品、上网学到超好的日文。她都说从动漫作品学来的日文词汇跟课本上教的很不一样,比如:僕(我)、友情、夢、頑張る(努力)、学園祭り(校庆)……。她举的那些词汇,跟上一代看着教科书,查着辞典学到的日文词汇很不一样。可见,以学校为背景的动漫作品,给包括华语圈的外国学生们打开了通往日本文化的另一扇门。

毫无疑问,在如今的世界,动漫作品的市场远比文学作品或者文艺电影市场大。仅仅几十年时间里,漫画真是翻了身的。

当右翼首相公开自称痴迷漫画

尽管如此,若有年纪和权力都很大的政治家,公然说爱看漫画不爱看书的话,那么身为选民一定要担心国家的未来。在日本长期执政的自民党,有几个年纪特别大的政治家,就是不肯放弃权力,要继续影响大局的。其中就有1940年出生的麻生太郎(现83岁)。他的高祖父是明治政府的元老大久保利通,祖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闻名首相吉田茂,妹妹则嫁给了现任天皇的叔叔,可以说是背景比谁都强大的一个人。

麻生太郎本人从2008年到09年当过一整年的首相,然而因为政绩差,很快就下了台。那一段时间,他在国会里或者国际舞台上,讲话一定要看官僚写的原稿不在话下,还常常念错汉字的。除了叫国人脸红以外,还叫人担心首相智商到底有没有问题。——那跟他的爱好是漫画究竟有没有关系?

网上有他37岁时候的照片,在书架前坐了下来认真看着漫画书,不仅是那一本而且书架上摆的其他很多书,都是清一色的漫画书。两年后,他当上了众议院议员。后来当外务大臣(外交部长)时期接受媒体访问,还公然说每个星期看十几到二十本漫画杂志。从首相的位子退下来以后,继续担任漫画议员联盟最高顾问的麻生太郎,也一直留在自民党的最高层,继续左右着首相的人选以及重要政策的取向。

颇有趣的是,当麻生太郎当首相的时候,动画大师宫崎骏有一次在日本外国特派员协会开记者会,被问到对首相公然说爱看动漫有什么想法?宫崎骏居然回答说:“很可耻的。那是私下做就好的事。一个国家的首相不必公然说自己热爱看漫画”。麻生太郎的政治立场向来属右翼,甚至说过可以借用纳粹的政治手法去修改宪法。他特别对外强调自己爱动漫,显然是为了“软化”鹰派的形象。估计宫崎骏嫌弃的是右派政治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利用动漫。

总之,如何评价上世纪发动的战争,仍然是日本政治上的大问题。不仅宫崎骏的一些作品牵涉到战争,这次获得了奥斯卡特效奖的《哥斯拉-1.0》也以二战后后成了废墟的东京为背景,主角更是原神风特攻队队员。对于政治趋向正相反的两部日本片,美国电影界都表示了认同。可在日本,有些人却提出异议。著名电影评论家四方田犬彦就在脸书上写过:《哥斯拉-1.0》是很危险的电影……它产生一种要为保卫国家而战斗的软性赞美战争的意识形态……一方面隐蔽历史,另一方面电影用女声合唱的方式来调用起某种怀旧感,可谓非常危险。

二战结束快要80年了。当年的敌国如今是同盟国了。但是将来又会如何?实在很难说。眼看着欧洲和中东的战争,谁也该不能太乐观吧。

歪脑网站
歪脑Instagram
歪脑Youtube
歪脑Facebook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歪脑歪脑是为讲中文的年轻一代度身定制的新闻杂志。歪脑以鼓励独立思考为本,力图为观众读者提供另一种看世界的眼光。歪脑欢迎坦诚的对话,希望建立起一个多元、真诚、安全的线上社区,碰撞出无边界的知识江湖。 www.wainao.me
  • Author
  • More

迟到20年的大陆除籍要求:台湾政治风暴下,陆配成为“抗中”议程的替罪羊

伊藤诗织《黑箱日记》提名奥斯卡却陷入争议,在“公共利益”与“隐私权”之间,性侵案幸存者发声的重重困境

政治抑郁者的自白(下):空虚与无助| 歪脑×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