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與惡

力王
·
·
IPFS
·

從外在行為來看。

善者,會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令他人受惠,並感到快樂。就算自己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消耗,也心甘情願。

惡者,會做一些令自己受惠的事,或是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而不顧及別人可能因此受傷或財物損失。

從認知上來看。

善與惡,這是被定義出來的。像是幫助別人,就是善。攻擊、傷害別人,就是惡。做好事,就是善。做壞事,就是惡。

(只要是攻擊行為都是惡嗎?)

攻擊壞人的人,是善,還是惡。

為了保護自己或別人,而去攻擊特定人物,這樣是善還是惡。

(只要是幫助行為都是善嗎?)

幫助一個作惡的人,是善還是惡。

顯然善與惡,並無法從簡單的定義上,來作為全面的辨別。

想要更清楚的了解善與惡的本源,就需要去了解人的內心思想與情緒。

每個人為了生存,都會有自己的需求。例如食物、生活必需品。

也會想過更好的生活,可以輕鬆、享樂。

但現實是必須與人競爭,才能佔到好的位置,可以拿到更多的資源。

為了過更好的生活,所以會互相比較。也會為了利益而與某些人或團體結合,來爭取或維持利益。

因此每個人為了生存與利益,都會有自己的立場。

隨著成長與經歷,我們也不斷的在建構自我的人格及觀念。而這些建構起來的觀念、價值觀,便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及行為反應。

而不同的情緒及行為反應,造就了善與惡的分別。

與其說善惡,不如說是認知、觀念的不同解讀及行為反應。

當立場一致,而有所需求,可得益處,便心生善意。

當立場對爭,而有排斥,會損其利,便心生惡念。

所以每個人心中都有善念與惡念。

善意與惡意就是一種情緒反應。

所以如果能建構出,自己與別人的立場一致,而互相需求,可得益處,便心中只有善意。

而如果建構出,自己的立場都跟別人對爭,而損其利,心中就是滿滿的惡意。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