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获得什么?上大学是获得它的最佳路径吗?| DIY大学申请系列02

星星
·
·
IPFS
·
越早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能付出的沉没成本就会越小。
你好,我是星星。一位二十岁的青年。

在为大学申请努力了近半年以后,我决定短时间内不去上学了,至少今年不去。花了那么大力气,为什么不去了呢?可能有人会问。

大学申请暴露出了我个人成长课业中未完全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与我最原始的自我评断有关。我因此想要借着写作去梳理和回顾我的整个申请历程,更重要的是记录下我对于美本申请、读大学的意义、学历崇拜以及前述问题的思考。

本文为大学申请系列的第二篇,有关我对选国家和选校的思考。诚实地说,它们大部分由我的失败经验组成,但也有一些我在此次申请季中没用上的资讯或思路。

该系列内容可能涵盖:
  - 上文:DIY申请的个人准备以及我为什么不选择中介
  - 本文:我是如何决定选校(包括从国家到学校的选择)及申请方向的,背后的个人考量与价值观,以及一些踩过的坑
  - 收到一沓拒信的心路历程+对自己和整个申请系统的全方位反思
  - 收到offer后,我为什么选择(暂时)不去上学了?下一步干嘛?

下文包含:
  - 我的基本申请信息
  - 我为何选择申请美本
  - 大学选校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 重来一次,我可能会如何选择
  - 微量工具网站分享

00

背景信息

罗列下我的申请背景,以供参考。

教育背景:非国际学校,非公立学校,未持有国内高中毕业证。国内小微创新教育毕业,准备申请时已毕业2年。(我的教育背景比较特别,不多赘述,不了解但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此文:15-20岁 | 好奇间隔年成长计划招募 | 好奇学习社区

原预计入读时间:23 fall(今年秋季)

申请准备时间:22年9月至23年1月中旬(部分学校申请截止时间在11月与12月)

申请学校:美国四年制本科大学

标化成绩:DET(Duolingo English Test): 120,GPA 3.73 (4),无AP/SAT/GED/高考成绩

活动列表:无学术竞赛,无商赛辩论,有实习经历、工作经历、校内活动与公益、校外个人兴趣与项目

申请专业:心理学(Psychology);新闻/传媒(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总的来说,我的申请背景与国内传统国际生在美本申请体系中呈现出的常规申请形象毫不搭边。这种非常规是把双刃剑,它可以让我显得十分特别,但太过奇葩与太多不熟悉的context也可能成为招生官眼中的危险因素。


01

你有多少钱?选择大学的第一个问题

“我想不通,你为什么要挑那些精英白人学校呢?上这些学校的基本都是当地的中产白人家庭小孩,从小读私校出来的。”一位朋友在得知我的部分选校结果后,发出了这样一句感叹。

“确实……”我感到窘迫、沮丧,找不到有力的言辞为自己辩护。

应该选择什么大学、什么国家的大学去申请?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你的家庭能够为此投入多少资金。在众多海外本科教育的选项中,美本是经济成本最高的,学费通常在3-6万美元/年不等,私立高于公立。

所有国家的学校官网都会给出一个每年的学费预估或全部花费的明细参考。你通常能在cost或tuition里找到。根据你的家庭经济能力,你可以大致决定自己申请或不申请哪些国家。

譬如,如果你的家庭经济十分有限,那么美国的四年本科可能就不该成为你的留学首选项(或者你可以考虑两年美国社区大学+后两年转入本州公立大学),你可以看看欧洲、澳洲其他非热门地区的学校,甚至可以看看东南亚的学校。当然,除了经济条件,你的选校也要结合你的留学目的来定,这会在下一部分谈到。

图为某美国文理学院23fall的第一学年费用

我清楚美本有多贵,也深知我个人无法支撑这样的费用。我选择在去年申请美本的原因大致有四:

  • 在我询问的众多国家的大学中,美国大学对我的创新教育背景是最友好的(至少在AO回复我的咨询邮件中是这样)

  • 我的教育背景比较少见,如果申请欧洲大学,需要额外考取GED来辅助证明我拥有与其他高中生同等的学业水平。我于去年9月开始准备申请,语言基础并不好,在几个月内并没有多余精力兼顾另一门考试。

与部分学校AO的邮件沟通
  • 我在当时已经与一家基金会取得了联系,也同时在搜索其余的奖学金。我对自己能获得的资助金额有错误的预估。

  • 即便这次申请失败,我也可以试试其他项目,或来年申请欧洲

在这些原因外还有个大背景,即2022年内陆的大环境。彼时清零政策还未结束,荒谬的事件每天都在发生,我迫切地想要离开这片土地,越快越好。我当时想的是,如果再在这里生活我一定会死掉。


相关推荐

接受GED的学校名单:https://ged.com/en/university-acceptance/


02

你想获得什么?上大学是它的最佳路径吗?

搞清楚你究竟想从大学里获得什么其实很重要,这没有标准答案,而是取决于你个人的偏好。

常见的问题可能包括:

  • 你是想走学术(可能意味着要读到phd)还是毕业后直接工作?

  • 你上大学是为了获得优质的教育体验、专业上系统的知识训练吗?

  • 你毕业后想要回国就业,还是在当地留下来?

  • 你很需要进综排较高、HR听过的学校吗?

  • 你上大学是为了获得一些硬技能,毕业后好找工作吗?

  • 你是想通过在海外读书润出去,最后留在海外吗?

  • 学校所在的地理环境(国家,城市)、天气、整体氛围、周边设施、社区安全度、提供的专业资源或就业资源、校友资源…对于这些维度,你的在意程度是怎样的

要求一个人一开始就把所有问题都定下答案其实很难,但越早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可能付出的沉没成本就会越小(同时,以上每一个问题都值得你对自己继续追问)。


譬如,如果你打算毕业后想要回到国内职场,一个不在英美、QS排名一百开外的大学,可能在HR眼里就毫无学历优势。但如果你不打算回国,只想学个技能然后留在当地,那么你在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读个社区/职业学校(college),也完全够实现目标。

相关推荐:DIY加拿大留学College院校|择校|专业|申请|经验分享(我觉得他讲的一般,不过可以做初步了解)

如果你就想去美国,家里不算太有钱可能读不起私立学校,想读个排名高的学校回国好找工作,目前的申请背景又可能够不上。那么读2年社区大学(学费1w刀每年左右)再转入当地公立大学,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业后拿的是后者的毕业证)。前提是仍然需要一定的自律能力。

以加州为例,当地社区大学学生在2年学习结束后可以转入当地UC系统以UCB/UCLA为首的几乎所有分校,具体哪所学校要取决于个人能力。但因为美国各州几乎都会对当地公立大学每年从社区大学接收转学生的数量有所要求,所以只要不是想追求该州最顶尖大U的热门专业(譬如UCB工院的CS),在保持不错GPA的情况下,转入不错的学校基本没有太大难度。


如果你的目标是为了通过留学润出去,最终在海外定居。那么你可能需要去了解各个国家对于留学生毕业后在当地工作、居留的政策是什么,以及你有没有比较喜欢的国家。

在“留学-找工作-拿工签-拿长期居留/绿卡”这个常规路径里(杰出人才、投资、婚绿不在本文讨论范畴),美国的难度最大,不确定性也最多。非stem专业的学生只有一年opt(简单理解为允许你找工作+全职工作的凭证),stem专业学生有三年opt,在这1或3年期间,每年你有一次参与抽H1B工签的机会,抽中的几率每年都在降低(今年据说只有14%中签率),其中以中国人和印度人(以出生地为准)最难抽中。

相关推荐

美国移民局提供的stem专业清单(更新于2022):https://www.ice.gov/doclib/sevis/pdf/stemList2022.pdf


如果没有抽到H1b工签,你就需要离开美国,或者以Day1-CPT的方式多留一年。如果你在大厂工作,那么公司可能可以提供remote,让你去其他国家的分公司工作几年再回来。在这期间,因为需要雇主协助你推进签证,跳槽可能意味着签证出问题的风险。同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雇主都了解和愿意支持国际员工抽工签,你可能也会在毕业求职时面临雇主发现求职者需要支持抽工签就直接拒掉的情况。


而欧洲,包括加拿大、澳洲在这方面的政策就会相对(当然也只是相对)友好很多。

以爱尔兰为例,你在本科毕业后六个月内可以申请为期一年的stamp1G签证(如果硕博毕业则有2年),它允许你在爱尔兰找工作+从事任何全职工作+雇主无需为你担保。

如果你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得到了雇主担保,即可申请stamp1签证,而这一步无需抽签。合法居留五年后,你可以凭借你的stamp1签证以及有效的雇主担保,申请为期五年的长期居留许可。同时,它也是欧洲国家里难得的英语国家。

以爱尔兰为例,我根据移民局官网信息做的初步检索

以上这些信息,你都可以在学校官网或当地移民局官网搜索得到。也有很多人在社交媒体上做过信息总结或经验分享,这些也很有用,我在第一篇提到过,但与具体规则政策相关的信息,官网是最准确的。


03

如果重新来过,我不会再选美国

如果能够重新做一次选择,我会怎么选?其实这样的提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第一部分末尾所列,我其实能够理解自己当初申请美国学校的合理性,而后来的很多变动,也是当初难以预料到的。

我没有雄厚的经济能力,对海外大学的教育也并不做太大期待(即便我的好友们在美国top10的大学上学,也会时常感叹自己的学费不值、youtube上的印度博主是真老师、受洋/穷罪等)。我不想要留在国内,所以也并不需要读到有牌子的名校。我不准备走学术,希望读完大学就能直接工作。

和好友聊天被“拷问”

基于这些情况,如果之后我还准备通过读海外大学这一路径出国留在国外的话,我不会再选美国。因为它的经济成本最高,常规途径留下来的难度最大。

我会在这几年间重新去了解和搜集各国本科教育(包括college)的情况,了解它们的花费、奖学金项目、是否接受以GED证书作为高中学历证明的申请、毕业后的居留政策,甚至包括数字游民签证的相关讯息。我也会去了解各个国家长期居住的体验、发展上的优劣势、社会文化风气和我个人喜好的匹配度。然后再从中挑选出一个合适的选项。如果情况+能力允许的话,我也可能选择不读大学。


相关推荐

数字游民签证汇总(更新截止2023年3月)https://nomadgirl.co/countries-with-digital-nomad-visas/


本系列内容可能涵盖:

  • 点击查看:DIY申请的个人准备以及我为什么不选择中介

  • 本文:我是如何决定选校(包括从国家到学校的选择)及申请方向的,背后的个人考量与价值观,以及一些踩过的坑

  • 收到一沓拒信的心路历程+对自己和整个申请系统的全方位反思

  • 收到offer后,我为什么选择(暂时)不去上学了?下一步干嘛?


本系列是我关于海外大学本科申请的回顾,但更接近于随笔,我的申请“战果”也并不足以让我写就一个“胜利者”的经验分享帖。当中部分信息或许有用,但如果想获取大学申请的“干货”,阅读本系列可能会是个低效的方式。

欢迎评论,欢迎转发/赞赏支持我。


CC BY-NC-ND 4.0

启程前往伊萨卡。

星星00后,创新教育亲历者,内容从业者。长期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性别议题、社会新闻、个人成长等领域。 废话多,在这里记录我自我探索的思与行。不是一个正常人类。 微信公众号:屎蛋鬼扯
  • Author
  • More

人人都有影响力|星星周记 06

勇气是爱表现出来的样子|星星的 2023 年终总结

一个幸运的人该如何生活? | 星星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