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 Write in 7 days: Life Stories with Food · Day 7

七日書IV|07 關於煮(米)飯這件事

賈瑰
·
·
IPFS
·
先把米用水浸半小時以上,再用宿舍廚房中某一個淺黃色的shallow serving bowl去蒸30分鐘,效果最好——因為那個碗較淺,米受水受熱較平均,蒸的時間也較短。

自己煮飯(包括煮泡麵和煮咖啡)對你來說,是日常還是特別?寫一個關於煮飯的故事。

室友用的碟與這個差不多形狀 credit: https://thewoksoflife.com/how-to-steam-rice/

我幾乎每天都會煮食(不一定有米飯)。不過關於「煮飯」這個題目,我想起的不是自己煮飯的故事,而是室友們煮飯的故事。

曾經有一段時間在國外工作。公司有安排宿舍,室友們都是其他部門相同背景的同事。我沒有想過,在彼邦,室友們安定下來後,大家最關心的其中一個問題(竟然)是:如何煮飯(真的是把生米煮成飯,而不是指煮食)。

我知道這對很多留學生而言是頭等大事,不少人還會為此帶一個小電飯煲到國外。可是對我們這群一早已經知道半年後就會離開的人而言,半年沒飯吃真的是那麼重要的一個問題嗎?

對室友們而言,是。

於是我看到一群在家應該沒甚麼煮食經驗的人,在廚房中不斷交流研究怎樣用宿舍現有廚具煮飯(此乃重點,大家都不想買額外工具)。他們專門去找茉莉香米,又研究用蒸的好還是用微波爐煮的好。

我連米也沒有買,因為不想用太多精力去研究。幾個星期後室友和我分享:先把米用水浸半小時以上,再用宿舍廚房中某一個淺黃色(顏色不是重點,只是我記得而已😆)的shallow serving bowl去蒸30分鐘,效果最好——因為那個碗較淺,米受水受熱較平均。

那次,是我第一次發現「煮飯」這件事原來不是那麼理所當然。比起早幾代的人,我們因為有了電飯煲這個偉大發明要吃飯更易,但我們卻減少了吃米飯。不過,在某些情況下,我們還是會想吃米飯。沒有飯煲,還要特別研究一番。

雖然我在彼邦沒有買米,但我卻在經過一間華人超市時,買了一罐潮州辣椒油(一見是李錦記當年我就忍不住買了)。我會用肉碎、蒜容、豉油加上潮州辣椒油炒capellini ——這就有點像廣東炒麵了吧!現在回想,這與室友們煮飯又有甚麼大分別呢?大家都只是在彼邦生活幾個月,卻也不自覺(?)地想吃回點點家的味道。

也許,煮食和吃,除了實際果腹外,更是為了滿足我們對「家」的想像吧?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賈瑰熱愛戲劇藝術,無奈只能放下,不知人生何去何從。 好想快點離開,卻又戀戀風塵。 輕易戀上,卻不易放下。 回首已是百年身,終歸只是回憶。 喜歡契訶夫、田納西威廉斯的作品,又害怕那些叫人哭笑不得的痛和殘酷。 看愛情作品,卻又害怕看完後那種空虛的心碎。 相信公平,不相信世間有絶對的公平。
  • Author
  • More

我的(不)完美人生|無用之事帶來的

我的(不)完美人生|推理(創作?)的樂趣

我的(不)完美人生|仍有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