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消費的問題,讓我們明智省錢!
一開始想寫這篇文章,跟看了一些文章或影片有關,就開始想想看對抗消費主義的方式,後來就想說結合自己經歷分享一些消費相關的思考方式
1.這目標是我的目標嗎,還是他人的目標?消費背後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一定要藉由消費達成嗎?
例子假設一些人買名牌,這讓你感覺自己也要,但實際上,已經的包包運作良好,去想想看消費的目標是彰顯地位還是滿足實際需求?
即使一件事情,背後大家目標也可能不同,例如同樣是花錢旅行,有人可能由此交友,有人可能是體驗新感受,有人可能是用於創作,所以多多想想自己消費的背後目的為是什麼
2.這目標是什麼?能不能用更省錢方式達成?
例如我有些家中長輩想要出遊,但背後目標可能是因為緩解無聊,那這目標可不可能用其他方法,例如邀請他去培養些興趣 (因為有遇過長輩經常出遊還是覺得超無聊,所以就舉這例子)
3. 現在就要做嗎,還是可以以後再去做
例如可能有新商品推出了,但現在很熱門價格也高,以及評估一下這是不是真的需要的,等幾個月之後再來購買
4. 我要付出什麼的?這個消費除了金錢之外,還可能花費更多時間精心力,以及我能獲得什麼?
例如一些家裡長輩聚餐,去了就會需要花時間,然後如果遇到些某部分會討厭的家中長輩,就會覺得不自在,就會花費掉更多時間和精力
而如果是一些旅行或活動的話,也應該要把這個時間體力等納入計算,或者把帶來的機會和成長等等,也納入考量
而免費或折價,也可以多把其他面向納入考慮
例如可能為了某一些折價的商品,結果呢要花了更多的非常多的時間取買,那這樣其實沒有那麼值得;有些免費的東西,但也可能會為此需要花掉一大堆時間,就謹慎考慮
5. 這金錢背後我要花多少努力?比如說我要花多少時間打工,去想那個痛苦。
例子如如果你要買一個貴的衣服,可能需要多打二週的工才能支付得起,這個付出的勞動,是否真的值得這貴衣服去消費?有時,把這些消費想成是自己以前種種痛苦,就會比較能止住過度購買
6. 先前的體驗經驗如何?事情當時和之後的感受如何?如果上次不好,就可以下次避免。
像之前我跟些家中長輩出去旅行或聚餐,不過我就覺得感覺不自在,那我就知道上次感受讓我不好,下次就可以先都拒絕
或者買一些東西,可能當下很快樂,但是過沒幾天就沒感覺,他是當時感覺好但是事後覺得沒有好,那下次買的時候,就想想看上次的經驗,下次避免掉
7. 我有時間處理嗎?
例如買書籍或線上課程,也要有時間去學習,但有時候可能真的很忙,就評估一下自己是否有時間去處理
8. 買的東西有沒有長期價值?會帶來的價值屬於長期還是短期的?
例如我有買一些耳塞,這耳塞可以讓我在家裡打報告或創作、或是睡覺時後安穩些,排除外界噪音,總體下來我能做更多事情,身心也更穩,就比較有長期價值
而有些東西可能只是當下快樂,但就沒有辦法有長期價值,這就需要減少,尤其是如果這東很貴,就注意一下
9. 這個物品有無更免費或低價資源且能發揮類似效果
例如有些學校課本原價比較貴,發現系上的學長姐有在分享二手課本,通常就比較便宜
或者想看本書,可看看網路上書評,以及可考慮善用圖書館或網路電子書,再評估是否要買
10.你理想中的生活型態是什麼?這個購物會更貼近或遠離這個理想?
每個人理想活型態不同,就可以想想看自己想要的生活型態是什麼
例如,理想生活中具有創作,那這時一些買些創作工具和科技能讓自己貼近這目標
而例如,如果想要過簡約生活,那購買不必要的裝飾品或雜物,就可能讓人偏離這個目標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