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essa
Vanessa

一個堅持寫作的人。

離職前感言:見證一個內容產品的誕生與句點

了概和科技島讀要結束出刊啦,說說內心話

科技島讀宣布結束的那天,讓很多人覺得很可惜,其實我的心情也是一樣的,就在前幾天得知公司消息的那天,比起接下來無法繼續做了概,想到再也無法讀到科技島讀的文章, 感覺更衝擊。

科技島讀受人敬佩,並不只是因為是台灣訂閱制的先驅(前身是「有物報告」),我認為更是因為 Michael 書寫科技產業的方式令人著迷。對於業界的人來說,看久了也逐漸養成觀察大公司商業模式的洞察能力、對趨勢有更前瞻的想像力。

但即便對於不是業界,只是偶爾讀一兩篇公開文章的人,讀科技島讀仍然很有收穫,因為 Michael 所提供的深刻觀點經常是建立在淺白簡練的段落之中,在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或比喻之中。有時看到另一則相似主題的新聞,不免會回想起科技島讀以前就預測過的進展。

而這,我覺得就是訂閱制內容不可思議的能量,就算我不是最早期就訂閱的會員,也能從文內解釋的背景知識、文章之間的互相連結,慢慢建立起對分析一家企業該具備的基本框架。




我是了概的內容企劃,在辦公室的第四位員工。

我曾在內訓的「顧客思維」課程舉手問老闆,你察覺到這些年的寫作方式有怎樣的改變、進步最多的是什麼之類的問題。似乎是出於貪心,我忍不住想知道,從有物報告寫到科技島讀,Michael 如何穩定地保持高品質產出。

答案可以很簡單,告訴你一堆常見的參考資料來源,和觀摩業界的電子報行文風格。答案也可以很困難,在不斷改稿、刪減與重寫的痛苦過程裡,積累並驗證讀者滿不滿意的經驗。

一些人似乎以為科技島讀文章是會提前排程寫好的,不,真的都是當天選題、當天寫的。我經常從 Slack 看到上稿通知,老闆又寫到深夜了。

因此,我很能想像長期下來,寫作影響到身心健康的問題,連經常能提早下班的我,都會因為要天天看新聞、全神貫注寫分鏡,夜裡經常淺眠了,長時間的當日截稿寫作就更考驗了。




我很幸運有機會參與到公司決定跨出自身熟悉領域,從零開始打造「了概」這個圖文時事解析產品。這是一個在內容形式、市場定位、目標讀者和成本結構上,都與科技島讀迥然不同的產品。

在最初幾個月,我面臨一些自我懷疑,也很正常,內容深淺與否經常會被拿來和科技島讀比較,也經常被問到和市面上免費的圖文懶人包有什麼不同(我自己來面試也問過)。但隨著用戶訪談與過程中持續改版的驗證,我愈來愈能做到所謂及格以上、滿足會員需求,甚至比預期更好的內容。

我覺得,了概是一個在混亂資訊世界中,有趣且專注實用的嘗試。我們不須緊追熱點、不必為博取流量娛樂化,而是專心地把議題和立場的前因後果講清楚。

很謝謝支持了概並續訂的人,也謝謝這週很多寫信表達遺憾可惜的讀者。

若說這份工作讓我親身參與訂閱制創作,而非只是一個訂閱喜歡內容的讀者,學到什麼最重要的事情,我覺得就是和這些會員的關係,會員的回饋很重要,從回饋中去學習怎麼改進產品、在內容創作過程嚴格檢視品質與易讀性。

對了,「內容企劃」這角色或許在很多地方,還需要夾雜社群行銷、廣告投放、電商經營、美術設計等等的技能,能在這公司專注在內容創作上,我真的覺得十分幸運。




這週收到很多人關心問我的下一步,除了我正在自學的 UX,其實長期的規劃我也還在想。或許可以確定的是,想跳脫「媒體」領域,試試別的產業看看。

但也不是說對媒體疲憊、完全沒熱情了,可能我需要一個挑戰性的目標吸引我向前進吧。

這裡我尤其想分享一下,最近的小感悟。因為老闆在科技業、新創圈很有名,我常常自我介紹時,直接講和「科技島讀」同家公司,很多人就會「喔喔喔」都聽過的樣子,好像無須多介紹,大家就會對我參與的「了概」有些興趣。

但這幾個月,我反而比較喜歡向「沒聽過科技島讀」的人介紹我的工作,我想要試著用不同的講述方式勾起這些人的興趣,甚至向完全沒聽過「訂閱制」是什麼的人講講,為什麼我的工作很有意思。

「就像是編排雜誌,給喜歡持續收看這類內容的人!」


總之,很開心有這段工作經驗,我會好好記住的!

PS.1 我會參與「了概」podcast 的最後幾集,想聽我聲音的可以關注XD

PS.2 準備轉職期間,歡迎發案給我,我擅長內容行銷、活動企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