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路人
過路人

來自香港的90後,文字工作者。喜歡本地文化,喜歡廣東歌,希望這裡的文章,能與過路的你/妳相遇。 IG:cantokid1412

【訪談後記:per se】四次訪問,默默見證成軍十周年

(编辑过)

前後訪問過per se四次。

第一次是因為工作需要,相約在尖沙咀鐘樓拍照訪問;第二次是他們剛好在大館有演出,且不介意接受這個小小平台的訪問;第三次則是藉那個很有立場、現在卻已消失的媒體之名,相約他們進行訪問。

然後,眨眼兩年有多,期間也發生了很多大事,來到per se的成軍十周年,又再有機會跟他們閒談。

相約在觀塘海濱,除了感覺這裡比較舒服,之前亦曾與per se來過一次,拍出來的訪問照效果不錯,索性故地重遊。



並沒刻意作甚麼特別構想,但當最近看到他們的「十周年重遊舊地」企劃,又覺得以這種方式與他們返回昔日場景,好像也作了某種隱約的呼應。

至於每次與per se的訪談,其實都會從他們身上,聽到頗為有趣且值得深思的想法。

例如Stephen說過,自覺是個沒甚麼歸屬感的人。及至2019年籌備演唱會前的訪問,好奇再問他對「歸屬感」的看法,香港人的幽默讓他對此有所改觀。「其實之前並沒這種感覺,因為自己覺得好笑的,通常都沒有其他人笑,但這幾個月的香港人,卻運用創意和幽默來表達自己,並非一味鬧,而是諷刺,這種演繹比起寫滿粗口,我會更加明白,感覺也跟其他人更『啱Channel』。」

又例如Sandy說過,利用顏色去記錄她每天的心情日誌。「每天在其中一格裡,填上代表自己的顏色,當回看那365個彩色小格,其實可能並沒特別意思,但卻能回望當時的心理狀況,而每天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感受到自己有把時間好好捉緊。」



這次十周年的訪問也不例外,相關完整內容,大家不妨可到以下連結,閱讀全文。

延伸閱讀:【成軍十周年】專訪本地組合per se︱如果末日將至,還有甚麼可以做



然而,自己想記錄的東西太多,為免文章過於累贅,有些內容無奈省略,其中一個自覺頗為有趣的段落,即管在此稍作分享互勉:

//回到2012年,per se正式成立的年頭。想到當年的自己,Sandy說當時仍未畢業,正處於求職階段,每天都會望著鏡中的自己,想像一年後會做些甚麼,然而卻完全想像不來。

「我很記得,後來向同事送過我們的CD,對方笑說要付錢買,我話傻啦,心想哪有可能,但前年開始,覺得有些東西原來並非不可能,當沒有刻意想著目標而行,卻不知不覺達成,感覺很有趣,始終我們做音樂並非為了出名,而是因為我們真的喜歡,想要做好音樂,隨之而來有人欣賞,喜歡我們的音樂,更依附著它們成長,讓我覺得很開心。」//

感覺人生當中,總有不少事情看似徒勞,偶爾不知為了甚麼而繼續時,聽到這些發自內心的分享,好像又能從中得到某種鼓勵。或許人生另一有趣的地方,是它總會出其不意,不知在甚麼時候讓你知道,一切原來也非徒勞。


PATREON:過路人


【收聽PODCAST】
🎧 Ep.16:COLLAR抄歌疑雲/小克填詞押韻試驗/支持莊正新專輯/per se訪談後記

Apple:https://apple.co/38WsBnf
Spotify:https://spoti.fi/3rOu5qf
Patreon:https://bit.ly/3JVldVK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文化慢遊者

過路人

「文化慢遊者@Matters」訂閱計劃,將包括以下兩大寫作專題: 🎧 2022廣東歌 .每周定期發佈,分享最近在聽的年度廣東歌; .每月預定四至五篇,其中一篇作公開分享; 🚶‍♂️ 城市慢遊日誌 .每周定期發佈,遊走香港不同街道,發掘日常微小軼事。 .每月預定三至四篇,全部文章為會員限定; 🙇‍♂️ 回饋 .訂閱滿一年,寄送富香港文化特色手寫明信片一張。

091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