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Soonlin
Dr. Soonlin

Live smarter and simpler! 學術出身、業界打滾、體驗人生 BD x PM x Consultant Email: [email protected] FB: Dr. Soonlin

【職場46】拼命工作,不如聰明懶惰

好好照顧自己,才對得起自己。

在崇拜高效率、高壓力的工作和社會環境中,我們似乎經常被灌輸著「拼命努力工作,才有機會成功」的觀念,不過或許「聰明地懶惰」也是一種積極而更有效率的行動策略。

什麼是聰明地懶惰?這裡不是說我們逃避任何事情、閃避所有被交辦的任務或是甩鍋給別人,而是指避免不斷、盲目地埋頭苦幹,講白一點就是窮忙、瞎忙。

相反的,如果我們學會合理運用自己專注力、產能最高的黃金時間,並且刻意提前安排休息、放空時間,我們的工作體驗、成果品質、整體效率可能會有顯著的提升。

話說,我曾也是一個工作狂 (雖然我不太覺得自己是,但家人和身邊朋友曾多次不約而同這麼說過...),總是不停地忙著處理各種事務,從個人貢獻者 (Individual Contributor, IC) 做到初階、中階、高階主管 (higher-up)。

雖然從事的領域、產業和工作內容確實有不少內容是自己熱忱所在,當然也有一堆頗惱人但又必須處理的人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我自己經歷了不下 3 次的工作倦怠 (burnout),尤其發現自己對原本熱愛事物失去興趣,完全提不起勁時,其實是件蠻可怕的事。

每天早上叫醒自己的不是夢想使命,而是老闆和客戶的召喚訊息。自己就像一台被隨時插著電、隨時可啟動的機器,例行公事地運作起來,但不知為了什麼而戰。

當自己變得疲憊不堪,有時候身體勞累事小,內心疲累帶來的影響更大。不僅工作樂趣盡失,也把情緒帶給身邊的人,進而擾亂了自己的生活節奏和品質,影響範圍就像漣漪一樣越擴越大。

我開始試著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和看待工作的方式,同時觀察平日接觸到各界老闆、主管同事、領域專家,也在書中、網路上尋找不同的觀點和方法。發現有些人總是看起來從容不迫,但事情又能如期完成,品質也有一定水準,有一些相似的處事態度。這裡有三個我自己也正在實行的原則,也許可以參考看看:

  1. 適時的懶惰並不是懶惰:對不重要的事情被動閃避,對重要的事情灌注全力

  2. 好好休息才對得起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給自己放個小假,完全隔絕工作

  3. 不用什麼事情都自己扛:我們不是神,與其埋頭苦幹,不如請大家合作分攤

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這些原則後,開始發現自己比較不那麼疲憊,而且更容易恢復活力、集中注意力,也比較能看清事情的優先順序,再採取相對應的槓桿行動 (leverage → do less and get more)。

先讓自己慢下來,看清、聽清、釐清自己身心的狀態和需要。

學會了放慢腳步,專注於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給自己適度休息時間,休息時就好好休息,必要時甚至先移除掉工作使用的 app 和軟體也無妨,隔絕會干擾到我們恢復身心狀態過程的因素。重要的是讓我們自己保持健康,才有能量持續前進。

好好照顧自己,才對得起自己。

如果你發現自己經常在水深火熱、庸庸碌碌的工作中,不妨稍微嘗試一下「聰明地懶惰」如何呢? : )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