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kin

@pakkinl2

Work From Home,每天都要吃早餐

平時返工,早餐通常在茶餐廳或公司飯堂吃,但WFH下,只得留在家中預備。吃了太多麵,心想,別要把麵吃怕了,必須增加選項。於是,然後,終於找到自己百吃不厭的組合。傳統大牌檔的早餐,吃了幾十年,不過今天正陸陸續續被取締,即使在室內重開,那種充滿生命力的市井氣息,也是不能重現了。

傳什麼福音

生如螻蟻。Photo source: 《他人即地獄》近日又再重寫自己的gospel statement,其中一個近因,是有些基督徒又來圍攻,說我們不傳福音。少年時代在教會查經,查經組長總愛叫我們用自己的說話再講一次,不要直接照讀。這個方法其實幾好,因為不求甚解的信徒實在太多,照抄...

偽裝沒有既得利益

有一天,午餐閱讀,從書架取出放下很久的書,Samuel Wells的《權力與激情》,在陌生餐廳的一角,讀到這一段,笑了出來。實在觀察得很銳利。//擁有行政權力的人往往喜歡視自己為公正的調解者。但權力是一份恩賜,主要是用來給予人們自由。我們大部分人擁有的權力,比我們想像的更多。

世界閱讀日,紀念與書一起的時光

近來事務很多,會議一個接一個,在這時勢,仍然可返工都應該要慶賀,累的時候喊一句「袁崇煥,頂硬上」,抖擻一下精神,就是了。昨天正在趕忙之際,忽然想起今天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於是就問問同事,要不要在網上出一篇帖子來應節。討論的時候,我給大家出了一個主題:「買咗想快啲睇但好多嘢做所...

構成我的5套漫畫

早陣子見到朋友在玩「構成我的5套漫畫」,覺得幾有趣,就一起跟隊玩了。生成的方法很簡單,首先進入掛在ALU.JP的生成器,然後在Step 1「あなたを構成するマンガ5冊を選ぼう!」中,輸入作品或作者名稱,系統會立時搜出作品名,點選之後就會出現相關封面。

爆漿賴特牛丸──略談N.T.Wright在Time關於疫情的文章

這幾天我在社交媒體,貼了一些文章,討論到COVID-19下,基督教信仰有什麼觀點,可以幫助我們面對苦難的處境。其中一篇文章,作者為著名的新約聖經學者賴特(N.T. Wright),擁躉/粉絲眾多,但也有不少人對他的觀點頗有意見。較為保守的教會不滿他把保羅新觀(The New Pe...

從曬書到書災

Matters網站剛開始給公眾申請時,就請朋友給我介紹,在這裏開了戶,試貼了兩三篇文章。但那時因為正在忙別的事情,文章也很快被湮沒,沒什麼勁兒,就丟空了。早陣子趁Matters改版,重新登入,發現這裏的用戶組成,好像有點不一樣了,不單遇到一些喜歡閱讀的馬特市民,甚至連動漫愛好者也...

2020春季新番OP/EP

我每季都會追動畫新番,然後在Spotify找找有沒有相關歌曲,再組成歌單。(而「アニメ & ANIME!」是我最常留意的歌單,就像上星期《我的英雄學園》在雄英學園祭的Hero Too,已收編入這歌單之內。) 其實好多動畫主題曲和片尾曲的曲式都差不多,有人就試過把某套動畫的歌配進另一套動畫的畫面,竟然也相當配搭。

生活不能沒有書|我平常都看什麼書

枱頭的書,間中就換一批,提醒自己這段時間正在關心什麼題目。自小,就與書結緣。未識字,母親就會帶我到圖書館、書店,讓我在書的包圍中成長。雖然家貧,買不起什麼書,但揭揭望望,也很愉快。後來有一天,大概小學二年級左右,向阿爺嚷着要買玩具,忽然良心發現,很慚愧,對手上拿着玩具的自己很看不...

抑鬱的泥沼

有段日子,我被抑鬱死纏,差點沒命。這個過程使我明白了許多事,明白了自己的自大,也明白了人生的限制。這段日子就像河道匯流,認識了好些同樣受抑鬱困擾的朋友,每個故事都有獨特之處,同時也有相似的地方。當精神困擾成了這個城市的風土病,這段經歷,也許不獨獨是要我明白自己,也像是要我去明白、去理解這城市的傷痛。

百劫

幾年前,我向上主禱告,求問一件事。「如果你讓我活過了60歲,當我可以選擇不再做由年輕時一直做到退休的事務時,我做什麼才好呢?」 來來回回的求問,後來,上主給了我一個遠象。我把那個仍有點模糊的遠象,拿去請教神學院的老師,我記得他當時想了一想,這樣說: 「唔⋯⋯你也許有一天會轉向另一個宗派,甚至另一個大公教會的傳統。

活着,就好──《ALIVE 最終進化的少年》

【寫在前面】文章是我大概十年前刊登在刊物上的短文,每月一篇,談談漫畫的啟發。2017年重讀這篇舊文時,加了一段筆記備註:徘徊在生死邊緣,所想的盡是生死的思考。旁人只看出你有點不妥,但這段路還是要自己走過。當時沒想過要走這麼遠的路。沒有什麼可以保證一定無事,但上主的恩典夠用,接受這...

我的漫畫書單|我平常都看什麼書

日本漫畫,我是從幾歲開始就追看。我不特別鍾情某個漫畫角色,卻對故事的世界觀、社會設定、角色設定十分着迷。好多年前,朋友在Facebook玩連鎖post,tag了我去介紹10套漫畫。幾十年的閱讀歷程,只選10套是太艱難了,但這提議也夠讓我在回憶中快樂了好一陣子。

台北走一走,猶如去了日本(書店篇)

上回提到,因為台北書展延期,給我一個空檔在台北四出逛逛,而我選擇了「在台北感受日系文化」這個角度,作為這幾天台北之行的主題,並以食拉麵為第一目標,介紹了鷹流東京豚骨拉麵-極匠、 五之神製作所、鳥人拉麵,以及山嵐拉麵。而接下來第二個目標,就是去逛書店,務求讓自己在眨眼之間,產生身處日本的錯覺,哈哈。

抗衡時勢的書單|我平常都看什麼書

有天收到舊同事留言,問起面對這個時勢,有什麼書可以讀,可不可以開張書單,特別是和信仰有關的書。碰巧有馬特市民在辦社區活動,那就把這書單放上來吧。翻箱倒櫃,塞了一袋。知識不單是力量,也是重量,一袋揪起來,感就覺像拿着一顆流星鎚,希望不會有朝一日被指控成藏有攻擊性武器啦。

台北走一走,猶如去了日本(飲食篇)

今年二月初,因為台北書展,一早已訂好機票,場內場外安排了幾場不同的交流,也預先告訴朋友,在台北敘舊。誰知COVID-19(a.k.a. 武漢肺炎)疫情擴散,辦國際書展的風險大增。最終文化部在一連串會議後,一月尾決定書展延期至五月(前天更決定要取消了)。

政治陰霾下的香港書展

每年都設置的留言板,因為連儂牆的練習,今年第一天就貼滿了。2019年的香港書展,籠罩著一片陰霾,在忐忑中開始,在忐忑中結束。除了因為基督教坊今年從Hall 3搬到Hall 5,出版同業早於大半年前已在擔心人流,更因為反對「逃犯條例」的修訂,遊行抗爭成為每星期的特備節目。

Kind子

做人做了這麼多年,耳聞的、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累積得愈多,就愈無法否定,人生,比我們所能理解的,是複雜得多。“Be kind, for everyone you meet is fighting a hard battle.” 這句引言,一般相信出自一位19世紀蘇格蘭牧師 John Watson 的手筆。

當上帝喺香港講廣東話

如果我生於十五、十六世紀的歐洲,我在做的事,大概足夠被燒死十次。當時的歐洲,宗教改革方興未艾,個人意識高漲,地方教會抬頭,紛紛對中央集權的羅馬教廷表示懷疑。拉丁語是教會的官話,不懂官話就無法擔當教會的司祭;而地方語言卻是本土意識與情感的根本。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