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lie Trees 🌲
Ollie Trees 🌲

把想到、學到、感受到的好好寫下來。

【閱讀筆記】與成功有約 - 主動積極

我們都有選擇。
書籍圖片取自 Aamazon |作者照片取自 wikipedia

今天想聊聊《與成功有約》這本書中的第一篇章「主動積極」,裡面有比較多個人的觀點及看法,可能沒辦法精確的表達這本著作的真正意涵,若是能帶給你一點點對於本書的興趣,那邀請你一同閱讀這本書。

上次講了用何種濾鏡看世界,會大大的影響我們的生活體驗。但說起來簡單,自己平常也會有「要持續用善良的濾鏡看待世界好難呀!」這樣的想法,而書中所講述的第一個好習慣,可以幫助我們用不一樣的思維來面對眼前的問題,讓我們的濾鏡常保明亮。

我永遠都有選擇

主動積極則是七大習慣的第一項,每一個習慣都是環環相扣,前三項的習慣主要著重在自我,而後三項習慣主要著重在與他人互動、合作。在形塑好自身的良好思維後,我們也獲得了往前邁進的能力,進而與人協作。

而主動積極若是依我自己的理解來說明,我會選擇在這一章所發現的閃光句子「我永遠都有選擇。」來解釋。書中提到了下面這樣一個故事。

心理學家維克多法蘭克的故事

有一位猶太心理學家名字叫維克多.法蘭克(Viktor Emil Frankl,1905年3月26日—1997年9月2日),他在二次大戰期間被納粹關進了死亡集中營,遭遇極其悲慘,在非常不人道的環境受盡折磨與虐待。同時,他也不知道明天會是誰要被送進毒氣室處死。可想而知在這樣的環境中,精神得要承受多大的壓力與痛苦。

一天,裸身處於囚室的法蘭克忽然之間意識到了一種全新的感受,他將這種感受稱之為「人類終極的自由」(the last of the human freedoms)

「人類終極的自由」是甚麼意思呢?意思是在客觀環境上,他確實是受制於人,像是鞭刑拷打或者是言語羞辱。但他可以控制這些外在事件刺激對於心靈的影響程度。也就是說,在受到這些折磨後,他亦可以將受到的痛苦轉嫁到他人身上、在牢房裡發瘋,甚至用碎玻璃自縊。但不同的是,他選擇帶有尊嚴地活下去,他每天起來都會用碎玻璃刮乾淨自己的鬍子,也盡量保持自身衣物的整潔,讓自己的舉止像個「人」,而不是名為「囚犯」的物件。最後,他的態度也改變了其他被關起來的猶太人,甚至也改變了納粹士兵對待他的方式。

最後他並沒有死在集中營之中,但還是有不少猶太人在這裡結束了一生。一些猶太人在面對死亡時,有的人選擇拍拍納粹士兵的肩膀,說「年輕人,我願意原諒你,因為你不知道你自己在做甚麼。」

法蘭克在離開集中營後,致力於推廣樂觀積極的人生哲學,曾在 209 所大學演講,出版了 32 本書,已被翻譯為 32 種語言,其《活出意義來》一書共售出 900 萬冊。

即便在死亡的面前,依舊有辦法以正面的態度面對,十分令人動容。但在現今的時代,我們比較難遇到像這樣的事情。在舉了極端例子後,接下來聊聊一個較為日常的室友事件。

萊恩.高佛森的故事

萊恩.高佛森(Ryan Gottfredson)是一位領導顧問,同時也是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分校商業與經濟學院的領導與管理學教授,在他的著作為《成功心態》(Success Mindsets) 一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他去參加研討會議,這次的主辦方有為每一位學者安排房間,當他在進入房間後,映入眼簾的是一整片的混亂 — 各種雜物堆放在各個角落。這時,先進來的另一位學者走來跟他打招呼,一邊說「啊,真的很不好意思,我把這個空間弄得有點亂,我現在就整理出一些位子給你。」

一團亂的房間|照片取自 shutterstock

在經過整理之後,萊恩便找了一處休息,整理好房間的另一位學者則走出了陽台,點起了菸。隨著菸味飄散進房間,萊恩再也忍不住了,因為他當初跟主辦方訂的是一間無菸房。

接著萊恩便打給了他的老師抱怨這件事,老師在聽了萊恩的抱怨之後,淺淺的說了一句「你不覺得他盡力了嗎?」。萊恩完全不這麼認為,怎麼可能盡力了?他把房間弄得超亂,而且還在無菸房抽菸!這時老師繼續說道,「他來找你打招呼,也整理出位子,他有試著為你著想。但他的心智水平、社交禮儀只到這邊,沒有辦法再更高,他可能已經盡力表現友好了。」

最後老師說「他可能盡力了」這句話或許不完全正確,或許那個人真的太超過,但這是一個可以讓你的情緒有一個出口的小訣竅

試想我們有時候非常生氣,但其實對方根本不知道我們在生氣又或者氣甚麼,這時就變成我們的心理單方面的承受痛苦,即便吵起來又或是冷戰,在痛苦的雙方之中,我們也會是其中一方。而「他可能盡力了」有助於讓我們的情緒舒緩下來,在緩和下來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好好的溝通。

🤓關於遇到生氣的是該如何表達,之後有機會會寫《順勢溝通》這本很棒的書,分享如何不帶情緒地表達不滿


小小總結

透過前面的兩則小故事,許多情況我們或許並不完全身不由己,我們都有選擇。

書中提到這樣的概念,「當我們了解到自己有所選擇之後,我們才會知道每個現況都是因為我們過往的選擇所造成,而這樣的我們,也有能力選擇未來發展的方向。」這樣的想法可以使我們遠離受害者心態,也可以改變習得性無助所帶來的困境。

(習得性無助,指在遭受多次挫敗後,已將事情的發展自動連結到失敗上,無法想像其他的可能性。)

當然也不是事事都能像聖人一樣,每一次都做出好的選擇,而是當我們能夠在「被動消極」與「主動積極」之間多留一點心、多選擇「主動積極」的決定,長時間下來生活也會慢慢地往好的方向靠攏。以我的經驗來說,也是選擇將喝酒的信念從「為了身體好,我不得不戒酒」轉變為「我是一個可以控制自己慾望的人」後,才戒掉10年以上的酗酒習慣。

一直到現在,我還是偶爾會忍不住脾氣。有時候還是會在輕鬆與困難的決定間選擇輕鬆的做,有時候還是會因為下雨而不去健身房,有時候還是會因為夢到很好的夢而選擇賴床半小時。但或許就像冥想一樣,在做出自己無法接受的決定之後,有意識的知道自己同時也有選擇在下次做得更好,也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後,我們最後都可以找回人生的掌控感。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