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m
silm

喜愛讀書,喜愛詩,更喜歡哪個? [大家不用困惑,我關注和拍手都是很隨性的,不用一定回拍,也不用一定回關。因為我是把追蹤作為一個個人閲讀器,不定期梳理,隨着自己的關注變化,關注再取關,取關又關注。所以不要困擾,都好,都好,大家一切都好。^_^]

痛苦從不過時

「在任何不幸與煩惱中,最好的安慰,莫過于想及他人的境遇更不如自身這一點。這種安慰的方式,實在是人人都能做到。但對整個人類來說,則意味著,這是一個多么可悲的命運啊!」(叔本華)

我不同意他的這一觀點。但不得不承認,這種觀點來自現實。與其說我們不可避免陷入這樣的想象是一種悲劇,倒莫不如說,我們在痛苦之中,所能找到的道路少之又少,才是一種更可怕的悲哀。

僅從這一點出發,我們也可以更理性看待死亡。正如古代的道家所言,「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莊子·大宗師》)死亡固然可怕,但沒有死亡,也不是一種值得慶幸的天賜。相對於其他宗教,道教因為其方術的淵源,而具有最好的一種長生不老之期冀。

在道教的神話之中,得道成仙意味着一種幸福美滿,從此不老不死,遨遊於天地之間,與三光同在,并乾坤長春。但在真實的世界裏,我們是見不到這樣的人。所謂的神通,往往都會弄出更為糟糕的事情來。《聊齋》中便有一個王生打算跟着道士修仙學本領,卻最後只弄得「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帶着一個鷄蛋大腫包,哭笑不得,自認倒黴。

蒲松齡在結尾用異史氏的名義大發感慨:

聞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為王生者,正復不少。今有傖父,喜疢毒而畏藥石,遂有舐癰吮痔者,進宣威逞暴之術,以迎其旨,詒之曰:‘執此術也以往,可以橫行而無礙。’初試未嘗不小效,遂謂天下之大,舉可以如是行矣,勢不至觸硬壁而顛蹶不止也。

這是關於人生的感嘆。世間事往往如此,我們身邊也未必沒有這樣的例子。

忽然間,某某人便飛黃騰達,或者得了「聰明伶俐」的評價,竟然不知所以然地升官發財,讓人羨慕。但若是議論起他何以如此順風順水,大家卻又都搖頭不知了。但這些人,這些事,過上十多年後,似乎便有了不同的結論,乃至一生順遂,卻在老年吃了大虧。蓋棺論定,何其難哉。

這些伶伶俐俐跨過世間溝坎的聰明人,當初讓我們茫茫然,如今卻是又一次「茫茫然」。

似乎這個世道,依然有着什麽循環往復的奇特道理,在一個人的生命中來來去去,卻不肯在去來的中間,告訴我們真正的答案。

由生到死,回頭想想,正是一種不要放棄,又不要助長的漫步。

所以,我年紀老大,一事無成後,便有了更神秘的思考。所謂苦樂,所謂痛苦,其實都是一種必然的經歷。你與我之間,無非是先與後的差別,而沒有一人騰空而飛,一人遁地而行的不同。先吃的苦,總不會白費,後來的福,也總有它遲遲不來的道理。

一桌子水果,有些美味,有些酸澀,你要從哪一種吃起?

這是小孩子年紀,便有的選擇。可到了人生的末段,或許我們才能恍然驚醒,這徒然逝去的日子,到底有哪些是我們的苦,哪些是我們的甜。

當我們難過時,這種痛苦不真實嗎?

痛苦落在你我身上,即使只有一粒沙子,也會真實得像座大山。

每個人的痛苦,都不是假裝的病,而是不得不如此,無可奈何,卻又要安之若素的命。

這時候,想想那些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或許有所幫助,但這終究是一種欺騙。因為無論是小試牛刀的舐癰吮痔,還是別人眼中的孩子,最終都過得是他們的人生,而非我的。

我之命運,依然在展開,誰又能在痛苦中想象得出,那一片迷霧後,依然等着我們的繁星璀璨,明月皎潔呢?

飛越迷霧,穿過時間,才能讓我們更容易接受此刻的痛苦。回頭看那來時的路,才能明白,當時所覺的苦,與此時的安寧,顛顛倒倒,又何處不是自己的命運?只是有時候,我們先吃了苦澀的果子,有時又吃到了甜美的而已。生命的總數沒有過變化。你看那水流蜿蜒,一路行過,無非是在低處停留蓄積,漸漸充滿,在高處飛騰,一路順勢而下。人生的平與不平,總要漸漸回到原點,那些此高彼低,此多彼少,乃至苦樂酸甜,我們一一嘗過,也就一一過完了我們的一生。

痛苦從不過時,因為痛苦就是命運的本然,也是歡樂的反面。

當我擁抱命運,我總在提醒自己,那痛苦是她,那歡樂是她,這纔是一段完整的人生。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