竄天猴
竄天猴

我只是隨便説説,你不要當真。

【最高學以緻用法】讀後感

人生的價值在於輸出,如果沒有輸出,輸入就毫無意義。

這兩天牙疼到懷疑人生,完全沒有心情工作,反而給了自己一個放縱的機會,隨心所欲的挑了一本書來讀。

這本書有2273頁,看起來好像很嚇人,但實際上排版稀疏,有大量插圖,實際內容文字很少。我讀得比較細,且邊讀邊做筆記,也隻花了一天的時間就讀完了。

在讀之前,并沒有有報太大期待,因為通常這類書都比較水,以湊字數和灌雞湯為主。但鑒於日本人一般相對比較“實在”,日亞上日本人對此書的評價高達4.8星,豆瓣評分也不低,所以還是決定認真一讀,萬一能有些收獲呢。

事實證明,讀這本書是個正確的選擇。

這本書的主題就一個,就是“輸出”。所謂“輸出”,也就是talk、write、do,總之就是把腦子裏的東西拿出來實際用用看。

你真的懂嗎?那麽講出來聽聽。你真的會嗎?那麽動手做做看。

人生的意義在於輸出,而不是輸入。如果沒有輸出,輸入就毫無意義。本書開頭攤出來的這個概念給我的沖擊是蠻大的。

我自認為是個善於學習的人,學東西很快,但東西學了不少,好像也沒什麼收獲,漸漸就有了一種“學再多其實也沒什麼用”的感覺。但作者一語道破天機:你都沒有拿出來用,怎麼知道有沒有用?

作者舉例說,很多人都讀過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但隻有十分之一的人能說出來“阿德勒心理學”到底是講什麼。

非常慚愧,恰好我就有讀過那本書,而我幾乎說不出來書裏的內容。作者說,這都是因為你隻做了輸入,沒有做輸出,所以輸入的訊息就被大腦拋棄了。

大腦會將輸入的訊息暫存在海馬迴中二到四周,在這段時間如果沒有用到這個訊息,大腦就認為這個訊息不重要,然後就將這個訊息拋棄了。但如果在此期間進行過輸出,那麼大腦就會認為這個訊息是重要的,然後將其放入大腦聯合區,形成長期記憶。所以如果你要真的把學到的東西化為己用,就至少要在兩周內輸出三次以上。

輸入和輸出都是關於個人成長的,而怎樣算成長了,要用什麼來檢視呢?作者舉例說,如果A在一個月內讀了三本書,B在一個月內讀了十本書,那麼誰成長得更快?大家一般都會覺得肯定是B成長更快,但未必如此。如果B不能複述出十本書的內容,但A可以複述出三本書的內容,那麼無疑隻有A獲得了成長,而B其實一無所獲。

作者提出,輸入和輸出的比例應該是3:7,或者說輸出的時間至少是輸入的兩倍以上,由此才能達到輸入輸出的平衡。這一點我也從來沒有考慮過。如果要問我,我大概會說三分之二用於輸入吧。然而我非常認同作者的觀點,既然輸出才是價值所在,當然要以輸出為主。

在隨後的章節中,作者雖然詳細講解了很多輸出的方法和技巧,但如果沒有長期的輸出經驗,很難完全掌握這些內容。我的觀點是,先開始輸出再說,等輸出到一定程度,養成一定習慣,也纍積了一定經驗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看有什麼啓發吧。

總之,以上就是我對《最高學以緻用法》的感想,頗有收獲,值得一讀。

——記於2022年2月3日,壬寅年正月初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