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崑.Paulos
李建崑.Paulos

原籍台灣新北市,曾任大學教師。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熱情,甚願與時俱進、謙卑領受。唐代文學曾是個人教研專業,目前仍以閱讀、寫作為生活重心。曠觀寰宇、體驗生命、反思世道、散發正能量,將所思所感、發而為文,是最大的喜悦。拙作有幸得到文友青睞,感到榮幸!敬請多加瀏覽、批評、贊助、指教。

浮生漫錄|明道大學互動情緣

(编辑过)

  彰化縣私立明道大學因為財務資金問題,積欠教職員薪資超過3900萬元,被教育部勒令停招學生,目前僅剩約1300名學生及150名教職員,因此正式宣布將於2024年7月退場,這個消息令我感到非常遺憾。

  昨晚檢索自己的學思紀錄,發現我在學術界服務40多年,近15年與明道大學的學術互動次數竟然最多!為此我感到很意外,也很感慨。這一段善緣,當然與三位明道的教師有關;一位是兵界勇老師,一位是陳鍾琇老師。另一位是前文學院長張麗珠教授。陳鍾琇老師是我的老學生也是學妹,兵界勇老師則是台灣大學何寄澎教授得意門生,經由陳老師介紹相識,當時這兩位老師都在明道擔任助理教授。

    明道大學前身是明道管理學院,他們倆都是明道草創階段就進入中文系。目前陳老師已經轉赴高雄科大,兵老師仍留在明道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任教。我們仨有個共通點:都是基督徒,都對唐代文學研究與有高度的熱愛與使命感。

我比他們年長,因此對他們存有更多惺惺相惜之感。基督徒教授,在中文系其實是孤單的一群,因爲在中文系的教學和研究領域裡,大量的佛教道教的典籍必須閲讀,人文思想已經內化而且深固的中文人,也不易柔軟心地去信基督;課堂上不能傳教,是學術殿堂的潛規則。所以,在中文系傳福音的挑戰很大。

   作為最晚成立的私大中文系來說,明道在發展上的困難可想而知。從草創期開始,他們就努力找出發展重點,在書法教育方面一直有很高遠的理想,也有周全的發展計畫,但20多年下來,他們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最近這幾年,台灣人口結構的惡化,全台大學普遍要面對生源不足的困境,少子化在高等教育所造成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

明道不斷調整策略,尋找生存發展之道,原本計畫由中文系轉型為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構想。當然,傳統的文學研究與教學可能就出現變化,大學部可能會開設比較多文創,展演,傳播這方面的課程,但在國學研究所,書法和中國文學,依然可以是發展重點,且看我這十多年來參與明道的學術活動,便知他們發展的主軸仍在:

(1)2007.11.16-17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暨國學研究所主辦「唐宋詩詞國際學術研討會」,我在會中賦詩四首(其後擴增為10首)、發表會議論文一篇:〈試論李頎交往詩之人物形象與史料價值〉。

(2)2012.05.11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暨國學研究所主辦「2012語言文學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我發表會議論文一篇:〈宦情與閒適—姚合詩生活藝術論析〉

(3)2014.5.30明道大學中國文學系暨國學研究所主辦「唐宋生態文學學術研討會」,我發表論文一篇:〈論唐宋竹枝詞之自然書寫與人文風情〉

(4)2017.10..5明道大學中文系碩博班106學專題討論課程,我發表專題演講:〈清.李懷民《重定中晚唐主客圖》的詩學理論與批評〉

(5)2018.11.30「唐宋小說學術研討會」(我擔任會議論文特約討論人)

(6)2022.6.23「明道大學中華文化與傳播學系研究生論文發表會」(我擔任會議論文特約討論人) 6/23傍晚從明道返家,深深佩服明道師生在困境中奮力一博的精神。

   衷心企望明道大學能在短期之內就有財團接手,善用原來的設備和資源,克服各種困難,使這一所建築在鄉間、而且基礎設施週全、校園非常美麗的學術殿堂能夠繼續存在;最終成為台灣彰化地區具有特色的學府。

引用自Google圖片
引用自Google圖片
引用自Google圖片
引用自Google圖片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