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監察
全球化監察

反對富豪瓜分世界.全球資源人民共享。People Before Profit!

讀者來稿——我從《不要抬頭》中看到甚麼

作者:王臻

《不要抬頭》劇照

去年十二月上映的諷刺電影《不要抬頭》(DON’T LOOK UP),刷新了網飛每周觀看時長記錄,成為話題之作。 很多中國觀眾也已經看過這部明星雲集的電影,相關討論在網路上也很熱烈。 但對於生活在場景之外的觀眾,即使對美國有一定瞭解,也很難對片中的所有諷刺感同身受——比如種族主義、政治獻金、世襲政客、媒體選戰等情節,多少還是有距離感。


但是,拋開「辱美」視角,這部電影的很多立意依然成立。 最明顯的就是,彗星來臨所影射的氣候變化,對於任何國家都是息息相關的議題。 那麼除此之外,中國觀眾還能從這部電影中得到什麼切身的警示呢?


不要無視房間里的大象

片中的這顆彗星,是典型的房間裡的大象。 但和片中不同,在眾多科學家和活動家的努力下,氣候變化議題一直在公眾的視野和討論之中。 當然,相比於6個月後將會毀滅人類的彗星,氣候變化帶來的大規模毀滅過於遙遠;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明天就遭遇極端天氣的傷害(比如洪水、山火、熱浪),但這仍然是小概率事件。 我們可以說,大眾還沒有足夠動員,能讓社會權力的實際掌控者做出最大行動。 但與此同時,還是有大量民眾是意識到危機並希望有所改變的,在中國也是如此。


可是其他大象呢?比如狂熱民族主義帶來的戰爭風險,比如審查制度和個人崇拜正在怎樣塑造著我們的下一代,比如卡夫卡式的荒謬系統對個體造成的創傷,比如社會高壓鍋最終會以什麼樣的爆炸來收場......


和片中一樣,我們的注意力同樣被明星緋聞、綜藝節目或消費主義所佔據,而無暇(或不允許)關注上述大象。 或許看完影片我們應該想想,自己的未來會不會和片中廣場上的總統支援者一樣,在彗星劃過天際之時才意識到大禍臨頭。


我們沒有這樣的電影

從電影藝術上來講,本片並沒有什麼高級之處,可以說是一部爆米花電影,我想大部分人應該不會看第二遍。 其中的技術和演技,對於中國電影工業來說也不是難以攀登。


我們雖然也有優秀的諷刺電影,但最大膽的作品也只把目光放在基層。 比如《新局長到來之前》(1956)中反面人物只是一個課長,《黑炮事件》(1986)只是發生在一家企業中的故事,《背靠背,臉對臉》(1994)中爭奪的只是權力無足輕重的文化館館長之位。


先不去討論是什麼造就了中美電影尺度的差異——我悲觀地感到,很多觀眾甚至都沒有意識到這種差異的存在,或者無法對這種差異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或許,我們的社會已經喪失了對自我諷刺的欣賞,只剩下敏感的「侮辱」雷達。 那麼即使沒有了審查制度,主流觀眾依然不會接受諷刺尺度大的國產電影。


換句話說,有些東西已經植入了內心。 這是比電影植入廣告、手機植入軟體更可怕的事情。


反叛的意義

反叛可以說是美國電影的俗套主題,本片中彗星來臨疾呼三人組(博士生、NASA行星防禦機構官員和教授)都先後走上了反對政府、媒體和大企業的道路,並且是按照英雄來塑造人物。


但和主旋律美國災難電影不同,本片中的英雄最後並沒有成功拯救地球,甚至整部影片都沒有起到什麼實質作用。 那麼影片是不是要表達,反叛其實是徒勞呢?


在我看來,人類全滅的安排是為了諷刺效果,但導演並非想要否定英雄人物的努力。 片尾他們坦然面對毀滅,也恰恰是因為已經盡了力,問心無愧。


其實在現實中,很多反叛也是蚍蜉撼樹。 但就像中國有句老話,「知其不可而為之」——為了信念拼搏一把,寧可失敗也不屈服,這或許就是作為一個人和AI的區別吧。


--

關注 #全球化監察 發布的內容

🔎 網頁 www.globalmon.org.hk

💡 香港獨立媒體 bit.ly/31q782d

🗂️ Facebook bit.ly/3dVlfQN

🐦 Twitter bit.ly/3aIz8Qm

📱 WeChat ID: globalmon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