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shamJm
gershamJm

一個誤入創投顧問業的農業研究人員,分享一點就業,轉職後的心得與感想,與發表過的一些文章

台灣水果外銷問題

2021年針對台灣水果外銷問題寫的一些想法

禁令再現,台灣水果所面臨的外銷問題,依據農委會年報,台灣水果每年平均外銷約10萬 3千公噸,其中出口大陸占約80%,前三大的出口市場依次為中國大陸1.48億美元、日本0.12億美元、中國香港0.09億美元[1],外銷以芒果、香蕉、荔枝、柑橘、木瓜、鳳梨、葡萄、番石榴、楊桃、鳳梨釋迦、蜜棗、蓮霧、紅龍果、梨、甜柿等15種外銷主力水果為主[2],據統計2021年1至8月,台灣新鮮釋迦出口到中國大陸1萬4,673公噸、價值新台幣13.05億元;新鮮蓮霧2,234公噸、價值新台幣2.39億元[3]。此次的水果禁令再現,無獨有偶的是同樣以太平洋臀紋粉介殼蟲案,今年三月份泰國出口到中國的龍眼已然發生,亦同樣也出現禁令,追究其原因為,於疫情前,中國對多國採取綠色通道措施,針對鄰近國家採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方式對鮮果等進行便利入境,而台灣鮮果多採取此種方式快速輸出大陸,疫情發生後各國檢疫提高,台灣輸出紐西蘭的荔枝與芒果檢疫也檢疫出蟲害[4],因而暫停出口,對此一現象我們應該重視是否為台灣內部檢疫程序出了問題,又或者是單一果園問題,需要朔及生產履歷確認問題發生源,才能回歸到科學理性的態度進行探討。

鮮果外銷的困難點在於鮮果保鮮期短,因地緣關係台灣鮮果行銷以港澳、日韓、中國大陸與新加坡做為主要目標市場[5],鮮果裝運好後海運到中國大陸,經小三通等路線最快一天就能上架銷售,如像日本,則需要四至七天,運到新加坡,需要七至八天[6]。而如東南亞泰國越南等地,因該地本身為鮮果大宗,因此不列入主要目標市場,而運送期更長的,經海、空運可到的產地如美西、加拿大等地。

鮮果外銷的另一個問題點,台灣為東方果實蠅及瓜實蠅之疫區,因此各國對檢疫均有參照的標準,常見的殺蟲方式以低溫冷藏或蒸熱處為主,以外銷日本的芒果為例,產地設立蒸熱處理廠利用熱度來進行殺蟲,但因蒸熱處理場設置造價昂貴,因此全台目前僅設立四場。檢驗問題以日韓為例,日韓以派駐檢疫官於產地進行抽檢,進行逐批抽查,檢疫通過後才會放行外銷,此次因全球疫情影響,日韓首次授權台灣農委會進行檢驗[7],實屬不易,其他出口國家多半以抽檢或低溫運送方式進行處理。冷鏈(Cold Chain),全名為冷凍冷藏供應鏈冷鏈(Cold Chain),冷鍊的重要性在於,可針對不同農產品進行季節性調節,降低農產品損耗,延長產品壽命,冷鏈運輸網在台灣的應用仍著重在生鮮食品上,而農產品會因不同需求而對冷鍊有不同的要求[8],且產地與運送距離為設置上的難題,目前設置冷鍊的主要障礙為「資金不夠 」及「產量太小不符成本效益」,國際級的包裝場僅農委會規劃中的三座國際保鮮物流中心為主,其他皆以民間自行興建。

綜觀上述觀點,鮮果外銷問題可以分為幾個層面來看,首先,由地緣關係來分析,台灣對於鮮果運輸條件改善緩慢,因此常選擇鄰近國家進行銷售以降低鮮果保鮮問題及產品損耗問題,而對中國大陸因小三通等交通便捷,可迅速進入銷售市場,因此深受農戶喜愛。近期疫情影響海、空運輸行業產生各項難點,因此改善儲運問題為打開國際市場的一種大條件。其次,由農民集貨場來看,對於設置蒸熱場、國際級包裝場、冷鍊設施等基礎建設不足,產地長期仰賴大量人工進行作業,包裝設備缺乏,集貨場地無法達到有效控制農產品保鮮與季節水果調節,鮮果因而常面臨收穫季節到來,產量瞬間暴增而在集貨場中等待處理的現象,因此提升產地基礎建設為處理鮮果的需面對的問題。最後,水果產銷調節供需失衡,政府無有效方式控管水果產銷失衡,僅能以被動方式進行預警,對於一年一獲之農產品若當年價格好,來年則會引發農戶賭徒心態見價好就種,對市場供需而言價格瞬間失衡,對於產銷傷害極大。

對於鮮果外銷而言,若想打造國家級的外銷團隊,開拓全球新市場對於冷鍊、加工、物流等基礎設備缺一不可[9]。台灣高品質與甜度高的鮮果,在外銷失利的同時,鮮果加工產業的發展,對於鮮果產銷不失為另一個出路,鮮果加工不但可以解決市場失衡,調節季節鮮果,另外可以降低農損問題,綜觀全世界鮮果加工產品種類繁多,從基礎的果汁、果醬、果乾、蜜餞到鮮果罐頭等,更甚者如製成冰品、糖果、濃縮營養產品、風味添加劑等,皆可以擴大銷售市場行銷全世界,帶來更高的農產收益,引入加工產業此舉更提升台灣品牌上的建立,對於行銷也是另一種出路的思維。品牌行銷一直是國外行之有年的經營模式,近年來小農對於品牌建立,雖略有提升,但對於導入產業化觀念依舊相對薄弱,其原由在農民對資金的來源偏向政府補助為主,而政府補助款則會因為建立公司而相對減少或申請上困難,但台灣農業若還抱持著政府補助、農業貸款的思維,問題依舊會持續發生而無解決之道。農民與產銷班等農民團體應當共同成立策略聯盟以公司的形式進行整合,以合作取代單打獨鬥的狀態,有助於促進生產數量,保護農民技術及引進資金,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品牌,有助於對於國際行銷。

對於農業公司而言,資金的引入為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需要建立健全的商業模式,才能提升農業公司所需求的獲利,台灣農業技術發達,長期缺乏上下游整合與行銷,在上游的部份生產的的農民對於智財權的保護、營業秘密的規劃、種苗保護及整廠輸出等需進行規畫,才能將技術轉化為商品賺取技術財、知識財,而位於中游的農業公司與農民合作對鮮果產銷進行訂單調節以契作、客製化生產方式進行產物調節,或是進行產品加工,升級基礎產業附加價值,而對於下游可結合貿易商、電商平台與物流業者等,針對產品特性進行銷售,整合生產地、物流、貿易商平台等三方,形成完整產業鏈如此才能吸引農業創投基金等外部資金的進入,擺脫農產業長期需要貸款或補助的型態,創造雙贏互利的模式。



[1] ,2019年台灣水果進出口各項數據出爐對大陸出口飆升超40% ,https://www.sohu.com/a/379323850_617283

[2] 行政院農委會, 水果外銷供應制度, https://www.afa.gov.tw/cht/index.php?code=list&ids=672

[3] 經濟日報, 釋迦蓮霧被禁 廈門、長三角進口台商哀號轉行,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28/5757884

[4] ,農委會防檢局說明為解決我國出口鮮果檢疫問題  持續與紐西蘭諮商討論 期待與中方儘速展開技術性對話https://www.baphiq.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InfoListWS&id=20080

[5] 上下游,【特稿】分手政治,讓農產外銷走專業的路:中國禁運鳳梨啟示錄,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47798/

[6] 介面新聞, 大陸禁止菠蘿進口後,日本又下架香蕉:台灣水果業還能撐多久,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5807507.html

[7] 自由時報,水果銷日韓 台灣首度自行檢疫,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365977

[8] 農傳媒,,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49892

[9]經貿透視, 《趨勢與挑戰篇》智慧優化貨暢其流 創新整合強化優勢 擴大布局贏商機,https://www.trademag.org.tw/page/itemsd/?id=764965&no=21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