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笑編哭。B編
編笑編哭。B編

我是B編, 出版業打滾中的多重身分人,韓劇重度中毒,立志成為出版界的迷妹第一把交椅。 ▲合作請洽:[email protected]

B編的韓劇時間|《海岸村恰恰恰》:以梭羅為原型的男主角洪班長

綜觀梭羅的生平及《湖濱散記》一書的內容,可以非常肯定,編劇刻畫洪班長一角時,根本是以梭羅為原型。

在韓劇《海岸村恰恰恰》第二集裡,幫惠珍(申敏兒飾演)解決在敬老宴鬧出的風波之後,洪班長(金宣虎飾演)獨自一人到海邊礁石垂釣,此時陪伴他的讀物是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的書《湖濱散記》(原名Walden; or Life in the Woods,韓文書名做《월든》)。

梭羅是十九世紀前期的美國作家、詩人、哲學家,《湖濱散記》是他在1845年28歲時,獨自一人到瓦爾登湖建造小木屋,過著自食其力、幾乎與世隔絕的原始簡樸生活兩年多後,整理寫成的著作之一,整本書紀錄了他在獨居期間的見聞與思考。

綜觀梭羅的生平及《湖濱散記》一書的內容,可以非常肯定,編劇刻畫洪班長一角時,根本是以梭羅為原型。

建造自己的房子

在《湖濱散記》書裡提到,梭羅所居的木屋是他親手建造布置的,而梭羅所認為的建築之美,也是「從那住在裡面的人的性格和需求生長出來的」,與洪班長在池PD第一次到他家時,他所說的話呼應:「這裡的家具、燈光、每一個角落都是經我之手。」(第7集)

以打零工維生,享受勞動以外的時間

在野人出版的版本(2020年)導讀中,譯者林麗雪認為:「他(梭羅)主張簡單生活,追求真實,不被物欲綑綁,才有足夠的精神與時間,去盡情擁抱人生的一切體驗。」這段對梭羅的評價與洪班長只拿最低工資、休息日縱情玩樂的人物設定,頗能呼應。

此外,梭羅雖畢業於哈佛大學,也曾短暫執教鞭,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固定職業」,以「打零工」維生,在書裡提到:「在任何職業中,打短工最具有獨立性。」「太陽落山的時候,短工結束了一天的勞動,這之後他就可以自由專心於自己所選、勞動之外的某種活動。」

這樣的人生哲學,對應到洪班長,可以說是幾乎如出一轍。在第9集惠珍爸爸與洪班長首次見面時,爸爸提出「你沒有正職工作」的質疑時,洪班長理所當然地回應:「我目前正在體驗世上所有的工作,如果你硬要把它侷限在正職的範圍內,那的確沒有正職。」

在戲劇裡,洪班長畢業於韓國最高學府首爾大學,但沒有像是多數人所期待的,平步青雲的工作、升遷、發大財,而是回到家鄉公辰,成為每一位村民都能以最低薪資雇用、隨時可以支援的應急人力——而洪班長也和梭羅一樣,是幾乎「萬能」的。

比起「慈善」,更在意人的「良善」

回到第二集垂釣的洪班長,此時導演特別安排了一個畫面給書籍內頁,聚焦在「我渴望人的花朵與果實」一句,可合理推敲這句話對整體的劇情鋪陳有著重要的隱喻。這句話出現在《湖濱散記》第一部分「經濟篇」,在這個段落裡,梭羅論及自己對慈善的看法,認為人類因從事「慈善」而得到的美德評價過高,那並不是他評價一個人時的主要依據,他期待的是「人的花朵與果實」,期待對方的「芬芳」與「成熟」能夠傳送給自己,一個人的良善不能是短暫的行為,而必須是穩定的施予,乃至於自己無所感覺。

第一集最後,編劇透過洪班長碰巧看見惠珍對不認識的掉牙孩子伸出援手、為了償還4000韓元(約台幣95元)的咖啡錢而專心投入剖魷魚工作等片段,告訴觀眾,在洪班長眼裡的尹惠珍是善良且不願強占便宜的人。到了第二集,即使惠珍抱怨吳允的通話內容被意外廣播出來,洪班長雖一時氣憤,卻仍支援惠珍,試圖扭轉村民們對她的負面印象。乃至於第三集,惠珍即使百般不願意,還是讓三位奶奶上了往首爾的順風車;在坎離奶奶不願意花錢治療牙齒時,私下拜訪、說服她,一心以病患為重。

然而,洪班長也非一開始就對惠珍有好感,二人甚至多次有口角;但惠珍的種種表現都讓他明白,這位意外闖進公辰小村的不速之客,就像刺蝟一樣,雖有一身防禦性強的尖刺,但在手掌的溫柔觸摸下,就能跟牠培養感情,讓牠放下防備。惠珍的行為與言語都是直接而坦白,所展現的不是包裝後的慈善,而是她內心柔軟的良善。

第一集最後,洪班長代替惠珍將咖啡錢還給吳允時,對於吳允提問「你怎麼知道她不是騙子」,洪班長也只是會心一笑,說自己「就是知道」——此時的他,已經感受到惠珍「花朵與果實」了嗎?

——

參考資料:

  1.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林麗雪譯:《湖濱散記》【獨家收錄梭羅手繪地圖.無刪節全譯本】,野人出版,2020年。
  2. 亨利.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文真明譯:《湖濱散記》,海鴿文化,2013年。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