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ncanLau
DuncanLau

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聖誕節特備:Trans-Siberian Orchestra (TSO)

(编辑过)
聖誕節是一個很受歡迎的節日,在外國尤其。回到香港之後,年復年見到的,都令自己意興闌珊,在香港,完全太商業化了。

其實在香港,聖誕節也算是一個大節,大家見到各大小商場,都佈置得美侖美奐,新花樣極多,不過大部分和聖誕無關。總之有雪景冬日氣氛,配上不同的卡通人物造型,很多時是時尚的,流行的元素,就偏偏沒有半點聖誕元素。例如極少會見到聖誕老人,馴鹿,Elf,以至耶蘇降生的元素,如馬槽,牧羊人,三皇來朝等等,而其他的文學及民間傳說的故事和人物,通通從缺。因此對自己來說,覺得便有重大落差,反而有失落的感覺。基本上,就只剩下禮物,禮物,禮物⋯

呻過了,介紹今天的主角Trans-Siberian Orchestra(簡稱TSO)。

我在千禧年代中才認識這個樂團(我不用樂隊,因為他們真的是一個團),是一張叫《Beethoven’s Last Night》的專輯,那是一個幻想故事,糅合幾種音樂原素,將貝多芬生命最後一天,遇上來接收他靈魂的一個重金屬搖滾使者的情節展現。當然有貝多芬幾段為人最熟悉的音樂,加以不同的編排,讓我感到非常之有趣。

樂團的主腦人物是Paul O’Neill,他是資深的音樂人,監製,更曾經是多支搖滾樂隊的經理人,在圈內頗負盛名。他的一個心願是將搖滾音樂加入其他劇場元素,開創一個新局面。他得到Atlantic Records的信任,開始籌組班底,得到Jon Oliva,Al Pitrelli和Robert Kinkel的相助,打算以古典音樂混合搖滾音樂,做出一些搖滾音樂劇,他們幾個就是創作班子,在錄音室和現場表演都會聘用不同樂手。

在我發現他們之後,才發現他們先後推出過三張聖誕專輯,後來歸納為三部曲(Christmas trilogy),包括1996年出版的《Christmas Eve and Other Stories》,1998年的《The Christmas Attic》,以及2004年的《The Lost Christmas Eve》。這些專輯都有其背後故事,環繞在聖誕期間,自然有不少聖誕歌曲,但經過重新編排,又加插他們的創作,一個全新的聖誕劇便塑造出來。他們亦開始將創作搬到舞台上,加上獨特的五光十色的燈光,激光的效果和各式舞台裝置,引人入勝的故事,令他們成為獨一無二的現場表演,到處熱賣。

他們一直錄新作,巡迴表演,不幸地,O’Neill在2017年離世,但其他成員決定繼續巡演,即使沒有再做新作品,演出仍是叫好叫座。

他們前後出版七張專輯(當中一張《Dreams of Fireflies (On a Christmas Night)》是只有五首歌的EP,但《Night Castle》則是雙碟,因此平均來說,七張也算公平),其中五張算是聖誕專輯,其餘的也有一點元素,所以說他們是聖誕音樂的專家,相信沒有太多異議。如果大家未接觸過他們的音樂,不妨由今個聖誕開始,可能你會重拾對聖誕魅力的想像。

聆聽時間
這是樂團的第一支單曲,背景提到九十年代波斯尼亞的戰爭。

燈光和音樂的配合,可以令人心花怒放。

這是來自Johann Pachelbel的《Canon in D major》,但加上他們新段落和歌詞。

在三部曲以外的另一張聖誕專輯。

聖誕傳統歌曲,搖滾風格。

幾首聖誕傳統歌曲合成,包括The First Noel。

CC BY-NC-ND 4.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