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
VC

服務生醫產業超過25年,經歷研發/產品管理/事業開發/銷售業務/品保法規等工作,工作橫跨美國,台灣,產品經歷家用醫材/專業醫材/實驗室設備等,在這個園地貢獻自己一點經驗及想法。

職場感言 - 人才培養點滴

(编辑过)
心態是一切的開始。
From Pixabay by johnhain

有次看到了幾句話,感觸良多

人生到了某個階段重點不是你可以做到120分
而是你讓自己做80分
如何培養2個人做到100分

用投資的角度來看,培養人才可以算是一種提升部門/公司能量的槓桿。

年輕的時候,是會逼自己做到120分的類型,所以被老闆要求帶人,培養人才,有成功,也有失敗。

經過這幾年,不同公司的經歷,本人認為當事人的心態最重要。

案例A

有次到了某家績效不佳的公司上班,因為二代接班希望打破窠臼,那時也認同其理念,所以加入該公司。

公司的問題超乎預期,尤其是品質系統基礎如開發流程,法規運作觀念錯亂到需要打掉重練,否則無法有效推展任何計畫。

所以認為只有兩條路(1)多延攬外界合適的人才加入(2)內部訓練可造之才

因為公司的地點,外界名聲等原因,人才找尋幾乎碰壁,後來有緣遇到一位退休的前輩來應徵,這位後來幫我守住的電子硬體設計這片江山。

而另外一條路,則是培養人才,所以找了4位做事態度積極的年輕人,所以開始定時上課訓練培養,這4位因為肯學,很快的就進入狀況。

4位裡面有2位頂大的碩士,兩位私大的學士,都是理工相關背景。

半年左右,其中一位頂大的碩士因為結婚需要搬家,所以在一個很好的單位找到工作,另外3位後來同心協力,也給公司創下了幾個紀錄,大幅提升公司產品上市的速度。

只不過,因為公司的經營讓很多同仁沒有信心,所以人才們就離開並找到外面的好工作,剩下一位因為家庭因素暫時留下。

後來,因為接了別的部門的主管,那個單位算是作業員為主,所以薪水算是公司平均水平以下,學歷當然也不及其他單位的同仁。

印象最深刻的是兩位,分別是幼保科,觀光科的背景,完全與本行無關。

幼保科的那位,除了例行工作,我要她做國外客人的客訴分析,她的英文不是很在行,但我教她專注Excel上的key word,以及分類的邏輯,結果很快就上手,大概修正了2次,就完全信任她做這些分析,本人也樂得輕鬆,以她的報表做週報。

後來離開公司後,這位被資遣,結果拿資遣費去上課學繪圖軟體,後來找到工程師工作。

另外一位觀光科背景的是實驗室最厲害的技術人員,只要交代原則,她就把事情做到面面俱到。

有次她知道文件要送到FDA,她希望可否能成為文件撰寫人?個人立即答允,更告訴她這個實驗的邏輯精神在那,這時告知文件格式,內容由我處理,她負責安排做實驗給我數據,果然一次到位。

文件寫完,請她簽名原作者,她的直屬主管簽審核,本人則簽核可。文件掃描一份給她做紀念。

案例B

到了某一個熟悉的環境,協助了一個新事業,而且又是熟悉的產品,準備大展鴻圖,這時遇到三個頂大出來的。

只有一位學了一身技能。其他的讓個人大開眼界,因為絕頂聰明,所以訓練成果是0。

主要原因在心態,覺得學了沒好處或是幹嘛那麼辛苦,所以用盡各種理由敷衍,或是拿公司規定搪塞,最後我就算了。

但本人認為這些人不論到了那裡,就是那樣了。

還遇到幾個case(也是公立大學出來的),到處抱怨公司待遇不好等等,所以我找了一些機會讓這些人表現,結果也是零零落落,勸其改善,態度就很不耐煩,所以這些人也就一直這樣了,也沒能力找到外面好工作,只能一直抱怨。

後來我也逐漸採用了一些工具,善用外包資源取代這些人的工作,

案例C

這個例子很有趣,前面一定要先提到台灣產業很難修正的問題。

國外方法學

在這個單位,曾做某大廠的ODM,而這家大廠是個人前公司的主要競爭對手,這家大廠因為該單位產品出問題,所以進行供應商輔導時,苦口婆心,甚至把這家公司做事的方法/做事邏輯等心法不藏私地教這個單位。

但很遺憾的,台灣人對這種紮實做文件,用系統方式開發產品的作為,就是進不了腦子,DNA則啟動敷衍機制,最後客人有天就放棄了。

反而我這個前競爭對手旁邊看了馬上大徹大悟,最後融會貫通。

三個小朋友

因為要開發全新產品,部門找了三個相關科系的小朋友,就以年紀做暱稱描述。

哥哥是頂大PhD畢業做博士後研究,沒有產業經驗,妹妹同校碩士在某研究機關做助理,公司因為其沒有研發經歷,差點不考慮,弟弟也是同校碩士,畢業來服國防役,三人完全沒有產業經驗,但是對要開發的產品很熟悉,因為這是他們求學時的實驗工具之一。

因為是張白紙,所以就拿這家大廠的產品開發手法訓練這些小朋友,結果是三個月後這三位就可以上手,而且三個人的特長也從整個開發流程看出來。

後來因為不得不離開該公司,也承蒙好友後續協助,這三位這幾年披荊斬棘,克服種種難關,為公司做出不少傑出產品。

小結

所以,不論學歷,心態最重要,好的學歷只是加成指標,但核心意願是低的,那麼0乘以多少還是0.

台灣產業問題很多,而且人浮於事是最致命的點;短視近利,不願打好基礎,只想碰運氣的僥倖心態;或是一直沈湎過去成功的模式;有些主管能力不夠,只找比自己差的,或是打壓下屬。

我看過很多人才,但是能讓這些人才發揮的公司,我不敢說很多。

但不論如何,最爛的時機,可能有最好的機會,正面的心態,在那種時機都可發揮,甚至時機一來,就給有準備好的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