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
VC

服務生醫產業超過25年,經歷研發/產品管理/事業開發/銷售業務/品保法規等工作,工作橫跨美國,台灣,產品經歷家用醫材/專業醫材/實驗室設備等,在這個園地貢獻自己一點經驗及想法。

智慧醫療與台灣

做智慧醫療是不需要代工的
From Pixabay by chenspec

智慧醫療契機 施振榮籲推跨域人才

最近看到施先生對智慧醫療的呼籲,實在敬佩不已。因為這是台灣產業幾個走出困境的機會。

延續一個之前在某站的文章。

約在10多年前就看到施先生著墨在這領域,實在佩服施先生的堅持,所以以下(2021年10月)的文章也是其在這個產業耕耘下的洞見

施振榮:智慧醫療長路漫漫 台灣卻有大機會

這裡就該文提出一些補充看法

1. 其實施先生提到的氣要長,比較白話的說法就是,要玩真的。

早期很多產業因為利潤茅三道四,看到醫材margin高,所以跳下去,希望短期就有成就。結果就是最後退場者眾。

所以,一進入這個產業,要很清楚知道這是長期經營的行業,那種短期可賺到高利潤的應該都有人捷足先登了。

但是如果深耕有成,利潤的確相當高,50%以上可以說不是問題,只不過,量通常不是很大,所以營業額沒有原來那種大批量的行業來的耀眼,但養群精兵,收取高獲利,同時招募好的人才,不斷提升,這其實算是可以長久經營的事業。

2.下一個考驗會是對法規/品質系統的重視程度,有位同業的董事長遇到MDR的來臨,反而正面認為這是好機會,所以這家公司目前一直在成長。

另外看到的反例某公司決策者認為對ISO13485的4階文件架構不以為然,個人認為這時對其架構的不了解所致,所以那家公司即使資源充足,也是成果有限。

誠然,兩家公司的發展也的確南轅北轍。

3. 對專業的尊重:醫材或是醫療服務科別繁多,可謂隔行如隔山,如心血管與呼吸照護就是不同的領域。沒有一個one size fit all的solution. 當然,在產業待久的會有一個嗅覺判斷時勢。但若要深入,則要依賴專業知識(domain knowledge).

外行領導內行是常見殺死這個事業的主因。所以有些朋友寧可待待遇較低的本業,而非待遇高的新進產業,原因就是對專業的尊重!

這個產業待久了,CPU或MCU就會變成RISC(精簡指令集電腦,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處理問題就會直接切入重點。 但不熟悉者,就會看不懂這類模式,甚至要求該專業變成複雜的CPU模式,效率大打折扣。而這類溝通上的問題,也是內部重大成本。

4. 可以貼牌,但先拋棄代工的思維:就目前台灣幾個經營好的醫材公司,沒有一家是做純代工,通常是有品牌,或是品牌/代工皆有。

就個人觀察,若是開宗明義就是做代工,其實沒有如同一些產業外者想的簡單,有錢買設備就好。

先不說法規,光是各種醫材有各種眉角,沒有足夠的專業,一定做不出對的產品,或是做出性價比低的產品,更恐怖的,只要是做代工,一定就是面對價格競爭,對於一個新進者,沒有市場的背書,也沒有足夠的經驗,除非是一出來做賠本的生意,低價競爭搶市場做好承受損失的準備。
但就個人看過的案例,這種作法沒有成功的。低價競爭,除非本事夠,否則都是傷人800,自傷1000。

有人說,貼牌不就是代工?!這有點像,但提供貼牌,只是商業運作的合作模式,其實就很像一些品牌/代工皆有的公司,這些公司因為花心思做出有市場區隔的產品,所以在某些區域用品牌大行其道,但是有些地方則因為資源不足,力有未逮,這是開放其他區域的地頭蛇貼牌或是Co-Brand,都是雙贏之道。

很可惜的是,台灣很多公司因為之前習慣了代工的甜頭,習慣客人開規格,但對主動開發新產品,都視為畏途。實在可惜。

做重要的,做智慧醫療是不需要代工的。

就個人的觀察,通常到第2點就決定多數公司的命運,通過第3點者寥寥無幾。

但價值就是這樣出來的。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