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姬
深井姬

哲學信仰是衛斯理小說 被推著寫自己一直感興趣但沒空認真研究的事(T口T #永遠紀念我長大的1997-2019~

沈祖堯將赴新任南理工副校長 研醫學人工智能

按:文章首發在2020年

【頂尖人才去向 | 科創發展策略的影響】中大前校長沈祖堯去年決定暫別香港,接受南洋理工大學的邀請,擔任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及生命科學)。

他在FB以「暫別;下一站新加坡」為題,宣佈將會加入QS全球大學排名第11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醫學院(中大排名43),領導生命科學領域的研究,特別是人工智能結合未來醫學。更表示南理工是發展醫學人工智能的理想平台,校方更十分配合他的研究興趣,希望日後能幫助兩地的教育和科硏上有更好合作。

為什麼會是新加坡

目前,香港研發資金來源零散為本地研發生態帶來一連串問題,理大劉樂庭博士率領的團隊研發出低成本的快速病毒測試系統,項目5年前曾向香港政府創新科技署申請資助,但被認為沒有即時性效果﹑非創新醫療科技,沒設想過會再一次有傳染性肺炎,故特區政府的資助是零;最後技術及儀器由香港科研人員研發,深圳市政府資助。無法適當制定科創發展策略、分配最大效益的研發資源和資金,正是本港政府連年進退失據的政策問題。

新加坡「國家研究基金會」(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將「研究、創新與企業」定為新加坡發展知識型經濟的基石,在 2016-2020 的五年計劃,選定四項戰略科技領域(即先進製造及工程、健康及生物科學、城市可持續解決方案、服務及數碼經濟)總共投入約1,093億港元。一些跨國研究計劃,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開展的量子研究合作,基金會亦扮演了統籌分配新加坡研發經費的主要角色。

跨學科才有創新

在21世紀20年代,需要不同學科的人聚首一個項目才能討論出不同的觀點和角度。沈祖堯在文中也寫道「能參與一所年輕、充滿活力的醫學院發展,是難得的機遇」。在很多跨學科研究中,比如中大有份研製的「內視鏡機械人」,醫學院教授提供有關手術部分的意見,但真正製作技術在工程師手中。

推展創新科技最重要的還是留住人才,還有重視國際間的學術交流,不然亞太區很多城市都是朝同樣目標進行爭奪,他們給予優厚的環境和條件研究團隊,急起直追。沈祖堯是國際知名的腸胃研究權威﹑沙士後被《時代週刊》選為「亞洲英雄」,南洋理工早前招聘醫學院院長,原邀請沈協助任遴選委員會,但未能找到比沈更好的人選,也顯示香港未能留住頂尖科學家。

五月時沈祖堯接受電台訪問中,寄語年輕人「黑暗日子一定會完結,不要認為努力讀書考試是沒用。」沈在2017年提早辭任中大校長,之後重返醫學院任教授,反映出大學政治環境複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