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a
Nisa

三十歲的小屁孩。

快要三十歲的我,決定重新學習小提琴。


大概七歲的時候我媽媽在一家琴行指了指小提琴,問:「你想要學嗎?」

好奇心極重的我當然說好,怎知它變成了其中一個童年陰影。

小提琴真難學,每個音符都需要靠感覺去摸索它的位置,與此同時,要在心裡默數節拍,最後還要投入曲子相應的感情。父母也望子成龍地要求我級數必須年年考,因此原本好好的一個樂器,我變得極其厭惡。

兜轉了幾年,因為要準備會考,我也得以從所謂的地獄逃走。當時真的是打心底的高興,我再也不用逼著自己嘗試喜歡小提琴,再也不用聽見爸媽練琴的嘮叨,再也不用在每個星期六上課看老師的面色,我寧願投入教科書的懷抱也不想看見任何樂譜。

但最近幾年,會有點想念這個陪伴過我的小夥伴。我是有反思自己對它的厭惡感是怎麼一回事,得出幾個結論:

1)我的姿勢與基本工不好,老師經常挑剔

2)挑剔太多卻沒有想要改善的心,以致繼續經常被挑剔

3)考試後的成果不是我想要的,我不知道為何我要努力爭取

原來我不討厭它的本身,我討厭的是它帶給我的周遭環境和感受。

因此,2020 年在思考裸辭後的空窗期活動時,我把重新學習小提琴變成我的計畫一部分。


於是我在琴行報了小提琴班,本來我是有點尷尬與害怕,因為學習樂器普遍都是小孩的週末活動,已經成人很久的我顯得格格不入。

衝動有時是好朋友,我橫心一把,這個年紀是要厚面皮,who cares ?於是乖乖遞上信用卡交第一個月的學費。

第一堂發現感覺真不錯,遇到的老師是一位很友善的中年男子。他的確把每個姿勢的錯誤都挑出來,我並沒有害怕,反而很感激這樣的教導,四十五分鐘的課堂變成一瞬間的事情,從前我可是度秒如年,每隔十分鐘看一次錶的學生。我也無需承受任何面對考試的壓力,它不是我的追求與目標,這讓練習與上課都變成我很超級期待的事情。

我變得越來越喜歡小提琴,它真是個奇妙的東西。


有次我在等老師上課,一個看起來像40多歲的婦人走過來跟我說話,她說:「其實我很想學小提琴,我最想拉梁祝啊,這是我最喜歡的曲子。上次聽見別人表演整個人雞皮疙瘩,但大家都說要經過好多年才可以演奏。」

「唉,現在學太晚好像會被別人笑話,而且小提琴很難學吧?」她問到。

我點點頭,總不能騙對方吧。我說:「很難是沒有錯,但你可以試試。至少在將來不會後悔。我也是現在才開始認真學的,比起十幾歲那些小孩就已經獲取八級資格的人當然差很多,但我又不是追求功成名利,只是單純想要享受小提琴帶給我的旋律,所以真的無需擔心太多。再說梁祝也有比較簡單的主旋律部分,努力一點比較初級是可以拉到的。」

婦人對著我笑笑,說聽完之後又好像點燃她想要學習的渴望,會再好好地考慮考慮。

幾個星期後我又看見她,她背後多了個小提琴盒。

快要三十歲的我重新學起小提琴,四十多歲的她開始她的小提琴旅程,儘管我們不怎麼可能成為大師,作品會有許許多的瑕疵,但音樂本該是一種享受與內心觸動,這些無與倫比的感受才是學習的意義。

無論是青春年少還是白髮蒼蒼,一刻的衝動與勇敢,一切都為時不晚。

我們真的不需要害怕太多呢。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