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人
白髮人

<秋霞的一千零一夜>,關於爸爸媽媽和阿公阿嬤的二二八故事

12《秋霞的一千零一夜》 宜蘭來的親戚們

宜蘭來的親戚們

秋霞在蔣家的第一年,就見識了不少「宜蘭親戚」,大姆、二姆、幾位阿姑,還有一位「雞母阿姨」等等。有的親屬關係很明確,有的就搞不清楚是哪門子親戚了。而很特別的是這些親戚大都是女眷,少有男性親戚,只有婆婆娘家的舅舅們有好幾位,雖出身鄉下,但都像讀書人,和松柏很談得來。

「二姆仔」就是渭水姆!秋霞特別注意到她,據說才三十多歲就喪偶,她的那位人人都說「非常偉大」的丈夫,做社會運動不但破產,又早死,留下一群小孩讓她獨力撫養,家裡還有一個小妾、外面還欠一屁股債……虧得她好像相當看得開,遇到任何事都說「貫態伊去、貫態伊去!」很樂天知命的樣子。她甚至於帶小孫子來台北時還會去一間寺廟看看「吃齋阿嬤」!

所謂「吃齋阿嬤」就是渭水伯的妾,阿甜。

秋霞的婆婆對二姆很好,一方面是渭水伯還在世的時候,兩家在台北住在一起,兩人是妯娌,卻像手帕交,一起操持家務、一起帶小孩。兩人交好的另一原因是渭川嬸屬於較有正義感的人,她看不慣阿甜介入人家家庭,還仗著得寵,高姿態對家人頤氣指使;渭川負擔兩家生計還要張羅渭水的社會運動支出,對這個外來的女人也十分反感……這個家庭難題本該在渭水死後、阿甜帶髮出家以後就該落幕,誰知投靠的寺廟不可能平白收容她,陳甜於是席捲了家當落跑,投入「空門」,家人因財務扯得相當不堪,也不愉快。渭水一生清譽、兩袖清風,身後的債務只能由弟弟渭川一肩扛,連喪葬費也是社運同志們出資出版文集義賣,才辦成葬禮。

在日治後期,二姆的孩子們四散,有的失學、有的去中國,也有加入共產黨的……最小的兒子戰爭時當兵去了南洋就沒有回來。渭水時代的社會運動組織也分崩瓦解,或者轉入地下。

來福大伯的太太,大姆,則是一位不理世事、天下太平的老好人,裹著小腳行動卻很俐落,從老家坐客運車來到台北,往往走路,很少花錢坐三輪車。而且是來如一陣風、去也如一陣風,讓人懷疑「大姆有來過嗎?阿她又走了嗎?」

秋霞沒有見過「吃齋阿嬤」。相對於二姆的大量(或是不在乎),婆婆對阿甜是記恨著的。婆婆說她和阿甜兩人當面發過重誓,說:「就算死後也絕不相認!」

「沒有血緣關係又沒有感情基礎的幾個女人,在那個思想封閉、男女不平等的時代,還不得不窩在同一個屋簷下,真是難為啊!」秋霞偶而和松柏聊起親戚們的種種,松柏就會這樣開導她。

婆婆對宜蘭親戚頻繁的往來已有一點疲於應付,也無奈,因為在宜蘭這個家族裡只剩公公是唯一的男丁,有那麼多清官也難斷的家務事。但是婆婆對三位已婚的女兒倒是很疼愛,時常從拮据的家用裡再儉省一些錢,燉煮食物送去給她們每一家,好像要為少女年華就逝去的四女巧雲做補償似的。

秋霞想到自己的媽媽也是這樣,再怎麼節省,還是要給嫁出去的女兒最好的,這就是媽媽的心。對於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又必須住在一起,又是一個廚房主人的「婆婆」,秋霞也就釋懷了。何況還有松柏,他對女人的處境完全能真心的理解,和體諒。

12 ~ 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